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9年,在根除蝗害方面,由于深入实践,深入羣众,采取了边学、边作、边推广、边总結的方法,使我們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而在保护农业生产和理論提高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績。为了在1960年使根除蝗害的研究得到更大的跃进,今年我們决定扩大与各有关部門的密切配合,除了通过蝗情預测预报继續参加防治工作以外,还要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 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生物生境条件: 如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方面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经过近25年的自然恢复, 在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学方面,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明显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表现在高寒草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种类已出现并占据优势地位, 局部地带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多度恢复到接近甚至高于自然未干扰草原系统水平; 在土壤环境方面, 高寒草原干扰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61.65%, 全氮含量减少52.51%, 但大部分地区其表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干旱区主要草原土壤相当, 有利于耐寒旱生物物种生长; 高寒草甸干扰迹地土壤(寒冻雏形土)平均养分含量高于天然寒冻干旱土壤, 保存草甸土壤结构的完整程度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 受扰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与冻土环境没有明显制约关系,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分布和保育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 受工程活动破坏后恢复困难. 类比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系统变化规律, 提出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原环境灾害的减灾和抗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照良 《自然杂志》2008,30(1):23-27
草原不但是重要的牧业资源,而且对水土保持、生态平衡、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等工作影响深远。草原是广大各族农牧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承载着畜牧业生产的重大责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保护草原资源,做好草原环境灾害防灾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对我国草原的基本概况、环境灾害类型及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草原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干旱灾害、大风灾害、生物灾害、“三化”灾害、大雪灾害、草场火灾等六类,灾害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其中过垦和超载是引起草原环境灾害的最主要人为因素;针对草原环境灾害类型和灾害成因,提出了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学与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了草原毛虫病源微生物的基础应用研究课题,他们从发掘当地生物资源入手,解决草原毛虫的防治问题。1982年以来,有关专家深入川西北草原考察,采集了若干号草原毛虫病源物标本,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草原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命名为,Gynaephora ruoergensis Chou et Yin nuclear Po-  相似文献   

5.
羊草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草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及典型草原的重要建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耐牧等特点,是我国具有优势的禾本科多年生牧草和生态草.羊草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对羊草草原的保护、人工草地建设、退化草原改良、发展草牧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羊草种质资源各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从草原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走向草原"的研发体系,收集评价了上千份野生羊草种质资源,培育出"中科1,2,3号"羊草系列新品种;建立了羊草测序和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平台,并对羊草重要特异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功能研究.本文主要对羊草的起源分布、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繁殖及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对目前羊草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机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根据羊草种质资源现状以及当前生产需求来调整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重点,并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羊草种质创新,加快羊草新品种培育及良种的推广利用,推进我国羊草产业化进程及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飞 《科学之友》2006,(2):32-33
在新疆阿尔泰山脚下,埋着很多黑石头,有的石头上还隐隐约约能辨别出人形。阿尔泰山以北,在喀纳斯风景区一个叫阿贡盖提草原的地方,也有十几座石人矗立在旷野之中。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向东与之相连的蒙古国、南西伯利亚草原,以及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灌丛化草原:一种新的植被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丛化草原指灌木植物在草原基质上形成的团块状散布的斑块植被景观,它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植被类型。作为灌草连续体,灌丛化草原中的灌木斑块与间隙处的草本斑块共同决定着该植被类型的群落学和生态学特征。笔者评述了灌丛化草原的分布、可能的形成原因、植被结构、物种组成及碳收支等结构特征及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马世骏 《科学通报》1965,10(12):1072-1072
飞蝗具有异地迁飞、集中和选择产卵地的习性,对于此种虫害的根除问题,显然不能单独依靠治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蝗虫工作组在总结蝗虫猖獗规律与各地农、林、水利等建设的关系后,于1954年提出了“改”、“治”结合的根除蝗害理论。“改”是因地制宜改造蝗区的自然面貌,以消灭适合蝗虫发生繁殖的环境条件;“治”是在蝗虫发生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扑灭,以防止为害。根据上述理论,于1954年拟订了根治洪泽湖与微山湖的蝗灾方案,1958—1959年在山东省  相似文献   

