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的十余年中,方兴未艾的“毛泽东热”和“毛泽东学”所形成的一种历史再现,把共和国的人民引入惊喜诧异,进而沉思、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如果说,历史的误会曾将毛泽东推上了神的位置,那么今天对毛泽东的无限追思和怀念,则是人民对历史与现实审视之后自发的理智的行为。一位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过去经历。它是由个人体现出来的整个国家和世界上互相冲突的力量的过去历史,因为毛的一生的伟大和这个世界是分不开的”。①如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一样,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本身就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历史与现实的需  相似文献   

2.
一、毛泽东重要论述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3-284页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1年1月25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18-719页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而镜子,回顾60年代初我国面临的困难和我党领导人民克服困难的历史经验,对于克服当前遇到的暂时困难,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6月3日会见“9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的中外代表时谈到: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充满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我们有60年代克服严重困难的经验”。他说:“只要我们向人民讲清楚,人民是会接受政府的决定的。即使出现了比较大的风险,克服起来,也比60年代初期要容易得多。”小平同志的谈话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当年我们战胜困难的经验是什么?回顾历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条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毛泽东热”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心理原因。毛泽东的伟大是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社会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部分人才市场经济的歪曲认识是其产生的现实原因;而部分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再认识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是其产生的心理原因。研究“毛泽东热”对于我们领导者、理论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越来越重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研究。他正确及时地把握住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调整中国的对美政策,同有远见的美国政治家一道,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调整的三点考虑促使毛泽东认真思考并全面调整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有三。其一,当时中国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而且实行以“反对帝修反”为特征的“革命外交”,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外交的回旋余地。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他在清政廉洁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方面,为全党、全国人民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毛泽东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必须继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为党的事业而艰苦奋斗.他赞美理想与信念的献身精神,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了群众的安全,他总是坚持到最后.毛泽东衣食住行很艰朴,战争年代,始终睡一张木板床,穿得衣服都带着补丁,吃饭也很简单,从不吃任何补品.我们党执政以后,他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他不断强调,为政之要.重在廉洁.能不能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这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因此,在解放初期,毛泽东不断告诫全党,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大之一,他的人格是一面旗帜,他的人品是一面镜子,他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与他交往和崇拜他的所有的人。所有这一切都与他的伟大人格分不开。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对于我们培养和塑造跨世纪的革命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论怎样,毛是我触及的历史人物中最伟大者之一,不论历史舞台怎样变幻,他永远与中国和世界同在”。这是一个外国学者对毛泽东的恳切评语,他揭示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和世界所具有的永恒魅力。随着毛泽东热的一再掀起,对毛泽东之谜的兴趣在民众中也日趋浓厚。有人写了《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恢复了毛泽东作为一个血肉之躯的“人”的形象,可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还是那么伟岸。探讨毛泽东永恒魅力之所在,这是十分有趣而有意义的课题,笔者才疏学浅,力不能任,但笔者以为,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杰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是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变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论原则.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基本的理论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独立自主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四个方面.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具有普遍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我们建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常说到的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指的是金本.毛泽东一直很喜欢阅读<水浒传>,他一辈子(除晚年外)所读的<水浒传>都是金本.从政治到哲学,从思想到实践,毛泽东都结合金本<水浒传>中的事例作了极大的开掘和发挥,展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长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毛泽东的启发、教导下,从<水浒传>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1975年8月14日权威报刊发表的毛泽东关于<水浒传>的谈话,是针对100回和120回的<水浒传>的.毛泽东在晚年仍然钟爱金本<水浒传>,金本<水浒传>陪伴毛泽东走完他伟大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水浒传>400多年的传播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金本<水浒传>,开创水浒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平衡剖面、双重构造与造山带缩短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范围兴起了一股“推复热”,我国也不例外,大同会议(1983)、成都会议(1984)都是以推复构造为中心开展的。但从总体上看,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四方面: 1.所采用的术语基本上还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那些描述推复构造的术语,而世界范围内则出现了一系列和推复构造有关的新术语。Butler(1982)对此作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刘晓龙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25-1127,1140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而且对当前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人民,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个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人民的内涵、人民的作用、人民的利益及其实现进行了系统地阐发和论述,形成了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人民观.研究、比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民观对于我国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有这种的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屈原和毛泽东,一个将"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铸进诗篇,一个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谱写在世界的东方。屈原在长沙赋《怀沙》,投身汨罗江,这里是他人生的归宿;毛泽东在长沙"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走向世界,这里是他革命人生的起点。以屈原、毛泽东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古今文化名人为代表,结合与长沙有关的其他历史文化名人,打造"世界文化名人之都"品牌,才是长沙将来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主席生前常常喜欢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叙述中国政治外交的重大问题,给人留下深刻启示,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针。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发生严重分歧和冲突时,毛泽东在多个场合谈反复讲过,这与整个中印友好关系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他在接见阿富汗副首相和外交大臣纳伊姆时说:"我们需要和平。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同志对于文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于历史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用艺术形式表现于历史题材的历史剧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同志读了历史剧《虎符》后于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写信称赞郭沫若做了很多十分有益的革命的文化工作”,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又写信给郭沫若,称他的“史论、史剧大有益中国人民.”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业绩和其他文学、历史学等业绩一样,永载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册.但评价任何事物绝对化是不符合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苏联人民、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热烈欢迎和支持毛泽东同志和赫鲁晓夫同志在北京会谈的公报,各国人民都一致认为这是新的和平宣言,它代表中苏两国八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它体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保卫和平的决心。它也反映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愿望。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对于和平解决目前国际形势中重大迫切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联合声明,对于保工目前正处在危险中的世界和平是一个极其有力的保证。现代国际形势的特点现代国际形势的特点之一是世界已经划分为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的对峙,并不象现代修正主义者所说的,是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这是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个新的世界从旧的世界产生出来,它正随着历史的前进而继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我们党和国家享有崇高威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建国初期,他非常重视人民民主理论的研究,也重视人民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期间他发布了很多关于人民民主建设的文电。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思想;人民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人民代表会议要公开化的思想;人民代表要民主选举和对不称职的代表要随时罢免的思想以及人民代表要有广泛性的思想。这些见解无疑对于今天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加强人大的建设,切实使人大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中心,仍然具有指导作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民主是我们国家和人民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标与梦想。早在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对我们的"中国梦"进行了艰难探索,行走在救国救民的路上,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认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由民族之梦、国家之梦、人民之梦三部分组成,即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最终在毛泽东带领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国家和人民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是我们华夏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同志诞生的一百周年纪念。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想起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在延安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时,曾经写过一篇《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的文章,其中说:“庆祝斯大林,这不是一件应景的事情。庆祝斯大林,这就是说,拥护他,拥护他的事业,拥护社会主义的胜利,拥护他给人类指示的方向,拥护自己的亲切的朋友。”我又想起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大会上所致的祝词:“斯大林同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他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并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作了极其杰出和极其宽广的贡献。中国人民在反抗压迫者的艰苦斗争中,深切地感觉到斯大林同志的友谊的重要性。”经过三、四十年之久,在今天重温这些话,感到又是多么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