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动态力学分析对PC/PS/纳米CaCO3和PC/PS/包覆纳米CaCO3复合材料物理老化前后PS相的玻璃化转变、β松弛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3有利于PS相的分子链段松弛运动,PC/PS/纳米CaCO3复合材料PS相的Tg、损耗模量峰温和β松弛温度下降;包覆纳米CaCO3增加相界面间相互作用,PC/PS/包覆纳米CaCO3复合材料PS相的Tg、β松弛温度、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峰温均较PC/PS/纳米CaCO3提高。随着物理老化时间的延长,PC/PS及复合材料PS相的Tg和β松弛温度提高,松弛热焓ΔH增加,其中,PC/PS/包覆纳米CaCO3的提高幅度较小。物理老化使得PC/PS/纳米CaCO3的存储模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熔融挤出制备了3种大分子相容剂改性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利用FTIR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纳米CaCO3促进了PP的光氧化降解,但不改变PP的光氧化反应机理。不同相容剂对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光氧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g-MA)促进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的光氧化降解,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降低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的光氧化速率,认为与不同相容剂对PP结晶形态和结晶度有不同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Nd(OH)3,Co3O4和Nb2O5纳米粒子以及Nd(OH)3-Co3O4-Nb2O5纳米复合掺杂和传统复合掺杂BaTiO3基陶瓷,研究了掺杂剂的粒径对BaTiO3基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掺杂和传统掺杂BaTiO3基陶瓷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掺杂剂的粒度对BaTiO3基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纳米复合氧化物掺杂能够促进烧结中晶粒"芯-壳"结构的形成,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并形成细晶结构,从而显著地降低烧结温度,提高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改善BaTiO3基陶瓷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纳米CuO/TiO2的光催化降解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铜离子的纳米TiO2粉体,并利用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罗丹明6G 溶液光催化降解反应,研究了固定化纳米CuO/TiO2粉体的光催化性质。实验表明,固定化纳米CuO/TiO2粉体的光催化性高于固定化纳米TiO2粉体。其机理是铜离子掺杂后提高了TiO2对氧的吸附能力,减少了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从而加速了光降解反应。另外,将其用于污水处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载Pt纳米TiO2抑制滇池蓝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蓝藻样品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研究纳米TiO2和负载Pt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纳米TiO2相比,在太阳光下负载Pt纳米TiO2对蓝藻的抑制效果更好.另外,研究表明,载Pt纳米TiO2的载Pt量选择1.5%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同时掺杂氟离子和钴离子、具有单斜LiV3O8型结构的锂钒氧化物样品.通过充放电循环实验、循环伏安实验、XRD衍射和热分析对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理论组成为Li1.38V2.99Co0.0107.98F0.02的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233 mA·h/g,4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192 mA·h/g.在充放电过程中,同时掺氟和钴的样品的放电平台电压较高,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Y2O3对熔融织构YBCO大块超导体的熔化生长温度、显微结构及其超导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 随着Y2O3添加量的增加, YBCO材料的熔化生长温度降低, 而其固态反应温度并无明显变化. YBCO块材的磁悬浮力随着Y2O3添加量的增加, 先增加后减小而出现了一个峰值, 其最佳的添加量约为10(质量百分数)左右. 结合这组样品的初始成分及显微组织, 分析了Y2O3的添加对YBCO超导性能的影响, 并制备出了高质量的YBCO超导块材.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一系列Y3+掺杂的LiV3-yYyO8 (y=0,0.01,0.03,0.05,0.1,0.2)正极材料.XRD结果表明,Y3+掺杂量不同对LiV3O8结构的影响不同.适量Y3+掺杂能保持LiV3O8的原有结构,增大其d100值,同时降低材料的结晶度.当Y3+掺杂过多时,样品中会产生YVO4杂相.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Y3+掺杂虽然降低了材料的初始容量,但适量的Y3+掺杂能稳定材料的循环性能.电池存放实验表明Y3+掺杂还能提高电池的存放性能.在高电压下存放15d后,掺杂样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4.2%,高于未掺杂样的88.2 %.  相似文献   

9.
