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释与理解》(G.H.von Wright.Expt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1,208P.)是西方有关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部名著。其着眼点在于考察自然科学方法用于社会(人文)科学的可能性与限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这种挑战是社会科学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之一。马克思主义从来就十分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去丰富和发展社会科学。九月上旬,《读书》编辑部和《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结合”座谈会,座谈会由《读书》杂志包遵信同志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的三十几位同志。  相似文献   

3.
编后记     
近数十年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本刊将办成为一个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同时也刊载有关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界的学科以及综合性的科技与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文章。这样,本刊将成为我国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交流思想的场所,也是有待大家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9):118-124
协同学方法论一直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解释自然科学现象,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进展,其中部分研究结论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随着这一学科的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适的方法论并加速向社会科学渗透。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异,需要将协同学在社会科学中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整,本文立足于协同学的特性和学科间的差异,尝试探讨协同学在社会科学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0):79-80
2004年5月25日,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会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两科联盟)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科协"科学与社会"论坛第二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科学,进而跨入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交融的广阔领域。自然辩证法起初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份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其标志是在上一世纪  相似文献   

7.
一、国土经济学是什么样的一门学问? 国土经济学这个名称,是我们自己取的。在给它下一个定义之前,可以讨论一下它是属于自然科学,还是属于社会科学?它是属于经济科学,还是属于地理科学?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许多被我们称之为自然科学的学科,其实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如工业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的许多学科,就是这样,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不是天然的自然,而是社会的自然。固然纯粹的自然科学是有的,如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等。像天体、地震、台风等,它们没有受过人的意志的影响,它们就是天然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心理学内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科学观自然科学观和人文社会科学观。社会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影响的结果,其特点是1.重经验事实的积累,轻理论基础的建设;2.过度强调实验验证;3.超历史文化的倾向;4.价值中立倾向。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不同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社会心理现象具有社会文化历史特性和价值负荷的特点。因此,社会心理学应该抛弃以自然科学模式塑造社会心理学的尝试,走人文社会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怎样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在一些重要方面是分化和异质的。它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互补的研究领域,即“行为科学”和“历史科学”。前者研究人类的非设计性行为,与自然科学并无实质性差别;后者主要研究社会整体的发展规律,在几个方面有别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名词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容易被专家接受的学科目录,来作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开展的依据。文章介绍并分析了现行五个学科目录,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实际工作开展的学科与其中的两个目录进行比较。最后,以《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结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名词审定实际工作,构建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学科目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价值观转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文明本身蕴涵着价值观转向,要求实现从对自然单一的工具价值认识转换到对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波普尔和库恩科学哲学在科学哲学界、科学界及人文社科界的影响。本文的情境分析根据波普尔和库恩作品的特点、社会联系、社会情境、个性因素来解释他们的影响。文章的考察实际上触及了思想史上的社会建构因素,而此因素应该广泛作用于各学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伴随古希腊学术典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和科学著作在13世纪巴黎大学艺学院的普及和流行,理性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思想汇入到传统"七艺"教学框架中,为思辨式基础科学教育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注重逻辑思辨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讲授"和"辩论"两大教学环节当中,形成了以"究问"和"辩驳论证"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怀疑精神,崇尚自由开放的学术风气,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14世纪后半叶,在唯名论思潮的影响下,以布里丹为首的巴黎学派将词项逻辑应用于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逻辑思辨与经验证据相结合的假说性论证成为艺学院自然哲学辩论命题的新导向。  相似文献   

16.
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性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确实可靠的确定性知识,构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传统。随着这一思维方式在人文社会知识中的贯彻,确定性及其所导致的知识霸权和控制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纬度;后现代的相对主义是上述现代性的极端的怀疑主义后果。确定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能真实理解科学及其发展。不论是从知识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追求确定性知识所导致的现代性后果来看,我们必须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STS研究多着眼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难以从根本上揭示和解决能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问题,只有把自然纳入到STS学科之中,让自然成为STS中的已构成成分,才能更好地审视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自然和社会中的问题,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把自然纳入到STS的学科体系之中,分三个部分揭示了自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约束作用,并提出把自然因素纳入到STS的体系之中,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在新的历史情况下的探索,意味着STS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亨普尔的律则解释模式——演绎-律则模式和归纳-统计模式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假设下,通过对相关性问题以及高概要求的讨论,考察了I—S模式对社会科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objectivism vs constructivism” in two areas,bi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which are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natural sciences suchas physics (where objectivism is dominant) andthe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whereconstructivism is widespread). The issues inbiology and in cognitive science are intimatelyrelated; in each of these twin areas, the “objectivism vs constructivism” issue isinterestingly and rather evenly balanced; as aresult, this issue engenders two contrastingparadigms, each of which has substantialspecific scientific content. The neo-Darwinianparadigm in biology is closely resonant withthe classical cognitivist paradigm in cognitivescience, and both of them are intrinsicallyobjectivist. The organismic paradigm inbiolog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utopoiesis,is consonant with the paradigm of “enaction” incognitive science; the latter paradigms are bothprofoundly constructivist.In cognitive science, the objectivism vsconstructivism issue is internal to thescientific field itself and reflexivity isinescapable. At this level, strong ontologicalobjectivism is self-contradictory and thereforeuntenable. Radical constructivism isself-coherent; but it also rehabilitatesa weak form of objectivism as a pragmaticallyviable alternative. In conclusion, there is aneven-handed reciprocity between “objectivist”and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Finally, thearticle examines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conclusion for fields other than cognitivescience: biology; physics and the naturalsciences; and the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20.
和谐就是力量--兼评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谐--无论是结构状态的分布有序还是功能状态的进化有道,都蕴涵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神奇.自我和谐是个人身心微观和谐发展的调适力,人我和谐是社会中观和谐发展的协和力,物我和谐是人与自然宏观和谐发展的自然力,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和谐是发展之源,和谐就是力量;反之,自我失衡是身心微观灾变之端,人我失衡是社会中观模糊或畸形运作之始,物我失衡是一场没有胜利的逆变,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失衡是畸变之兆,失衡就是耗散."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工具理性张扬的命题,而"和谐就是力量"则是"知识就是力量"的合理升华,是东方智慧的集大成.通过物理学与伦理学的二维证明我们发现,"和谐就是力量"不仅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物理学定律,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和谐伦理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