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烷氧基取代对聚萘乙炔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5种烷氧基取代的聚萘乙炔,研究了烷基取代对电导率的影响,发现了电导率随取代基的增长而增大,当烷氧基的碳数超过4时,电导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以有机可溶性前聚物获得了导电聚合物(2,5-二甲氧基)对苯乙炔,并对导电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酸性介质对前聚物的热消除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所得产物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并对酸催化反应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烷氧基对聚对苯撑乙炔溶解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钯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类侧链含不同烷氧取代基(甲氧基、辛烷氧基、十二烷氧基)的聚对苯撑乙炔,讨论了侧链烷氧取代基对聚对苯撑乙炔的分子量和溶解性的影响,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5.
乙烯基乙炔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用于氯丁橡胶、苯和苯乙烯等各种重要化工产品的生产。传统方法是乙炔在水相Nieuwland(Cu Cl-NH4Cl-HCl-H2O)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二聚反应制得,但存在转化率较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乙炔二聚非水相催化体系,结果表明:当以Cu Cl为主催化剂,DMF/1,4-dioxane(7/3,v/v)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Et NH2HCl为助溶剂时,乙炔转化率和乙烯基乙炔选择性分别可达到34.6%和75.4%。另外,在此反应体系中通过添加第2种金属盐考察了双金属协同催化乙炔二聚反应,结果显示:当加入10%mol的Cu Cl2时,乙炔转化率可达44.6%,且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新型电致发光材料聚对苯乙炔的制备过程和有关测试结果。发现恒重后的双锍盐含有二个结晶水这一新现象,并确认最终产物为聚对苯乙炔。  相似文献   

7.
以对苯二酚为基本原料,通过甲氧基化、氯甲基化、锍化三个反应合成得到了单体双锍盐且产率达84%,并运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每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炔链中的电子激发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它是少数几个难得的、具有良好结晶的有机聚合物之一,对于检验分子量子理论是一个理想的有机聚合物体系。它也具有特殊的光学和输运性质,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假定聚乙二炔链中的π电子和σ电子可分开处理,对于σ电子,利用半经典的弹性理论,对于π电子,从紧束缚哈密顿(Hamiltonian)出发,利用格林函数方法求解其基态和低能激发态,对处于2ev的电子激发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成功地解释了反射谱等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采用脱氯缩合反应得到可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聚对苯乙烯衍生物(ROPPV)的光电性质。材料光致发光光谱说明ROPPV发光峰在578mm在610nm处存在一个振动模式。以ROPPV作为发光层制备了发光二极管并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采用脱氧缩合反应得到可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聚对苯乙烯衍生物(ROPPV)的光电性质.材料先致发光光谱说明ROPPVR光峰在578mm在610nm处存在一个振动模式,以ROPPV作为发光层制备了发光二极管并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4种聚对苯乙炔的衍生物.通过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和原料对中间产物以及聚合物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核磁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表征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从苯环上的烷氧基取代的侧链长度方面对聚合物热稳定性、溶解性和分子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聚二乙炔是一种具有良好结晶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对它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聚二乙炔被当作一维结构来处理,把π电子和~σ电子分开来,认为具有P轨道的π电子垂直于链的平面,而σ电子可以用有效弹性常数来描述,其σ-链能量的改变是偏离平衡的σ-链的位移的函数.于是,从一般原理出发,建立基态和存在一个激子时的哈密顿,利用求解格林函数的方法,可求出态密度,进而求出E_π作为位移的函数.求激发态声子频率时,采用半经典近似的方法,我们注意到,在求声子频率时所用的弹性常数是对应于σ-链的K_(j 1,j)~σ,而在实验中所测到是有效弹性常数K_(j 1,j),我们推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方程9),发现它与E_π的二阶导数有关,对其修正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14.
各种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脱氯化氢的方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PDHOPV)、聚(2,5-二辛氧基)对苯乙炔(PDCOPV)等5种聚合物发光材料.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并从温度、催化剂、反应时间、烷氧基取代等方面考察了对聚合物溶解性、分子量、发光性能等的影响.发现可以通过催化剂的用量来改变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与聚合物的溶解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聚2,3,5,6-四甲氧基对苯乙炔的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1,2,4,5—四甲氧基苯和1,2—二溴乙烷为单体,经过A1C13催化的烷基化聚合反应和四氯苯醌脱氢反应,合成聚2,3,5,6—四甲氧基对苯乙炔(PTMPV)的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烷基化反应时间、溶剂等因素对聚2,3,5,6—四甲氧基对苯乙烯(PTMPE)收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四氯苯醌脱氢反应是PTMPE脱氢合成PTMPV的适宜方法。采用IR和^1H—NMR等分析方法对PTMPV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MPV具有链状π—共轭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Schiff碱助剂对CuCl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系统研究了不同Schiff碱配合CuCl对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筛选出助催化性能好、腐蚀性小的Schiff碱助剂、实验结果表明,1,10-菲罗啉与CuCl复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效率最高。从腐蚀性试验结果看,加入1,10-菲罗啉化合物后,在50℃时,复合催化体系对Q235和1Cr18Ni9钢的年腐蚀率分别为4.684mm/a和0.0132mm/a。约为氯化亚铜催化体系年腐蚀率的1/6和1/148。  相似文献   

17.
常压下磁场对合成氨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导磁场对常压下合成氨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得到了有关反应速率及转化率的变化规律,并改变磁场强度,找到了最佳场强范围,进而明确指出这种磁场效应源于磁场对合成氨催化剂的影响,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喷射式气——液相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气液并流的高效传质设备。实践证明它具有:(1)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设备加工费用低廉;(2)没有运转部件,不易发生故障,不需经常进行维修;(3)可用耐腐蚀材料加工制造(如聚氯乙烯塑料),适用于有腐蚀性的物料;(4)传质效果好,适用于扩散控制的瞬间和快速反应;(5)在生产中容易操作和控制,工作可靠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气——液反应工程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和重视,如肟钠的制造、苯酚的氯化、磷酸一铵的制造、用氨水从硫酸尾气中脱除SO_2、磷肥厂尾气的脱氟、从糠醛汽中回收醋酸钠、氨水法脱除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脱硫液的再生、用稀氨水吸氨、石蜡氧化生产合成脂肪酸和铜洗液的再生等。作者曾对喷射式气——液相反应器的特点、应用和设计进行过论述,本文仅对其传质过程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铜离子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二聚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了Cu^2+在脱辅基SOD(apoSOD)二聚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过氧化氢和pH值对SOD二聚体形成的影响,以及缺锌多铜SOD(Cu^2+SOD)诱导其他蛋白质聚集的作用.结果显示Cu^2+SOD自聚集成二聚体,在SDS作用下不解聚;pH值为5.6~6.8最有利于Cu^2+SOD二聚体的形成.而过氧化氢的存在导致Cu^2+SOD二聚体解聚成单体.另一方面,发现Cu^2+SOD能够诱导结构类似的apoSOD,Zn4SOD和Cu2Zn2SOD形成不被SDS解聚的二聚体,而对其他蛋白质没有影响,表明Cu^2+SOD诱导蛋白质聚集时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热力学方法,充分考虑溶剂与溶质间的几种专一性相互作用,探讨了溶剂效应对有机酸在溶液中二聚缔合作用的影响,指出有机酸在不同溶剂中缔合程度之所以不同,其原因在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极性作用、氢键作用及电子对授体与电子对接受体相互作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