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冶市城西北工业园环境保护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及发展策略研究工作,是实现园区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提性工作。结合大冶市城西北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探讨了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环境影响与制约因素,分析了诸因素中的有利与不利原因,提出了园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发展策略,以及入园企业的基本条件,为园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特色工业园区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布局和功能划分不具体、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园区要素资源稀缺、配置效率较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为实现重庆特色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应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开放来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优化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软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区为例,将演化博弈论引入到工业园区污水排放策略分析中,通过对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全部排放、部分排放、零排放等3种水处理方案进行群决策博弈决策,确定了污水部分达标排放、部分回用方案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区污水处理排放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演化博弈模型为解决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排水优化及水环境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是园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构成了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泉源和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基于产业集群来发展工业园区,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工业园区的集群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够依托工业园区来更好地发展产业集群,双方相互促进.通过东莞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的实证分析,认为工业园区的发展依赖于园区中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现代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对策及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30个医药工业园区为调查对象,结合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要素模型,对园区发展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医药工业园区的园区环境、政府以及企业主体在园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园区支撑体系不足和集聚效应缺乏的现状。医药工业园区集聚整合力的尚未形成可能与园区的发展阶段有关,园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成熟以及政府角色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木材加工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木材加工企业的火灾也逐渐增多,烘烤房是木材干燥过程的必备设施,烘烤房消防安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木材加工企业的消防安全,而木材加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将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建设分布及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现存的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重、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分析如何将循环经济理念和手段引入园区建设中。从而建立园区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以推动山西焦化工业园区走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中发现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的经验与问题,对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的整体规划实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业集中园区,为保证园区企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区的环境规划、企业布局、企业环境污染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笔者以某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园区规划、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等形成了评价结论,对园区的持续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园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园区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传统企业模型缺陷,引出循环经济企业模型特点,以甘肃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规划为例,结合园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实际,以及园区建设的背景,确定了电力能源、煤化工、矿产品加工等3个产业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火力发电、煤化工、钨钼精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链网,通过产业组织的分析,确定了园区空间结构,设置各组团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并提出了工业园区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攀枝花市东区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方式,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主要工作着力点,以东区高新技术园区、银江工业园区、华山工业园区和街道经济为发展平台,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突出项目、培育龙头、强力招商,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是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该文对三明市尤溪县的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办法,为山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六安市自实施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主攻工业的发展战略以来,各地掀起了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目前,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正成为加快六安市工业化进程、实施开放主战略的窗口,对六安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拉动和辐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必须解放思路、理清思路,促进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创新运作模式加速园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方投入与企业投入相结合,打造运作园区建设的市场化机制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业园的基础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因此,资金缺乏往住成为制约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难点关键在于园区运作机制要活、运作方式要好。江西省丰城市在丰源工业园建设中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原则,走地方收入与企  相似文献   

14.
何谓“园区经济”?随着越来越多经济园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园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新兴模式,也越来越吸引关注的眼球。所谓“园区经济”,是指在划定的区域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完善的设施、优惠的政策和配套的服务,形成适宜企业  相似文献   

15.
顾修君 《科技资讯》2014,12(20):115-115
国内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在园区污本处理的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工业园区污水的科学处理与管理方法,希望能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必须遵循园区经济发展规律,从要素聚焦、产业集聚、诚信秩序等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甘肃省在"工业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工业园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近年来,榆林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在这片曾经荒芜连绵的沙地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大型能源化工园区,靖边循环产业园区、榆佳工业园区、榆横工业园区、神木锦界和清水河园区、府谷皇甫川工业园区等等,一个个投资数百亿元的大型能源深度  相似文献   

18.
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集中区、产城融合的先行区,加快工业园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其承载力,有利于推进其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建省48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数法,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公共设施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采用多指标线性加权计算工业园区公共设施承载力得分。研究发现,从承载力层级上看,福建省公共设施承载力高的工业园区偏少,中、低层级园区居多;从级别上看,国家级工业园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承载力高于省级园区;从地域上看,沿海工业园区的公共设施承载力高于山区工业园区;从地市上看,经济发达地市的工业园区公共设施承载力高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市。  相似文献   

19.
台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我随上海华夏经济促进会科技考察团到台湾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台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集中力量 突出重点 一、集中力量建设两个科学工业园区。1980年9月,台湾省创建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总面积2000公顷。1993年园区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到2000年园区产值将达1万亿元。目前园区用地已很紧张,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采取向天上、地下扩张的办法增加厂房面积。例如,联华电子总投资为165亿元的硅片厂占地面积为84000平方米,采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文章通过对现代园区经济特征及与高职教育发展关系的认识,显现园区经济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分析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困惑,建设性地提出了符合园区经济特征、促进苏州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