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我市主要病虫尤其地方性害虫偏轻发生,除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往接近外,三化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大发生频率不同程度下降,降幅为2.1-63.6%,90年代以前的主要害早稻蓟马、稻瘿蚊、粘虫成为次要害虫。主要病虫发生面积为害损失减少一半左右。主要成因:①发迹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减少病虫源田和桥梁田;②推广抗(耐)病虫品种;③实行适度蔬植和科学肥水管理;④推广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褐稻虱已成为水稻的常发性害虫,以晚稻受害最重。受害的水稻,轻的谷粒不饱满,重的致使毁杆倒伏,严重减产。因此,掌握褐稻虱发生的规律,切实做好防治工作,是夺取晚稻高产的重要一环。一、发生规律。褐稻虱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6月上中旬在稻田里可见第一代成虫(也称迁入代),以后繁殖4~5个世代。1.田间消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种群生态学原理,对转BADH基因稻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与对照稻田(中花8号)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有一定差异;转基因稻不同株系中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有升有降,但与对照稻田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监测表明:各供试稻田中二点叶蝉、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高峰期均为7月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三突花蛛、三色长蝽、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高峰期与主要害虫的高发期基本一致,天敌-害虫跟随现象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转BADH基因稻对稻田害虫及天敌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二倍体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Oryza globerrima,2n=2x=24)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配组。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表现出一定的可交配性,但结实率很低(0.32%~1.97%)。对其杂交结实的胚胎学观察发现,非洲栽培稻的花粉能在二倍体普通栽培稻的柱头上萌发,萌发率仅为0.18%~0.56%,花粉管在花柱内的伸长速度比较慢,发生的受精频率比较低。以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4x=48)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为父本杂交配组。研究结果表明,两间比较容易杂交,其结实率达到5.70%~8.86%。观察其胚胎学表现,非洲栽培稻的花粉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柱头上萌发频率高达12.81%~14.56%,花粉管在柱头内伸长速度较快,发生的受精频率比较高。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桥梁,更容易将非洲栽培稻的遗传物质引入普通栽培稻。  相似文献   

5.
稻杆蝇是山区单季稻主要害虫之一,秋苗主茎被害率可达60%~90%.由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主持的水稻病虫害高效、安全、低耗、实用的防治新技术研究课题,经多年探索提出了不用农药防稻杆蝇的新方法.专家们认为,该技术不仅防效显著,而且操作简便、实用、节约成本、保护天敌,经济、生态效益非常显著,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6.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7.
褐稻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1968年前在主要稻区间歇暴发,自1968年以来,大发生的年度频率显著增加,连续在本地区猖獗成灾。为此,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褐稻虱的寄主植物。褐稻虱的寄主植物,据过去有关资料报道主要是为害水稻;其次还为害与取食稗草、李氏禾、甜茅、翦股草、荩草、马唐、鸭跖草、莎草、千金子、狗牙根、双穗雀稗、小麦、玉米、粟等禾本科植物。自1970年以来,本组几经反复试验观察,证实褐稻虱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而水稻是唯一的寄主植物。至于其它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不能使褐稻虱正常生长发育与形成种群。几年来,我们以麦苗、茭白、玉米、早熟禾、看麦娘、李氏禾、狗牙根、千金子、马  相似文献   

8.
张端璋  邹雪玉  陈宏 《武夷科学》2011,27(1):104-109
2005 -2009年佳多牌智能虫情测报灯在长乐市水稻主要害虫诱集测报上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测报灯具有诱集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的特点;二化螟成虫发生期,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成虫迁入高峰期在测报灯下的反映明显,对准确预测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测报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各菌株5个浓度梯度的菌液拌匀人工饲料喂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及用感染液浸泡过菌液的稻杆饲喂水稻二化螟.结果显示菌株227、235对这三种害虫的毒力效果较好,其中菌株235对水稻二化螟的LC50为17.09×10-6 g/mL,菌株227对斜纹夜蛾的LC50为18.02×10-6 g/mL.此外还发现即使这些菌液不能使这些害虫致死,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化蛹及成虫羽化.不同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同一害虫的毒力和敏感性不同,相同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不同害虫的毒力和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我市按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在普查中,新发现两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蔗扁蛾。这两种检疫对象分别是严重危害水稻和花卉的检疫性害虫。现就我市这两种检疫性害虫的发生防治概况与检疫控制措施介绍如下。1.两种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发生危害特点1.1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kusehel属鞘翅目象甲科,原产美国,目前在北美中美诸国和南美部分国家都有分布,是重要水稻害虫,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国内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唐湾县,随后几年中天津、山东、辽宁、吉林、浙江、福建等省相继发生。我省2001年5月在桐城市大关镇首次发现,2002年6月在舒城县、铜陵县部分地区相继发现。稻水象甲具有飞行扩散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栖息环境复杂、繁殖力强且具孤雌生殖等习性,一旦传入便能迅速定居并扩散,具有蔓延快、危害重、防治难等特点。成虫啮食稻叶,造成秧苗枯黄,生长停滞,主要以幼虫取食稻根,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减产,严重的损失50%以上。稻水象甲自然扩散能力较强,成虫能飞行,可借助风力作较远距离传播。...  相似文献   

