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前,遥感卫星(又称对地观测卫星)及其应用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全天候数字激光成像系统,是一个远距离、高清晰度、全天候的实景实时获得空间地理信息的成像系统.它突破了常规的CCD摄像、红外热成像与微光夜视仪的原理机制,成像距离可以达到4公里以上,既可在夜间极低照度下甚至漆黑的背景下,实现对目标的连续捕获、观测和跟踪,又可以自动切换适应白天环境的捕获、观测和跟踪,具有自动适应外界任意光照强度的能力,具有自动调焦、调光和遥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开发了可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开环差分测速观测技术和设备,并首次应用于嫦娥-1绕月探测中。测轨观测验证的结果表明,差分观测可以很好地消除开环观测中上行站的系统频率漂移问题。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太阳系中更遥远天体的探测,如在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中对YH-1探测器的差分单程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仪等方法,已经可以对物体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3D观测.近年来发展迅速的3D数字技术因具有测量速度快、分辨率高、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已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湖北铁山观测的压溶进行野外观测,发现了在铁山镇南端秀山广泛发育灰岩夹泥灰岩,并分析得出了发育了两期压溶过程,即早期的顺层压溶和褶皱形成后的切层压溶.然后本文对压溶劈理的力学形成过程建立二维本构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野外观测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863"计划"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课题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为依托,解决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地面观测信息与对地观测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技术、现代遥感成像光谱和微波成像的应用技术及机载成像光谱应用技术服务系统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全面提高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技术水平,促进对地观测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高技术含量,推动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主流程信息化的进程,带动国土资源全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建立国家地学空间数据系统、共享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F0002-F0002
小型自主航行观测技术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区域性海洋监测系统技术"重大项目的研究课题.课题依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展开研究工作,在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协助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完成了既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小型自主航行观测技术是融合水下自主航行器技术、海洋环境测量技术、海洋环境观测平台技术的新型海洋环境观测技术,创新地实现了航行剖面观测与定点坐底观测技术的一体融合.观测平台根据观测任务的需求搭载上视、下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温盐深传感器等多种海洋环境观测设备,在用户设定的航线上自主进行水面、水下走航测量,并且在到达预定地点后,自动下沉进行定点坐底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遥感卫星(又称对地观测卫星)及其应用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家们认为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央隐匿着一个巨型黑洞,然而迄今我们却从未能获得这个黑洞的直接观测图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拥有可以对这个黑洞进行直接成像的技术,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对于届时进行这种观测时可能将会目睹的情景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科学家们认为当我们实际对其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速运行时的圆形磁链控制方法,根据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特点,对低速下磁链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磁链观测的改进方法--低通滤波器补偿法.并根据定子磁链的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估计磁链的补偿公式,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低通滤波器补偿法,系统的低速性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8-19
1 课题慨述 本课题将在现有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算法的基础上,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观测资料为主,同时结合国外先进卫星对地观测资料,重点开展:基于星座观测体系的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基于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沙尘暴定量遥感技术研究;卫星反演与地面观测的融合技术研究;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国外新型遥感数据源的沙尘暴定量反演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远镜曾对17世纪欧洲天文学产生深刻影响,天文学的意义因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明清之际,望远镜随欧洲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天文历法改革的中西法斗争中为欧洲天文学最终被接受起了重要作用.在历法争斗中,望远镜曾作为"要器"观测交食,使得观测精度和公开性大大提升,确立了西法在交食预测方面的优越地位.另外,通过其观测到的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甚至整个宇宙的认识,这为第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被接受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首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意大利航天局伽屿射线轻型探测器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的伽马射线强度自2010年9月19日起突然提高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21,(2):52-53
卫星激光测高作为一种新型对地观测技术,在测绘、林业、极地、水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国外先后发射了ICESat/GLAS、ICESat-2/ATLAS以及GEDI等激光测高系统.我国在嫦娥系列上成功搭载了对月探测的激光测高仪,但对地观测则是从2016年的资源三号02星开始的,2019年底发射的高分七号卫星以及将于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底,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缩写为CMONOC)开始建设,整个工程在2000年底建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监测地壳运动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该工程由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同承担,包括基准网、基本网、区域网、数据传输与处理分析系统四大部分.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技术为主,辅之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和人卫激光测距(SLR)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辩率的地壳运动监测系统.这是一个综合性、多用途、开放型、数据资源共享、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其有连续动态监测功能.网络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对地球表层固、液、气三个圈层的动态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50-51
1 立项背景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过程观测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定量评估和有效碳管理的科学基础.针对我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大需求,解决碳通量观测技术和区域碳评估方法的系列技术难题,在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国家973计划课题"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的对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样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与交流项目"基于通量观测网络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等的支持下,在国内率先创建了服务区域碳收支评估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7.
虽然全球变暖日益明显,但是与天文学家近日从望远镜设备中观测的宇宙中恒星的高温膨胀过程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国际天文学家合作研究发现,通过对宇宙深处数颗衰老膨胀的恒星及其周边环境的仔细观测,进一步揭开了宇宙中衰亡恒星——红巨星的真实面目;研究结果使我们可以清晰的预见数十亿年后地球末日来临时的情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最终将面临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简称NuSTAR)首次将目光对准太阳并捕捉下令人震撼的X射线爆发瞬间.NuSTAR是宇航局最强大的望远镜之一,灵敏度极高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尤善于观测高能X射线.在设计上,这个望远镜阵列的首要任务是观测黑洞以及太阳系外的其他天体.NuSTAR项目组成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太阳物理学家大卫··史密斯表示:“NuSTAR让我们获得独特的太阳观测角度,从太阳大气层的最深处到最高处.”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有一座海拔180.9米的跑马山.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在这里埋下奠基石.年底,一座崭新的天文观测楼将拔地而起,明年,我国自己建造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将从这里向天空张开它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神秘宇宙     
在群星闪烁的夜晚,仰望天际,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宇宙的神秘。就连天文学家,对宇宙的了解也不多,因为我们现有的探测手段对于这个奥妙无穷的宇宙说仍然相当落后。我们现在认识的宇宙,仅仅是我们可以观测到的。而暂时观测不到的,只能借助建立理论模型,去解释宇宙间的诸多现象,这些都是一些猜测而已。“火星上有生命吗?”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虽然高等生物不太可能在那里生存,但低等生物也许能。随着人们对火星的进一步探索,也许会在那里发现一些低等生物,不过请别指望它们会“入侵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