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由苏州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数字诊疗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名称:双光子—受激发射损耗(STED)复合显微镜]获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国内外首台双光子—STED复合显微镜样机,各项指标均满足项目要求。项目组完成了显微镜系统中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制,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面阵CMOS相机和长工作距离大数值孔径物镜等核心部件。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科技部连续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和《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等通知。通知严格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立项结果,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张树东教授牵头申报的《科技服务协同技术及平台研发》(2018YFB 1402900 )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支持.这是我校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本项目研究将探索跨平台科技服务协同的价值机理、协同运行机制和业务协同模型,攻克跨  相似文献   

4.
正2月16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973计划""863计划"即将成为历史名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从哪儿来?2014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启动后,在构建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原有的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被优化整合为五大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  相似文献   

5.
正5月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启动会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召开。科技部高新司先进制造处、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射电天文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项目责任专家和咨询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是贵州省科技厅定向组织推荐申报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最大的一个单体项目,获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高温温度、压力、振动传感器开发与应用"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攻克了高温振动等复杂条件下多参数耦合的测量问题,研制出了高温温度、压力、振动传感器样品。近日,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高技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科技部组织开展"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工作。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总体部署,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本次"合成生物学"等3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申请资格要求:1.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  相似文献   

9.
<正>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甲基苯丙胺依赖诊断与复发预警客观指标和干预新技术体系的研发"项目团队建立了甲基苯丙胺依赖诊断和康复新技术体系。项目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基于虚拟现实(VR)、生物反馈及眼动跟踪等新技术,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基于线索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江西省科技厅出台了《江西省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江西省将统筹安排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根据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的类别,实行差异化支持;对江西省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及热泵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接近综合绩效评价关键阶段。由该项目研究开发的效率高、容量大、热适应性好、稳定性强的热泵、制冷、发电及能量储运技术,集成了高质化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项目"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的支持下,将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方法结合,研制了"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神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工具",成功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与辅助诊断当中,在国家健康医疗相关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入选国家卫健委颁发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30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发与应用"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研制出了以光纤宽带大电流传感器、宽频带高精度电磁式标准电流传感器为主体的国产化宽带大电流计量仪器,突破了从核心器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多项关键技术。近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中期检查。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在冶金、电力、重大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  相似文献   

14.
正蔡运龙,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地理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基于竞争免疫分析原理,我国科学家通过优化重金属元素的螯合物,以重金属元素与螯合剂的螯合产物为半抗原研制特异性抗体,成功开发了铅、镉、汞、铜、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试纸条,通过进一步的孵化和示范,现已投入使用,应用于粮食、牛奶等日常食品的重金属筛查分析。该系列快检试纸条与常规试纸条相比,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结果重现性高,检测时间小于半小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科技部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立项工作,河海大学刘斯宏教授主持的"土工袋减隔震技术研发与示范"、吉伯海教授主持的"钢结构桥梁疲劳失效维护技术及其工程标准化"和韩光洁教授主持的"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产线实时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立项,将分别与广岛大学、九州大学和朝鲜大学在工程与技术领域、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开展实质性科技创新合作工作。这是河海大学首次获得该类别专项资助。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拟支持农业,新农村、城镇化及城市发展,信息技术等14大重点领域,项目数共计30项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2.4亿元人民币。指南指出,2019年度项目以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重点,按照《"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任务部署,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创  相似文献   

18.
浙江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的实践 运用系统思维,超常规推进科研攻关.一是重大专项全领域覆盖.从重大高发疾病专项的单点突破到人口健康、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领域的系统化布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数从每年的50多项递增到近150项,实现了生命健康领域所有主攻方向的全覆盖.二是产学研用全链条设计.浙江省从基础研究这个"0"出发,全链条设计了重点研发计划、以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科技惠民项目和创新医疗器械"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从1到N"的产业转化能力,第一时间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三是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在全领域、全链条布局基础上,更加注重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攻关.特别是在2014年西非刚刚暴发埃博拉病毒疫情之际,浙江省在还未受影响的前提下,超前紧急组织科研攻关,相关诊疗技术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为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田原 《世界知识》2020,(9):60-61
3月2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镇事务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关于加快推出数字美元的议案草案。3月27日,法国央行宣布将加快央行数字货币(以下简称CBDC)的测试进程以推动数字欧元研发。这表明,美欧发达国家正不约而同提速数字货币研发。美欧"国家队"相继入场研发竞赛数字货币,是依托金融科技发行且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也是一个相对实物货币(如金币)和纸币(如美元)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2016 年2 月,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1],其主要目标是: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3大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实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