11.
于2005年11月随机选取通辽市六个旗、县、区的水稻种植区,对市售当地产稻米样品抽样,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检测稻米中水胺硫磷和灭多威农药.结果表明,除科左后旗外,其余地区的稻米中均检出了农药,水胺硫磷残留量范围在0.0928~0.1465mg/kg,灭多威残留量范围在0.1102~0.2757 mg/kg,水胺硫磷超标率为33.3%,灭多威超标率为66.7%.说明通辽市部分地区稻米中水胺硫磷和灭多威农药含量超标,应加强农药使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结合重庆渝西地区再生稻高产品种筛选对13个杂交水稻品种成熟期株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为该地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川香优178两季综合产量分别达到14 513.25kg/hm~2和14 283.75kg/hm~2,较对照增产19.76%和17.87%,再生力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成熟期株型分析结果显示,13个杂交水稻品种株高为101.50~126.00cm,剑叶长和宽分别为23.43~40.61cm和1.72~2.16cm,剑叶叶基角为12.00°~23.75°.成熟期上三叶直立,特别是剑叶挺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和再生芽萌发成穗.  相似文献   

13.
In nature,rice leaves exhibit special anisotropic sliding capabilities.Although researchers have succeeded in fabricating artificial rice leaf structures and realizing the wettability function of the leaf surface,these methods used to date are complex and do not allow the fabrication of surfaces with large area.Herein,we adopted a simple technology—two steps soft transfer to fabricate biomimetic rice leaf.The fabricated surface well reproduc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rice leaf surface and exhibited a static superhydrophobic propert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eal rice leaf surface.In terms of its dynamic wettability,it clearly exhibited an anisotropic sliding property.Systematic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sliding angles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with the vein direction were 25° and 40°,respectively.The method was simple and reliable,without the need for expensive instruments and complex technologies,which could be used for the rapid fabrication of large-area artificial rice leaf surfaces.We believe that the artificial rice leaf surface fabricated by this method has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mimetic functional surfaces,microfluidics,and so on.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对有机磷农药毒害大麦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与3种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复合作用对大麦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2~106个细菌·mL-1的光合细菌对三种有机磷农药的毒害均有缓解作用,种子萌发率、根长、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作用效果不同,102个细菌·mL-1光合细菌可显著缓解有机磷农药对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104个细菌·mL-1光合细菌对有机磷农药毒害的根POD活性缓解作用强;而106个细菌·mL-1光合细菌则对有机磷农药毒害大麦的根长、叶绿素含量和叶POD活性的缓解效果最显著.同一浓度光合细菌对不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缓解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在蔬菜上的降解和毒理,并对恩施市菜市场及恩施市蔬菜种植基地的现产蔬菜随机取样,用RP508农药残留速测仪检测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残留情况.检测结果表明恩施市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5.00%,恩施市菜市场农药残留合格率为70.00%.从抽检次数的角度计算,农药残留合格率为83.33%.按检测的蔬菜种类计算,农药残留合格率为73.30%.非食叶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1.67%,食叶蔬菜的合格率为81.25%.  相似文献   

16.
稻叶分段硅同位素组成及硅、钾、钠、钙、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性硅同位素在植物体内的组成模式对研究硅生物循环、植物硅积累的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成熟期水稻叶内硅同位素组成及Si、K、Na、Ca和Mg营养元素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将水稻叶沿长轴按叶鞘、叶片基段、叶片中段和叶片顶段4部分划分后,各段的Si质量分数和δ30Si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从叶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的一致趋势。在测定的其它营养元素中,只有Ca在水稻叶中的分布与Si类似,K和Na在叶鞘中的质量分数高于叶片,Mg在叶不同部位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本试验中水稻叶不同部位δ30Si值变化范围是-0.25%~0.23%,超出了目前已知陆生植物样品δ30Si值的变化范围(-0.17%~0.25%)。试验结果显示了水稻叶内硅分布主要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硅同位素在叶中的分馏属于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相似文献   

17.
以冕粳147、合系22-2两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Na2CO3胁迫对粳稻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CO3胁迫浓度≤20mmol/L时,对粳稻种子发芽和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略增加;但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粳稻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增强.当Na2CO3胁迫浓度>60mmol/L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说明,粳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Na2CO3的耐受浓度为60mmol/L.  相似文献   

18.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改良龟裂碱土为目标,研究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在盐碱地中施加脱硫废弃物能够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即增大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当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施用量为(2.5 t+0.5 t)/666.7 m2,泡水量定额为100 m...  相似文献   

19.
3年研究结果表明,汕优242比当前生产上推广组合威优49早热2d,两者产量水平相当,汕优242稻米品质为二级籼米,3个主要米质指标均优于威优49;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及苗期抗寒性也明显优于威优49。该组合适合在我省作中迟熟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五味子中117种农药多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乙腈(30:70,v/v)超声振荡提取,凝胶渗透色谱技术(GPC)净化GC—MS/MS测定。117种农药在五味子样品中的最低定量限(LOQ,S/N=10)为0.005-0.2mg/kg。每种农药在五味子基质中,添加0.005-0.2mg/kg范围内(n=5),回收率为62.1%~12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17.8%。在0.01~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各农药均具有良好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