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 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 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 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 其比例为2:33.6:58.4:6. 野外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 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 剂量为200~300 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 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孟宪佐 《科学通报》1982,27(17):1088-1088
马尾松毛虫(Dendra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中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通过Wittig缩合反应合成了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的三个活性组分:顺,反-5,7-十二碳双烯-1-醇(Ⅰ),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乙酸酯(Ⅱ)和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丙酸酯(Ⅲ)。Wittig反应是在六甲基磷酰三胺溶剂中,以正丁基锂作碱完成的。经气相色谱分析,主要产物是颇,反异构体和反,反异构体的混合物,两者的比例约为91:9。用二甲基亚砜代替六甲基磷酰三胺作溶剂时,产物中顺,反与反,反异构体的比例约75:25。  相似文献   

3.
吴才宏 《科学通报》1989,34(8):611-611
在鳞翅目昆虫中,毛形感器已被公认为性信息素接收器。多音天蚕和柞蚕的雄蛾触角至少存在两种长短不同的毛形感器,分别称为长毛感器和短毛感器。Kochansky等鉴定了多音天蚕性信息素的两个组分为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E-6,Z-11-16:Ac)及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醛(E-6,Z-11-16:A);Bestmann等鉴定了上述两种化合物及反-4,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对白菜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馈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韩宝瑜  张钟宁  方宇凌 《科学通报》2001,46(16):1384-1386
用Porapak Q吸附、正已烷洗脱、GC-MS 合标准化合物鉴定出完整白菜挥发物含有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乙酸顺-3-已烯酯、罗勒烯、2,5-已二醇、青叶醇、正壬醇、β-香叶烯、α-蒎烯、反-2-已烯-1-醇、D-柠檬烯、丙酸顺-3-已烯酯、芳樟醇、香叶醇、反-4-已烯-1-醇、异戊酸顺-3-已烯酯、α-萜品烯、β-石竹烯、蒈烯-3和α-石竹烯,前5种为主要组分。各组分均能引起触角电位(EAG)反应,其中烯丙基异硫氰酸酯、C6醇及其酯类青叶醇、反-2-已烯-1-醇、反-4-已烯-1-醇、异戊酸顺-3-已烯酯和2,5-已二醇引起的EAG反应较大,且雌蛾对这6种组分的EAG反应值稍大于雄蛾。匝烯类引起的EAG反应较小,雌蛾EAG反应值小于雄蛾;而雌、雄蛾对β-香叶烯的反应稍大。风洞试验表明完整白菜挥发物、烯丙基异硫氰酸酯、2,5-已二醇和异成酸顺-3-已烯酯显著地引起小菜蛾的定向飞行和着落;完整白菜挥发物活性最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次之。雌蛾对烯丙基异氰酸酯的趋向性稍强于雄蛾。α-萜品烯等为次要组分,触角电位反应和风洞研究均证实其活性弱。  相似文献   

5.
周景尧 《科学通报》1986,31(23):1839-1839
家蝇性信息素-(Z)-9-廿三碳烯是一种雌性家蝇的性信息素。由于该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卫生防止疾病等方面意义重大,引起人们对它合成的兴趣。Carlson等人于1971年用三苯基膦十四烷基叶立德(ylide)与壬醛为原料的Wittig反应首先合成出这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螟曾被鉴定为Ostrinia nubilalisH(?)bner,但Mutuura等认为是O.furnacalisGuen(?)e,O.furnacalis的性信息素未见载于文献,而O.nubilalis的早有大量报道,其主要成份为顺或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Z或E11-14:Ac).此外另一同属异种为害玉米的O.obumbratalis (Lederer)在田间也能为1:1的Z及E11-14:Ac混合物所引诱.但我们及兄弟单位均曾进行过田间试验,不论Z或E11-  相似文献   

7.
程志青 《科学通报》1980,25(14):658-658
玉米螟在我国南北各地广为分布,它是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极危险的害虫.我国分布的玉米螟,曾被记载为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Lepidoptera:Pyralidae),即广布于欧洲与北美的一个种,俗称欧洲玉米螟.Mutuura等认为在我国分布的玉米螟应为Ostrinia,urnacalis Guenée.O.furnacalis的性信息素化学结构未见载于文献,但O.nubilalis的却早有大量报道,主要成份为顺-或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Z或E11-14:Ac).另一种为害玉米的同属异种昆虫O.obumbratalis Lederer在田间也能为1:1的Z11—14:Ac和E11-14:Ac混合物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