9.
退化草原植被免耕补播修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俊  周冀琼  杨高文  荆晶莹  刘楠 《科学通报》2020,65(16):1546-1555
退化草原植被修复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治理最紧迫的任务,免耕补播是退化草原植被修复关键技术,其意义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草原植被的条件下,通过补播适宜的优良草种,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该技术与其他补播改良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免耕,难点也在于如何在不扰动或少扰动原生植被的前提下成功补播修复草原,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补播物种的选择、补播技术和补播后草原管理.本文针对上述技术难点,提出补播物种选择假说、免耕补播的空斑原则和补播后亚顶级群落管理模型,根据《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国家标准,制定了针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原的免耕补播技术方案;依据全国草原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提出了全国草原实施免耕补播修复的规划,对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还会发生建筑物垮塌等危险情况,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介绍了混凝土工程裂缝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的湖泊     
中国最干、最热、最冷的地方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最低的洼地、最大的沙漠也在新疆?在新疆不仅可以观赏到驰名中外的冰川雪峰、雅丹地貌、戈壁荒漠、风蚀蘑菇、洞穴、石林、草原森林以及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飞沙鸣唱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还可以感受许多各具特色、风光如画的湖泊所带给您的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建筑基础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造价、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并且还会影响到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网的安全.文章就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处文化层剖面及5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显示,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cal a BP,并延续到约4000cal a BP的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农业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 处文化层剖面及5 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研究显示, 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 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 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 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 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 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 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 cal a BP, 并延续到约4000 cal a BP 的齐家文化. 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 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 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 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 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全新世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通过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对比,初步认识了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荒漠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早全新世气候温暖干旱,北疆地区出现荒漠植被,南疆地区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但荒漠植被在不同区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差异.中全新世气候环境逐渐改善,北疆地区植被由荒漠类型向荒漠草原和草原转变,南疆地区仍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晚全新世气候环境趋向干旱化方向发展,北疆地区以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占优势,但是旱生成分明显增加,南疆地区覆盖荒漠植被.新疆不同区域全新世植被演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也存在差异性,而研究地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拔、天山山脉的阻挡和西风环流的演化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访问研究期间,我多次踏上热带草原。虽每次都行色匆匆,但草原上的一切:那傲然屹立的波巴布树,那狼烟滚滚的草原烧荒,那形态各异的蚁丘,那勇敢强悍的马赛人……都令我魂牵梦绕。 拥抱草原上的 “哨兵”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我梦寐以求能有机会走出校园,远行草原大地。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校长亲自给我签署了野外考察乡村发展的介绍信。凭着这张“通行证”,我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全国各地访问。 整个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内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于季和雨季的两季交替。雨季,…  相似文献   

17.
草原犬鼠在与食肉动物的较量中逐渐进化出了许多自卫本领,比如"吠叫报警"。草原犬鼠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而且天敌众多,郊狼、狐狸、獾、金雕、红尾鹰、鹞、雪貂、家狗、家猫和蛇都常以它们为食,因此,"语言"对于草原犬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鼻羚羊又称“赛加羚羊”.现在己很少有人听闻它们的名字,而仅仅茌几十年前.它们还成千上万地广布于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其数量之多,集群时场面之壮观,犹如非洲大草原上迂徙的角马可是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到了1979年仅剩200只.随后就在我国彻底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比以前更为复杂,它不仅受到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还涉及到工程法规、法律等方面的规范,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补偿性生长是草地植物对动物采食的一种适应策略,合理的放牧强度能够促进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有利于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维持,而长期过度放牧则导致草地退化.因此,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是科学配置草地生产-生态功能实现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各类放牧实验已发表的118篇研究文献,将放牧家畜的采食率(地上生物量移除量,%)作为放牧强度的测度指标,对我国北方5种主要草地类型的植物补偿生长特征及其合理放牧强度进行了整合分析,并结合气候、土壤及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和多样性等数据,厘清了影响植物补偿生长的关键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草地植物总体处于欠补偿生长状态,且植物地上部分的补偿性生长主要以牺牲其地下生物量为代价.其中,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高寒草原和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在区域尺度上,补偿性生长的绝对值随年降水量和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满足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实现等补偿或超补偿,且对地下生物量不产生负效应,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强度为:高寒草甸50%、草甸草原48%、典型草原40%、高寒草原37%、荒漠草原31%.本研究对指导我国北方草地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