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制定适宜的微咸水灌溉制度,选择典型灌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设置矿化度、灌溉定额2个因素,以及淡水-淡水(T1)、淡水-淡水-淡水(T2)、淡水-微咸水(T3)、淡水-微咸水-微咸水(T4)4个灌溉方案,研究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的各土层含盐量较淡水灌溉的显著提高;拔节期灌溉后3 d,方案T4的最大荧光产量增加17.73%,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还原糖分别增加12.89%、 57.63%;灌浆期灌溉前,方案T3、 T4的土壤含盐量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减小22.52%~25.35%;灌浆期灌溉后6 d,方案T4的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分别增加6.44%、 1.38%,脯氨酸、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分别减小19.09%、 5.87%,说明微咸水灌溉可以缓解干旱胁迫;与方案T1、 T3相比,方案T...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西北干旱区灌溉压力和浅层水咸化问题,通过石羊河流域下游某试验场原位试验研究水位调控和微咸水灌溉双重条件下的包气带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水位调控能起到减蒸抑盐作用,随灌溉水电导率增加抑盐效果减弱。微咸水灌溉后,水位调控可以减弱盐分在浅层的积累。因此,对于淡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和浅层水咸化区域,灌溉期可以采用水位调控和微咸水结合的灌溉方式,不仅缓解了深部淡水资源的使用压力,而且改善了微咸水灌溉后浅层土壤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岩芯和古生物分析资料,结合沉积相研究成果,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二段5亚段的介形虫和轮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识别出介形虫70个属种,统计显示以金星介科分子为主,其次是玻璃介科分子,还有少量胡花介科分子,其化石组合的垂向变化反映了戴南期湖泊水体从半咸水→淡水-微咸水→半咸水→淡水的旋回性变化。发现轮藻化石76个属种,主要有常州厚球轮藻、强壮冠轮藻、长柱形钝头轮藻、小球状轮藻等,其中以戴一段一亚段最为繁盛,表明当时较为稳定的半咸水-淡水沉积环境。介形虫化石组合和轮藻化石的垂向分布和演化与沉积环境、沉积相变迁和分布具有密切关系。介形虫组合以淡水-微咸水环境中的属种占优势,且轮藻勃发时,反映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充足,沉积相以加积型或进积型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为主;当介形虫组合以半咸水环境中的属种占优势时,表明陆源碎屑物质供给较弱,沉积相以退积型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4.
微咸水灌溉作物生理生态响应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开发微咸水资源作为农业灌溉备用水源,完善微咸水灌溉理论技术体系,缓解淡水资源短缺、抗旱农业增产提供参考。综述微咸水灌溉下的作物生理生长指标的响应变化规律,分析作物的抗盐机理与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微咸水灌溉下作物遭受盐分胁迫是个综合、复杂的过程,究其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土壤溶液的渗透势增加引起生理干旱导致吸水困难产生水分胁迫;另一方面是离子吸收不平衡引起生理代谢紊乱抑制植物正常生长。展望了下一步有待研究的问题与方向,包括微咸水灌溉下盐分胁迫作用机理以及水盐-土壤-作物响应特征与调节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天祝炭山岭盆地侏罗系是一套陆源沉积物,其沉积时为潮湿气候,淡水-微咸水条件,沉积环境为河流→沼泽→湖泊。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入渗实验。设置淡水(CK)及2种矿化度微咸水(3、5 g/L)和小麦秸秆生物炭(5、10、20 t/hm2)组合实验,分别为CK、W1、W2、W1X1、W1X2、W1X3、W2X1、W2X2、W2X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入渗能力;3 g/L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入渗能力提升幅度更大,其中,W1X1处理效果最好,W1X2略低于W1X1;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处理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未掺加处理时;施加等量生物炭条件下,采用5 g/L微咸水灌溉的土壤含水率高于3 g/L时,其中,W2X2处理最优,W1X2略低于W2X2;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含盐量,但脱盐深度均达到34cm以上,不会对作物产生盐害作用;施加等量生物炭条件下,3 g/L微咸水灌溉土壤含盐量显著低于5 g/L,其中,W1X2处理脱盐效果最好,脱盐率达53.7%;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掺加生物炭增加了土壤pH值,且各处理之间无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地两重天     
一湖流出两种水在西藏闩上县西北十多公里,就是驰名中外的班公湖。从中国日土县直达克什米尔境内,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这个湖的水分成咸淡两种。在中国境内的是淡水,鱼鸭成群;而在克什米尔境内是咸水,一条鱼都没有,湖中没有任何障碍和隔离,怎么能在一个湖内有两种水?谁又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8.
