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重现儿童童趣。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一旦产生,它面临的不仅仅是儿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老少皆宜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成人也有读儿童文学的习惯,成人阅读儿童文学的原因总的说起来有两种:外因与内因,外因即教育儿童的需求,内因即内心精神慰藉的需求。成人阅读儿童文学除了因为指导儿童阅读的必要性-~-J'h,还有成人自己内心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科技信息》2008,(12):157-157
讨论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例如,谁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如何思考,思考什么?爱好为何?关于文学阅读有何能力?等等.本文踏进儿童的神秘世界,与儿童进行亲密接触,以进一步了解儿童与文学的关系,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儿童文学划分为"婴儿文学、幼儿文学、童年文学与少年文学四个层次",主要理由有三点:符合儿童的四个年龄期;有利于儿童的鉴赏和作家的创作;符合儿童文学的发展规律。认为:四分法,给婴儿文学有了合理的地位,满足了广大婴儿及其父母阅读和欣赏需要,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重视早期教育的要求,完善了儿童文学的结构体系,明确了各个层次的文学特点和具体要求,也使作家创作作品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儿童文学读者的双重结构和读者特点,阅读动机的分析,廓清儿童读者的特质对儿童文学的要求和作为儿童阅读引导者的成人应履行的责任,强调了成人在儿童阅读过程中应“慧眼识珠”,站在儿童的角度“为儿童”甄选优秀作品,期望儿童阅读能在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交互配合下得到健康发展,引导健康的儿童文学创作导向。  相似文献   

8.
藏族儿童小说是以儿童文学维度丰富中国故事、彰显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聚焦次仁罗布、意西泽仁的儿童小说,探讨两位作家如何立足现代儿童观塑造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以引领藏族儿童的精神成长,增强中国儿童文学形象的辨识度。引入具身理论分析两位作家对儿童文学美学规律的谙熟,如何将身体、心智和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具身书写体现成长主人公豁达的生命观。阐释两位作家将成熟的叙事方法引入儿童文学,使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融于故事情境,为儿童文学领域中国经验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对于丰子恺与儿童文学,过去曾有不少人作过专论,但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搞混淆了的问题。有不少同志,对丰子恺的儿童文学创作,存在着一个误解,即把丰子恺早期许多写儿童的散文归到儿童文学的范畴中去。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性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属性。因而也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属性。审美在儿童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健康情趣、爱美情感的陶冶和审美意识的开发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审美不同于美育,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要从儿童出发,激活儿童的审美器官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蒋风同志长期潜心于儿童文学研究,是我省一位颇有成就的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本文拟对蒋风同志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作一个概括性的评述,难免以偏概全、抑扬失当,敬请蒋风同志以及儿童文学的爱好者、研究者指教。 (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除了少量的儿歌(包括童谣)以外,只有作为教学需要的一些儿童诗和历史故事,并未出现儿童小说、儿童戏剧等,因此很难说已形成独成一支的儿童文学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惊天动地的第一声呐喊。随着  相似文献   

12.
从接受理论视角论茅盾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他的译本和其他译本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茅盾外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特点是:注重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照顾儿童的欣赏情趣,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保留原作的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对语言形式的适龄性要求较高。本文以颜色词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对自建的学前儿童文学语料库的调查统计,分析出当前学龄前儿童文学创作在颜色词使用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儿童语言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适龄性分析,从而给出科学、合理、分级的学前儿童文学创作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是以成人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文学。这一界定显示了儿童文学的困惑和矛盾所在,即作者是成人而读者是儿童。本文试图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角度说明这一矛盾的难以调和以及特殊之处,并指出这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晚清开始,我国不断引进的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国内儿童读者的精神食粮。但由于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翻译者和读者群的相异性,使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应注意尽量译出“童味”;选词要简单;要善于将长句化短,这样才能翻译出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伍剑小说<大头老师>文本细读为基础,认为作家为当今的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范本.<大头老师>的特点是蹲下来平视儿童;作品语言带有小学生的语调和智慧;小说的版式设计了互动的环节.最重要的还是蹲下来平视儿童,坚持了"儿童本位",即以儿童为中心;文章进一步论述到,坚持为孩子们提供精神的食粮,不只是高尚珍贵的馈赠,更应该是我辈即儿童文学作家的本分与责任.有了这样的理念,才可能真正感受儿童世界纯真的快乐,理解、欣赏和表现这个纯真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主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通过文本让儿童获得自我认同,帮助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但文学中的童年世界一直被成人代言,叙事中的"儿童声音"也是成人代言下的产物。童年世界作为独立的"他者"被纳入成人的权力话语体系,成为被想象、被叙述的对象。因此,成人作者如何在文本创作的权力话语下展现儿童的声音和意识,直接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叙事方式。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主题并没有给予关注。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儿童文学叙事中儿童声音表达的三种方式,弥补了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儿童文学翻译应在理解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做到措词简单、形象鲜明;结构简短,层次清楚;口吻稚拙,语气纯真,以达到为儿童翻译、真正为儿童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冰心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冰心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作为"爱"的歌者的冰心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歌颂,以及冰心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这三个方面,对近30年来的冰心儿童文学研究进行梳理,可找出新时期以来冰心儿童文学研究的轨迹和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