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现实死亡的象征意味,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对现实中人性扭曲的提示。  相似文献   

2.
“青春”与“白日”李泽厚先生曾用“青春”去赞美以李白为代表的豪放飘逸的盛唐风范,而认为杜诗则与韩文颜笔一起代表苍健而规范的另一种盛唐精神(见《美的历程》)。这是颇具卓见的。然而,杜甫这样一位艰难时世的诗人,没有  相似文献   

3.
文字由生僻趋简明 ,《西京赋》从薛综注到李善注、五臣注 ,体现了此通俗化过程。班固《两都赋》引用“五经”“今文家”说 ,张衡《二京赋》宣扬老庄思想 ,东汉中叶又重视《老子》、《庄子》。《毛诗序》流传至少在汉宣帝前 ,河间献王好《毛诗》之说不误。颜延之《赭白马赋》,写作年代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 ,五臣注较胜。  相似文献   

4.
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修订4版)是目前各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教材,至今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册,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及社会上影响很大。《大学语文》精选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部分外国文学作品近百篇,其中古典文学作品是重点。对这些古典文学作品的注释大多数言而有据,释义允当。但是其中少数注释还有不够准确,值得商榷的地方。现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方家师友。限于印刷条件,本文全部采用简体字。文中引用的教材注释注明  相似文献   

5.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的学术意义不仅体现在历史地理方面,作为中古时期的作品,同时又记录了当时书中一代的语言,它的意义更体现在汉语史的语料方面。本文就试图对《华阳国志》中的一些前人未作解释的词语,作出训诂。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对诗歌内容的诠释,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7.
《荀子》一书自西汉以来,治之者少,传刻讹舛,渐不可读,经过清人及今人的整理,始可一读。最近,我在阅读《荀子》一书时,摘出数条清人及今人的误改之处,以期有利于《荀子》一书的阅读。“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傭。”(《非相》)  相似文献   

8.
十五帝楔子里说到残唐五代时,有“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却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几句诗。从梁太祖开平元年到周恭帝显德六年(恭帝不改元,承用世宗显德年号)止,首尾五十四年,说“五十秋”是举成数而言。共计梁三帝,太祖、郢王友珪和末帝;唐四帝,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晋二帝,高祖、出帝;汉二帝,高祖、隐帝;周三帝,太祖、世宗、恭帝。只有十四帝,诗说十五者,乃是连契丹灭晋北归时肃翰所立唐明宗子许王从益数在里面。赤脚大仙楔子里说:“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按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当时确有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倩丽的文辞悦人耳目、动人魂魄。下面就其艺术,谈两点看法。一、双线穿珠,巧设悬念《西厢记》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结构情节安排得合情合理,制造出曲折多变的戏剧冲突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0.
战国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各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相似文献   

11.
鲍延毅等同志编纂的《寓言辞典》一书的出版是寓言研究中的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山东书讯》89年2月25日刊出了我的评介文章《一部具有特色的填补空白的词书》。现在,我把那篇文章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和一些新的体会,用札记形式写下来,就正于鲍延毅等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礼记质疑>是清代学者郭嵩焘所著的一部<礼记>研究著作,主要内容是针对<礼记>郑玄<注>、孔颖达<疏>进行的辩驳.阅读<礼记质疑>的一些札记,通过将相关内容与历代学者的研究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可以发现郑注孔疏确有疏漏,郭氏之说有可取之处,也仍存在可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陈书》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疏误时亦有之。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酉阳杂俎》为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将阅读当中遇到的俗语词分别释义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诗人兼评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重要的文艺批评著作。它对我国明清两代的文学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同时,近七百年来,也不断地遭到人们的批评和指责。新中国成立以后,《沧浪诗话》的研究工作,曾经一度展开。六十年代初期,全国许多报刊先后发表了一些评论文章。虽然大家的意见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进一步深入地讨论问题,是十分有益的。然而这样的讨论不久就中断了。今天,把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来,谈谈我们在学习《沧浪诗话》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雪峰文集》第一集里,我读到了雪峰同志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写的二百篇寓言。它们如同饱蕴着生命力冲破严寒的雪莲,盛开怒放在雪峰之上,崇光泛彩,寒茂冬芳。“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 (清徐增《西庵诗话》)诗如其人,文如其人。雪峰同志的形象屹立于案前,愈读愈清晰,愈读愈高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股憾人心魄的力量迫使我不得不掺和着热泪来写这篇心得了。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十三岁的际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也有一首歌,歌名为《读你》。这里的“读”不只是“看”的意思,还应有“了解”的含义。初中、高中课本里都选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稍加  相似文献   

19.
燕乐这一新兴乐种的形成,是词的催生素。燕乐的源流可上溯到南北朝,而最后的形成当在隋唐之际。为了克服齐言诗与曲调不相适应的矛盾,经过乐工伶人与诗人们长期不断的艺术探索,晚唐之际,较完整的词律终于形成,遂宣告词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是一部选材严谨,被选的作家作品较多而具有特色的选本。该书注释部份,简明中肯,能紧扣诗意,多所阐发,并注意了诗歌的艺术欣赏,是下了一番考核研味的工夫的,但读后仍感到尚有一些可商榷的地方,特予摘录,聊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