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传媒对文学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在网络传媒与文学的交叉中产生新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学,造成文学载体和传播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纸质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传播表现出流行性、超文本性、多媒体化和互动性四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发展是审美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审美系统的基本矛盾包括: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矛盾,审美能力和审美形式的矛盾,审美存在和审美观念的矛盾。文学史大量材料证明:审美系统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4.
网络文学的前期处于自由发展阶段,主要延续了传统文学写作的路子,随后在商业资本的作用下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迅速走向了以类型小说创作为主的发展阶段;然后由于移动阅读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写作开始走出类型小说的藩蓠,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按小说类型的发展顺序对网络文学的走向进行简单梳理,大致可分为:延续传统的言情期,追求创新的幻想期,商业主导的类型期,多元发展的回归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与文学的碰撞给人们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惊喜和享受,网络原创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引起了各方面的广发关注。本文概述了中国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现状,并介绍了网络原创文学的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新型文学作者,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而缺乏对个案的研究,对网络文学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全新的眼光,简单的指责和印象式的批评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7.
刘规定 《科技信息》2013,(7):334-33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网络文学阅读又以迅猛的势头发展。浅析网络文学阅读的兴起,划分其类型,分析其市场,并了解大学生读者的需求,从而提出应对措施,对读者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是一种结合了网络科学技术、大众文化、个人先锋行为的新的正在演变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在网络上写作和传播,具有大众文化诸多特征。网络文学需要健康发展,则应具备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是一种结合了网络科学技术、大众文化、个人先锋行为的新的正在演变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在网络上写作和传播,具有大众文化诸多特征。网络文学需要健康发展,则应具备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学自由的乌托邦: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批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学借助网络应运而生,迅速成为当代化中一种时尚的学样式,它虽然给传统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但并没有使当代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学体现了强烈的民间审美意识,具有自由,平等,互动,随意等美学特征;它的自由性特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放纵化,呓语化以及平面化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从计算机设备室安全,病毒、黑客入侵,网络管理三个方面介绍了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十二年来网络作家风起云涌,网络作品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却没有同步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文学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方式等方面探求批评缺失的诸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个总的文学进程,包含着一系列划时代的转变: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转变、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转变。同由彝族作家苏晓星执笔的1981版《苗族文学史》和2003版《苗族文学史》在书面文学的编排方面呈现较大差异,拟从断代分期、文体分类、评价要素等方面对两部文学史中的书面文学部分加以比较,并通过对比探究编者书写背后隐藏的现代性思想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学是指1923—1949年间中国现代坛上存在的一种巨大学现象。它在这26年里经历了“革命学”、“左翼学”、“工农兵学”三个阶段,完成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流贯其问的是服务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功能意识。  相似文献   

15.
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观,他将编辑策略中的"名人效应"与"陌生效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团结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家,成就了一批文坛新秀,使《文学》月刊成为30年代文学史上的"明星"杂志。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想象的言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由最初的欲说还休到几度变形登场,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描写的重点转向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想象上。选取“十七年文学”中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领略“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这一静水深流,触摸到城市文学在当代那微弱而又倔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借鉴媒介分析的相关理论,探讨网络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有形式所造成使用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提出网络媒介迅速普及对与阅读有关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的影响,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以“五四”后的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对应,分为新旧两个阶段,这一界说已被文学史家所共识。作为两种文学的文质分野,是以传统文学“道学”的消泯和“五四”新文学“人学”的建构为视界;而“人学”的人本和文本两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高度,构成了“五四”文学的新质。  相似文献   

19.
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从启蒙立场转向多元化立场的重要表征,受到了世界文化寻根、反殖民主义以及文化启蒙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表述和评价民族文化时产生价值分野,形成反思型、乡恋型和互补型这三种文学形态。其中,反思型寻根文学延续了新时期的文学启蒙立场,用启蒙理性烛照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乡怨和乡愁意味;乡恋型寻根文学受到了世界寻根文学和反殖民主义潮流的影响,歌颂乡土中国和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而互补型寻根文学则游走于两者之间,既正视乡土中国的痼疾,又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史学大师蒙森的《罗马史》成果卓著,影响极大。在这一史著中,蒙森阐述了意大利各民族的发展,运用了历史比较法。《罗马史》以政治史为主线,内容丰富,具有百科全书的广度。它体现了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优秀传统,并达到了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在"理想主义"的颁奖标准下,《罗马史》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