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是比较文学中接受美学的两个关键点.以此为理论依据,同时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的<伤逝>各自的写作背景和寓意的基础上,对<玩偶之家>之于<伤逝>之重大影响以及<伤逝>之于<玩偶之家>之个人取向进行探讨,从而表明,文化接受事实上是一种文化过滤.  相似文献   

2.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3.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软新闻写作手法灵活、文化蕴涵丰富,以其独特的文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其他国家友谊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软新闻英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在英语读者中的接受效应,依据读者"期待视野"对原文进行动态取舍,使译文不仅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还能超越和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张敏 《科技信息》2012,(35):20-I0020
耀斯的“期待视野”理论从接受的角度论证了读者接受过程的关键因素,这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借鉴意义。将“期待视野”理论中的“期待”、“隋感”等概念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来,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通俗性、情感认同以及艺术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为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文艺美学思潮,该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读者应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以及审美者和阐释者的双重身份.周方珠教授对于元曲《凭阑人·寄征衣》的译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读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读者的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解构与重组,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引导读者进行文本之外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接受理论倡导读者中心论,强调作者要了解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要适当。翻译是二度创作,也要重视潜在的译文读者。通过对《三国演义》两个译本从五个不同维度的文化比较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读者,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迷宫”是博尔赫斯所迷恋的意象,所谓小说创作的迷宫,则更体现在作者塑造的特隆世界的虚假与真实性,这两个类似镜子的完全对称的属性不断的左右读者,拉开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又弥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这种增殖、对称与不断变换的创作方式,使小说成为一座形式上的迷宫。这构成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的总体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一方面要照顾读者原有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让读者的领略视野受到震撼并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电视剧《奋斗》在各大城市地方电视台放映都取得了收视桂冠。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究其取得收视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沈从文研究"、"<边城>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边城>爱情悲剧性原因的关注和探讨也十分热烈,多有创新.这方面的观点经过梳理可归纳为孤独说、误会说、天命说、义利冲突说、本能与道德冲突说、文化冲突说、恋父情结说、主动选择说和寻找平衡说等九种.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David Copperfield的三个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视域,从期待视野出发,分析比较了David Coppeffield三个中译本之间的差异性:由于三位译者自身期待视野的不同,同时为了适应相应时代目标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他们给出了不同的译本,以期努力提高译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的读者观认为:读者是接受美学意义上的读者 ;读者是双重身份的读者 ;读者有一个期待视野 。  相似文献   

18.
重视读者及其艺术接受是鲁迅创作活动和文艺思想的显著特征之一。鲁迅认为,创作和接受二者缺一不可,创作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者的阅读活动;读者的接受活动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再创造过程;创作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期待视界和接受水平;读者的艺术接受带有民族、时代、阶级和个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期待视野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重点指阅读)中,读者原先各种理想、经验、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的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德国的接受美学家尧斯认为,在文学史上,所有的“文学事件”,它们的“相关性”“基本上是以当代和其后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在文学上不断探索,他把音乐和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月下小景>和<边城>.他的实验,不仅具有开拓性,而且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