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排放新思路设计,该设计具有高发电效率、温室气体零排放、回收利用二氧化碳以及使用环境友好的可再生循环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等优点.此外,还介绍了电池构件材料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的制备,最后测试了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大体积吸收比可高达993倍,最佳吸收温度为700 ℃,同时可实现在800 ℃以上2 h内将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完全解析.  相似文献   

2.
3.
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排放新思路设计,该设计具有高发电效率、温事气体零排放、回收利用二氧化碳以及使用环境友好的可再生循环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等优点。此外,还介绍了电池构件材料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的制备,最后测试了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大体积吸收比可高达993倍,最佳吸收温度为700℃,同时可实现在800℃以上2h内将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完全解析。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的研制在我国获得突破。将它用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时间至少可持续5个小时,不必关机更换电池,只要填充甲醇水溶液(甲醇电池盒),就可以继续使用。将它用来驱动汽车,不仅燃料成本低,还可以做到“零排放”。它的名字叫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具有高效率、零污染、超静音等特点.本文从原理入手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系统结构和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     
王宇新 《天津科技》2003,30(2):59-59
常用到的电池现在有碱性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铿离子电池等。为方便电器的使用或携带,人们总是希望电池使用时间长、充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重要部件,肩负着在电池内部传递离子,形成完整电池回路的作用。按照传导离子的种类,可以将其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分别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本文阐述了这2 类电池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介绍了常见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合成方法和降解机理,对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阐述了燃料电池的工作以及计算燃料电池动力学的基础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五个基本的控制方程:质量、动量、组分传递、电荷和能量方程以及各物理化学属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勇 《海峡科学》2007,(11):3-5
燃料电池的应用和普及对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海峡西岸城市,乃至国家的能源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燃料电池是实现节能和环境保护的最有效手段.该文从发展燃料电池的意义,燃料电池的优势、应用及其发展状况,发展燃料电池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改善地下防护工程内部环境质量的新技术具有很多传统地下工程能源供应方式所不及的优势。结合地下工程对内部能源系统的要求,主要分析了燃料电池的原理、优点以及工作方式,以及其在军事地下工程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介绍了利用锌空气燃料电池技术建设电站,利用分体式电极技术制造世界上最大的单电池,该电站采用独特的分离循环技术,可以提高电站总体效率。给出建设电站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重要能源—燃料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森 《今日科技》1990,(10):23-23
  相似文献   

19.
早在1839年 ,英国人W·Grove就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可以发电的原理 ,这就是最早的氢 氧燃料电池(FC)。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 ,由于航天和军事的需要 ,才开发了液氢和液氧的小型燃料电池 ,应用于空间飞行和潜水艇。近二三十年来 ,由于一次能源的匮乏和环境保护的突出 ,开始转向开发利用新的清洁再生能源。燃料电池由于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矿物能源部长助理克·西格尔说 :“燃料电池技术在21世纪上半叶在技术上的冲击影响 ,会类似于20世纪上半叶内燃机所起的作用。”福…  相似文献   

20.
唯实 《科学世界》2006,(7):79-81
2006年新年伊始,媒体就公布了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2005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由美国西北大学巴奈特教授研究组开发出的一种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赫然列于其中。燃料电池已经研发多年并有了初步的应用。那么,这项科技进展到底以什么样的特色被院士们列入2005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其背景又怎样呢?本文亦将略微涉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概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