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曲病是当前造成稻谷产量损失和降低稻米经济价值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国内外对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有较多的报道。在侵染时期方面,大都认为在水稻孕穗期:I. Kegarmi(1960)在孕穗期采用向叶鞘内注射厚垣孢子悬浮液的方法接种成功;R. A. Singh(1985)认为菌核在六七月份的雨季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与早播水稻扬花期一致,子囊孢子落到花器上侵染。广东黎毓千(1986)报道孕穗后期为此病的侵染时期。江苏黄正兴(1984)认为病菌的侵染时期在水稻破口至齐穗阶段。本研究自1987—1989年连续三年人工接种,对冀东滨海稻区稻曲的侵染时期进行试验,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球发育形成过程可划分为颖内扩展期、开颖期和稻曲形成期三个阶段。所形成的稻曲孢子球表面的厚垣孢子色泽和萌发产生小孢子的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1、桔黄色厚垣孢子最易萌发,萌发率高达80%。萌发时产生短而细,直而不分枝,无分隔的芽管。芽管上部着生1—3个小孢子。2、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速度较慢,萌发率30—40%。萌发时先形成一粗壮的芽管,后芽管延长并分枝分隔形成菌丝状,分枝向顶部渐细,上生数个小孢子。3、墨绿色厚垣孢子经湿皿法处理15天左右,可打破休眠期促使萌发产孢。其萌发速度最慢,萌发牢约20%。萌发时产生一个直而粗壮的从基部向顶部渐细,多不分枝偶有分隔的芽管,芽管顶部着生一个小孢子。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871菌株毒理及其防治茶丽纹象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白僵菌 871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致病机理 ,幼虫是孢子萌发后直接侵染体壁、气门、节间膜等 ;成虫则是大量孢子通过吞食进入体内萌发侵染虫体 ,少量萌发孢子通过体壁、气门等侵染虫体 ,侵染发病后形成白色僵尸。它对茶丽纹象甲幼虫、成虫均有极强的致病力 ,室内试验处理罹病率达 90 %以上 ,其侵染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即温度高 ,侵染速率快。用该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幼虫、蛹、成虫 ,面积 2 0 0 0 ha,防效达 6 8.2 % -96 .3% ,平均防效 81.8%。  相似文献   

5.
茯砖茶“金花”菌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作易  秦京 《贵州科学》1991,9(1):20-24
茯砖茶“金花”菌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生长的pH值范围在pH3—pH6,最适生长为pH5:最高生长温度为38℃,最适生长温度为30℃,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两种单孢子萌发率接近,前者为17%,后者为18.5%,两种单孢菌落特征一致,长势一致,均能产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孢子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该菌为同宗结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对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光照不是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能显著促进其萌发;②在光照条件下,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可促进其孢子萌发和雄配子体发育;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促进其孢子萌发;③红盖鳞毛蕨配子体各发育时期产生的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31种真蕨孢子在光照、遮光和先遮光再光照等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除两种孢子因失去生活能力而未能萌发外。其余全部正常萌发。在遮光条件下不萌发的,具有生活能力的28种孢子中,有26种在再光照条件下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在5~35℃内均可萌发,15~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0℃,20~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分生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营养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由拟黑粉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稻曲病是目前造成产量损失和降低稻米经济价值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许多国家都对稻曲病侵染规律进行了研究,Ou.S.H.(1972)报道在温带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越冬,认为初侵染源主要是菌核产生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在再侵染中起重要作用。又据R.S.Singh等(1985)报道,在印度菌核于田间及室温能存活11个月,菌核为该地区主要的初侵染源。浙江金敏忠等(1987)报道,菌核为当地重要初侵染源应属无疑。浙江许绍朴(1984)、广东黎毓干(1986)、辽宁王玉山(1987)则认为菌核不易发现。在华北一季稻区尚未有菌核存在的报道,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稻曲病侵染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初侵染源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离体条件下培养AM真菌孢子,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成分以及培养温度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优化AM真菌孢子的培养环境.结果表明:培养基pH6.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孢子的萌发.AM真菌在土壤中储存两个月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人工合成植物激素GR24对孢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影响,浓度450 pg/L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低浓度的精胺能够增加孢子菌丝的生长点个数,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含量过高时(>40 mg/L)抑制孢子的萌发.培养温度30℃较适合AM真菌孢子的萌发,低于或高于30℃孢子萌发率有所下降.本试验结果将为构建AM真菌-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