用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Ni80Fe20/SiO2)n/Cu/(SiO2/Ni80Fe20)n复合结构多层膜, 并对其巨磁阻抗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组双层结构(n>1)后,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明显增大;当n=3时,观测到最大的纵向巨磁阻抗(LMI)效应为10.81%,最大的横向巨磁阻抗(TMI)效应为17.08%.当n=4,5时,巨磁阻抗效应比n=3时略有减小. 由XRD谱和磁滞回线等,研究了双层结构(Ni80Fe20/SiO2)循环次数n引起的样品材料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等变化,以及对样品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石英管负载的纳米ZnO膜光催化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通过添加无机强氧化剂K2Cr2O7提高光催化体系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在光催化氧化有机物的同时,K2Cr2O7也会被纳米ZnO表面的光生电子还原为Cr(Ⅲ),根据Cr(Ⅲ)浓度的变化量确定水样化学需氧量的值.实验结果表明,在50~1 000 mg/L的COD范围内,Cr(Ⅲ)浓度的变化量与标准水样中的CODCr值成正比例关系,检出限为20 mg/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检测,分析时间短,减少了二次污染,光催化反应后水样无需后处理可直接进行测定,且与国家COD标准分析法具有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热重(TG)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证明通过该工艺可以实现聚合物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包覆。复合微粒与纳米碳酸钙相比,耐酸性明显增强;ξ电位发生了变化,复合粒子表面的电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及其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增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纳米碳酸钙通过湿法改性后,加入PP/SBS体系中,以实现无机纳米粒子增韧.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可以很好地提高PP/SBS体系的韧性,使其冲击强度在常温和低温下分别增加42.58%和112.5%.实验发现改性纳米碳酸钙表面所包覆改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增韧效果有决定作用,而改性剂包覆的多少只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外增塑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成膜法制备了柠檬酸三乙酯(TEC)、大豆油和甘油三乙酸酯增塑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共混物,考察了增塑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对共混物热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和电子拉力试验机分别测定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增塑剂中质量分数为5%的TEC对共聚物的增塑改性效果较好,与纯聚酯相比共混物的结晶温度(Tmc)下降了2.0℃,结晶焓(ΔHmc)基本保持不变。当TEC的质量分数为20%时,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Tg下降21℃。TEC共混物能保持15.8MPa的拉伸强度和588%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4.
用DSC和WAXD研究了紫外光老化PP/纳米CaCO3(PP/CC)和相容剂改性PP/CC复合材料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增加,PP熔融温度逐渐降低,结晶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PP结晶温度先提高后降低,PP/CC结晶温度降低,相容剂改性PP/CC降低更加明显。紫外光老化PP/CC结晶温度高于纯PP,表明CC对老化PP还具有异相成核作用。未光照的PP-g-MA和POE-g-MA改性PP/CC结晶温度高于未改性的,归结于相容剂与CC相互作用形成的钙盐的异相成核作用;但紫外光老化后PP结晶温度低于未改性PP/CC的,归结于钙盐受到紫外光的作用,失去对PP结晶的异相成核作用和诱导PP生成β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将超重力法制备的纳米钛酸钡粉体在不同温度(700~900℃ )下煅烧,以提高粉体的结晶度,粉体的粒径从40nm增大到80nm。煅烧后的粉体经过干压成型后,在1100℃下保温2h烧结得到的钛酸钡最高室温介电常数为2880,相对密度为90%,晶粒尺寸达到0.70 μm左右。讨论了煅烧温度对粉体的烧结性能、陶瓷的介电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β-晶对碳酸钙填充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采用负载β-成核剂的纳米碳酸钙(β-CC)混合纳米碳酸钙(CC)或微米碳酸钙(WC)填充PP制备了β-PP复合材料及其PP-g-MA、POE-g-MA和EVA-g-MA作为相容剂的增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C和WC用量增加,PP拉伸强度降低、模量提高;β-CC填充PP复合材料模量提高,拉伸强度变化不大。PP-g-MA增容提高填充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冲击强度;POE-g-MA增容明显提高冲击强度,EVA-g-MA增容降低拉伸性能。β-CC/PP复合材料冲击强度随着β-CC用量增加而提高,β-CC/CC/PP和β-CC/WC/PP冲击强度高于CC/PP(w(CC)/w(PP)=5/95)和WC/PP(w(WC)/w(PP)=5/95)复合材料归结于高韧性β-晶形成。  相似文献   

17.
单分散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乳液法,利用Ca(NO3)2和Na2CO3在微乳液界面处发生反应,制备得到了分散性良好,尺寸大小为10nm左右的纳米碳酸钙。实验发现,油酸含量对碳酸钙分散性有重要影响,当油酸含量是碳酸钙质量的2.5%时,所制备的颗粒分散性良好。XRD检测结果表明,所得碳酸钙产品主要包含球霰石和方解石两种晶型;热重(TG)和差热(DSC)分析表明:包覆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改性剂质量分数与加入的油酸的量相吻合,这证明了油酸基本包覆在了碳酸钙粒子表面,从而改善了碳酸钙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8.
Keggin型铬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研究了Keggin型铬取代杂多阴离子PW 11O 39Cr(III)(H 2O) 4- (PW 11 Cr)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pH和温度对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函数和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PW 11 Cr稳定存在的pH范围内,PW 11 Cr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154×10 -3 g·mg -1·min -1,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热约为-37 kJ·mol -1,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