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2.
汉字传入日本后,经历了音读训读、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假名混写等阶段,近代以来由于受罗马字母及"脱亚入欧"国策影响,汉字在日本受到巨大冲击。该文对近代以来汉字的变革及现代日本汉字教学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日本在汉字简化与教学中的经验与得失。  相似文献   

3.
日文是一种结构复杂,语法深奥的独特语言,是世界公认最难掌握的文字之一.日本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日本的文字组织比较复杂,一般有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有时还夹杂拉丁字母.这就给我国图书馆界的日文书名字顺目录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混乱.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日文图书字顺目录排列方法一般是:1、用拉丁字母开头,就以拉丁字母为序.如《ABS树脂》和《CMOS应用回路设计》就以26个英文字母ABCD等的顺序依次排列.2、用假名开头,则按五十音图顺序排列.如《日本语》和《外国人名辞典》就按五十音图的顺序排列,平假名在前,片假名在后.这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有魅力的文字,它的传入使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人还根据中国汉字的草书体和偏旁部首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可见汉字已经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融化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之中。  相似文献   

5.
从日语固有词汇、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等三大主流八个方面分析了日语构词方式,认为日本文字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输入了汉字并加以利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假名汉字混合文字与构词方式并固定下来,其次是输入欧美各国文字即外来语。  相似文献   

6.
汉字伴随着汉文化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得以传播,长期用于朝廷公文、外交往来、文化教育等官方活动中.他们还借鉴汉字制度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日本的假名字母(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和日本国字(和制汉字),朝鲜的吏读、谚文和自制方字以及越南的喃字.对于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借用汉字的历史,已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详加探讨,而横向的观察则稍显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汉字域外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据传说佛教传入日本是公元522年(继体天皇16年)。中国南梁人司马达等人来到大和(今奈良县),在高市郡坂田原结草庵建寺,安置佛像进行礼拜。这是日本民间输入佛教的初始。但当时人们不知佛教为何物,把它看作奇异的外来神而未予理会。佛教正式传入日本是552年...  相似文献   

8.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弥生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一直处于中国大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汉字、儒学、佛教的东传以及古籍和艺术的传入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日本文化正是在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加以创新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我国汉字传入日本的途径,以及汉字外形,含意,发音对日本文字形成的影响,并日前了日本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利用汉字的草书,偏旁部首创造出平假名,片假名,并流传固定下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儒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接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接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5世纪:儒学传入,加速日本文明进程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传日本。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10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就有了文化交流。从历史上考察,中日文化交流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以明治维新划线,在此之前主要是日本学中国,在此之后则又是中国向日本学习借鉴。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在两国的文字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着双方文化的发展。本文拟从中日文字之交这一侧面来反映文化交流的状况,并从中得到若干启示。一日本原先没有文字,据《古语拾遗》记载:“(日本)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所以,当汉字输入日本以后,便以汉字作为书写工具。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可上溯至东汉光武帝年间。建武二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记忆日语汉字和假名词汇时所关联的脑神经机制,本研究比较了日语汉字和假名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所诱发的ERP成分的差异。在学习阶段,汉字和假名条件的各ERPs成分的波幅-潜时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汉字条件的P300和N400的波幅都显著大于假名条件,潜时也比假名条件出现得更早,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编码加工比假名更快更深刻。在提取阶段,相对于旧假名,旧汉字诱发了低波幅·短持续时间的FN400和高波幅·短持续时间的LPC(晚期阳性慢波)。这些结果显示了旧汉字的熟悉性效果更大,旧汉字能被更快更好地回忆起来。而且它们的编码和提取具有明显的半球优异性特征,说明了与汉字和假名的记忆相关联的脑神经机制不同。本文认为,由于假名的记忆加工比汉字复杂,增加了假名的记忆负荷,导致记忆成绩比汉字差,解明汉字和假名的记忆特征对日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日本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只有当文化传播的客观条件成熟,文化移植的土壤形成之后,佛教传入日本方能实现。从文化辐射源的形成、文化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中心与边缘地区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日本具备了佛教传播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是使用汉字较为频繁的两个国家。了解两国汉字的使用情况以及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情况,不仅能够为文字研究者提供帮助,而且还能帮助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17.
林坡  赵茜 《科技信息》2007,(26):217-217,235
汉语跟日语的关系很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汉语得益于文化优势,在与周边语言接触交往时基本上保持着强势地位。像接壤的越南语、韩语等,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词语,但是它们对汉语的影响并不多。日语则不同,它先是从汉语吸取大批成分,后来又把许多汉化的成分回输给汉语,结果,这两种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结构虽然很不同,在词汇上却接近起来。由于不是单向的输入、零散的借取,而是成规模的相互借用,日语文字系统与汉语文字系统、日语词汇与汉语词汇、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就变得错综复杂。这就对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日语汉字教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汉字自古代传入日本后,经过日本人民的学习、使用和探索,创造出较完善的汉字利用法,其读音、字形及词意与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其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每一位学习日语的中国人的难点和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公元6世纪的佛教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后迅速发展.经过飞鸟、奈良两朝.到平安朝时期,日本佛教表现出了不同与以往的新特点,并在政治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道是日本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茶和饮茶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品荼时融入了佛教的禅宗思想,茶禅一味形成了具有独具文化特色的日本茶道。日本荼道的精髓在于和静清寂,它可以称之为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日本茶人在荼事时也遵循了相应的文化礼仪,这体现在主人对客人的用心上。文章从日本茶道具有的和敬清寂、茶禅一味、礼仪文化进行分析,从而论述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