沟鞭藻自述     
万传彪 《大自然》2009,(5):58-59
我的名字叫沟鞭藻,是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微体浮游生物。我四海为家,淡水、半咸水、海水,甚至海边潮湿的沙石缝隙间都有我的伙伴,18—25℃的水温和18~90米的水深是最适合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许汉奎 《大自然》2012,(1):13-17
水足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尽管地球上有很多水,但绝大多数为海水(咸水).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而我们能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其余的淡水主要以冰的形式存在于两极地区及高山冰川等永久积雪中,或存在于地下水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水体的形成和运移过程,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胶州湾北岸地区浅层地下水、河水及海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综合运用统计学和Piper三线图,分析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补给来源和转化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裂隙水整体以淡水为主,部分点位受海水入侵影响,呈微咸水特征;第四系孔隙水整体为咸水且化学组分较稳定;河水水化学组分变化程度较大,呈微咸水-咸水特征。研究区地表水体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祥茂河河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洪江河、墨水河河水为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水,且墨水河受海水混合影响程度大于洪江河;胶州湾海水为河水和标准海水的混合水。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基岩裂隙水来源除大气降水外,还与第四系孔隙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受海水入侵的影响;第四系孔隙水来源为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水,径流过程中接受地表水体或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并经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与水质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及水文钻孔资料的初步分析 ,认为 :该地域地下水的分布、赋存层位、水质、富水程度等主要受地貌、地质构造、岩性、气候及水文等条件控制 ;其中松散岩类等裂 (孔 )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多数以泉水形式排泄于沟谷中。结合降水量、排泄方式及矿化度的不同 ,对各种成因地下水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 ,得出该区域潜水地下水大部分为重碳酸型低矿化度淡水 ,矿化度大于 1 g/L的微咸水、咸水主要分布在宁夏银北、西海固地区和甘肃陇西及内蒙古河套地区 ,为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据推算,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约有水14.5亿立方公里。但是,其中97.5%是咸水,淡水只占2.5%。而这些淡水的69.6%又被封冻在南极、北极和冰川之中,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实在太少了。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引起人们的不安。科学家们设想,要是能利  相似文献   

13.
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鲁北地区浅层粉土、浅层地下咸水及大气降水为供试材料,进行室内淡水驱替咸水试验,分析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水化学成分形成、演化过程,探讨内陆浅层咸水区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粘土矿物含量高,电导率≤0.83 ms/cm,粘土矿物"膜效应"使离子组分发生浓缩现象.2驱替过程中,白云石处于沉淀状态,岩盐处于溶解状态;电导率1.00 ms/cm,方解石处于沉淀状态;电导率≥6.22 ms/cm,石膏处于平衡状态.临界离子强度为0.20~0.25 mol/L,Mg/Ca-Na阳离子交换作用显著.电导率12.00 ms/cm,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显著.研究表明,内陆浅层咸水区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发生复杂的水化学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溶滤作用、脱白云岩化作用及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盘藻属(Stephanodiscus Ehrenberg)是淡水和半咸水中的微浮游生物,贫营养和寡营养水域中都有生长,特别出现于富营养湖泊中,常和Melosira一起,成为浮游生物的优势种。这个属的某些种已被利用来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作者近年来在参加编写《中国硅藻志》的工作中和进行河流湖泊污染监测的工作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采得了一些冠盘藻的标本。本文就是对这些材料的电镜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迟义宾  荆永渠  孙瑞刚 《甘肃科技》2010,26(14):39-40,27
简要说明了盐扩散法水文测井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盐扩散法水文测井的工作步骤;系统总结了盐扩散法水文测井的异常规律,根据加盐水前后流体电阻率的变化,判断出水位置、水的补给方向及淡水或咸水。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青岛市胶州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砂样,以及大沽河河水、李哥庄镇当地居民饮用地下淡水和雨水。通过室内土柱驱替实验,对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多孔介质渗透性均发生突变,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时含水介质渗透性降低程度不同:河水驱替海水时渗透性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66%;雨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降低幅度为46.2%;地下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降低幅度较小,降幅为17.5%。说明天然条件下的驱替不能达到防治海水入侵的目的,选择大沽河河水回灌效果会更好,可以为海水入侵治理中驱替水质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灌溉含有NaCl和CaCl2的微咸水玉米微区试验,分析了微咸水中NaCl浓度和CaCl2浓度对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不同NaCl浓度和CaCl2浓度的微咸水下,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相同生长时间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随着微咸水中NaCl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随着微咸水中CaCl2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大,但影响规律没有NaCl明显。玉米单株产量随着微咸水中NaCl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少,而随着微咸水中CaCl2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以上研究可以为盐碱地农作物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 据报道,地球上约有1.36×10~8Km~3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冰川、地面、地下及大气之中。人类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相似文献   

19.
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通称,全世界已知共有300余种,我国有76种.根据生活习性,又有水蚂蟥和旱蚂蟥之分,但多数蚂蟥生活于淡水中,咸水中分布很少.在我国西南和华东、海南温暖阴湿的山林中生活着一类旱蚂蟥,因分布于山林中,所以多称山蚂蟥.蚂蟥的生活和运动蚂蟥是由蚯蚓进化而来的一种环节蠕虫,身体分节的特征与蚯蚓十分相似.蚂蟥身体前后端各有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咸水,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两次盐湖旋回的演化,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非正常型的两种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