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语称谓语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汉语称谓语。汉语称谓语自古有之,可“称谓”一词,直至秦汉时期尚未见使用。该词始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 《现代汉语词典》释“称谓”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 按其内容,称谓又可划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如上面定义中所说的“父亲”便是亲属称谓,“师傅”、“支书”便是非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从家庭及亲属关系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称谓形式。国外学者以兄弟姐妹为线索,把世界各地的亲属称谓分为多种类型(如美国默多克《社会结构》一书分为爱斯基摩型、夏威夷型、易洛魁型、苏丹型、奥马哈型、库洛瓦型六种)。我国学者则通常把亲属称谓分为类别型和叙述型两大类。 类别型称谓不标明亲族是父系或母系,不标明亲族是直系还是旁系,不标明亲族的排行顺序,只标明尊卑辈份。叙述型亲属称谓则相反,不仅父系、母系关系明确,而且直系、旁系、尊卑、长幼关系均十分明确。汉语亲属称谓即属叙述型。 非亲属称谓多指人们的社会称谓。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按职业、身分等所形成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的共用指语言词汇系统中对不同类的亲属使用同一个称谓.亲属称谓共用与同类亲属不区分年龄长幼而合称不同,也与亲属称谓的借用有别.赣东北的铅山话、广丰话、婺源话、合石话、铜山话五处方言中的称谓共用包括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共用称谓、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共用称谓、血亲与姻亲共用称谓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方言词汇的面貌与特点。年龄的长和幼是亲属称谓的一项区别性语义特征。同类亲属有的区分长幼而使用不同的称谓 ,有的不分长幼而使用同一个称谓。赣东北的铅山话、广丰话、婺源话、合石话、铜山话五处方言中亲属称谓的长幼分称和长幼合称具有与普通话或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汉语不同时期的夫妻称谓方式进行了历时的梳理与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汉语夫妻称谓的类别.汉语夫妻称谓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性,而这一伦理观念正在被新时期"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所取代,文化变迁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带有尊重妻子色彩的称谓语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称谓词研究是汉语词汇断代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汉代以前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以名物命名的相对可论证性的认知学理论及汉语词汇发生与积累的阶段性理论为指导性的基础理论,结合传统训诂学的基本方法和文化语言学方法,辅以方言和亲属语言互求法以及语义分析法对此进行系统研究,探讨称谓得名之由,从而在相对封闭、有限的专题范围内展示本时期的语言概貌,为汉语史和词汇史服务。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有大量的称谓语,他们构成了该书的称谓系统,具有称谓系统的一些基本规律:称谓词按关系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无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按照指称对象是交谈另一方还是以外的第三者又都有面称和背称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呼语包括头衔、亲属称谓以及爱称,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在文化背景迥异的中英两国,汉语和英语呼语的不同体现在贵族与官位等级、家庭等级、年龄等级、职业等级等表明身份权势的差别以及亲属称谓和爱称的差异上。呼语的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8.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制度在语言中的反映。借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蒙古语亲属称谓词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蒙、汉两个民族在婚姻家庭层面上的影响特点。从语言、文化和婚姻的角度可以说明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借入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由称谓看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通常是交际的开始,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称谓对顺利进行跨化交际起着重要作用,英汉称谓系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有:亲属称谓泛化差异;“老”化称谓差异;敬称谦称使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常州方言亲属称谓语、社会称谓语中独特的语料进行探讨分析,展示常州地区称谓语的特点与变化,能使古老的称谓语更好地为今天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岳阳柏祥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有“长辈”、“平辈”、“晚辈”三大类,经考证该方言称谓词有些沿用古代亲属称谓词。该方言称谓系统中最具特色的是称谓词性别异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沿用古代称呼的传统并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亲属称谓是词汇系统中颇具特色的主题集合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其它”四个方面归纳了吉安方言的亲属称谓,并分析说明了其特点及一些特殊称谓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以《英译现代中国散文选》为例,采用分类归纳的研究方法,研究汉英散文翻译中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异同及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由于宗教民俗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历史传统差异等原因,汉、英颜色词在意义传达上有一定的差异,可被分为基本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3类;根据3种不同分类,散文翻译策略应采取直译及意译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的转化使"非正常性"入赘婚具有了"正常性"迎娶婚的亲属称谓特点,从而确定了入赘者的社会身份,构建了以宗亲为原则的父、子、兄、妹等亲属关系结构,完善了以姻亲为基点的姑、姨、舅、甥等亲属关系网络,从而确定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亲属体制,巩固了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和生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亲属称谓的转化使“非正常性”入赘婚具有了“正常性”迎娶婚的亲属称谓特点,从而确定了入赘者的社会身份,构建了以宗亲为原则的父、子、兄、妹等亲属关系结构,完善了以姻亲为基点的姑、姨、舅、甥等亲属关系网络,从而确定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亲属体制,巩固了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和生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汉英称谓的差异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称谓语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