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20世纪英美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及批评家,T.S.艾略特对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推崇备至,在其早期《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诗人借用“玄学奇喻”的技巧赋予大量隐晦的隐喻和典故意象丰富的蕴意,展现了现代西方人的迷惘、困惑及挫败感。  相似文献   

2.
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文学的精华部份,对唱情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情歌既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也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布依族妇女作为情歌中的主体与客体,在千百年来的传唱中,被塑造得十分美好,集中体现了布依族人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将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从审美风格角度进行差异比较研究,指出其不同之处在于受稻作文化滋养的侗族性格充满柔性、气质温和。于是,河歌具有浓郁的"楚骚"色彩,富于忧愁忧思、含蓄的柔婉情调,抒情性浓郁;受海洋文化影响的京族情歌抒发的情感则热情奔放,境界开阔,京族情歌因此显得情绪明朗、刚健雄浑,有励志功效,具有刚柔相济的和谐美。比较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审美风格整体差异,揭示出民歌与一个民族所处环境、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略论大理白族情歌中的自由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歌能最集中、最典型地折射出普通乡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及其文化观念,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大理白族情歌为例,阐释情歌中的自由超越性,旨在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文化竞争力,以文化和谐促进民族和谐,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土星笔会”中坚诗人的程千帆,其现代诗创作始终秉持新古典主义理念,这与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有关。程氏之新古典主义诗歌包括古典美学理想的现代重构、文学典故新诠以及历史遗迹的现代书写等形态。由是表明,传统与现代并非势若水火,而是能够相互贯通发明,二者之绾合为新诗提供了一条较为稳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方法,以仓央嘉措的124首情歌为研究对象,确定词汇切分原则,建立了情歌语料库以及藏汉对照分词库,从诗篇包含的词条数量分布、诗句包含的词条数量分布和词汇的频度和频率三方面对《情歌》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成就进行了量化研究,也为藏族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成语典故是语言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由于成语典故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天然地与其所承载的文化融为一体,其语言构成和文化内涵具有凝固性、整体性和不可替代性,加上其包容深广,时空跨度大,在给语言表达增添亮丽色彩的同时,也形成了语言翻译的一道特殊障碍。为了扫清英、汉成语典故的翻译障碍,有必要对英、汉成语典故的差异进行分析,揭示其文化内涵,准确理解其传递的文化信息。英语与汉语的成语典故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在此仅从以下几方面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典故进行分析。一、形式和内容均不对应的英汉成语典故这类…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人们对彝族民歌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在民歌的众多题材中,情歌独具魅力.楚雄彝族情歌是反映楚雄彝族青年男女爱情观的重要实体,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百首楚雄彝族情歌的收集与整理,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线旋法、节奏节拍和唱词唱腔方面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发现该歌种兼具南北方音乐的特色,在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值得音乐工作者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的宠儿——典故在古典诗歌构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就是诗文中引用的,从前人著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较典型地表达某种经验或观念的词语。诗歌中的典故与一般意义上的典故又有所不同,体现为言意兼重,注重融会与创新。同一个典故在不同的诗人手里又会有不同方式的组合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和自身经历有关的原因,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这些诗意蕴幽邃,意象朦胧,在诗中他喜欢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来遮蔽感情、埋没意绪,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元代政治家张养浩撰著的《风宪忠告》是他在御史任上撰著的一部富有代表性的以图书媒介为传播载体,专门而系统地阐发和传播监察官吏行为准则、工作方法、道德修养为主的历史名著,他对监察工作的系统阐发和传播方式与形式的选择——融言传身教的廉政实践与著书立说为一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独具特色的廉政传播思想。《风宪忠告》的传播特色主要表现在传播的内容思想深厚、寓意深刻,作品的创作质量高、特色明显,各种版本交互传播、相互辉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钱仲联于清诗研究用力最勤,成就卓著。《钱仲联讲论清诗》连类旁征,纵横博论,几乎包罗清诗研究的所有主要学术问题。《论清诗》反映出钱仲联不追随时势、不避好恶的治学精神。他强调清诗研究的诸多方法,如爱国诗和反清诗研究、选本研究、典故分析、比较研究,以及"现实性"原则和"神韵"、"趣味"等艺术标准,都深值总结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李白辞赋用典来源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且辞赋用典灵活自如,取舍得当。从用典类型看:一是语典的运用,使得文句典雅含蓄,意蕴丰富;二是事典的运用,这是李白思想的外化,是彰显情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论船山词用典的类型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山博通经史子集,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以抒情言志。船山词用典呈现一定的类型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五类:爱国贞士、失意英雄、出世隐者、变节小人、虚幻仙道。船山所用典故是对其人格追求、政治理想、人生遭遇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朱秀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38-40,45
莎士比亚不仅有独到的社会观察力和剖析力,而且还有强大的艺术构建力。在悲剧《麦克白》中,莎翁以诗人的激情和想象,用确切的措辞、优奏的诗句以及生动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特的世赛。本文通过对《麦克白》语言的诗性特征分析,从音韵、比喻、意象、对照以及用典上向读者展示此剧的精妙和震撼。  相似文献   

17.
《字诂》、《义府》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文字、考释文字形义、辨析文字音读、解释文献词语、考证方言、解释俗语、考证名物、考证典章制度、考证用典、分析句读和分析古书文例等方面皆多有创获。黄生训诂成就的取得,与其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和治学精神及其学术根底密切相关。善于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和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构成了该书的训诂特色;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是黄生的学术根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鹗诗歌精神生态探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鹗《老残游记》蜚声中外,研究日盛:其实,他的《铁云诗存》则别有风采。诗中时弊民痪、自身困厄、恋乡思亲、友谊艳情、登览题咏、考古雅玩、海外见闻等,无所不见。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其诗学生态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博取群籍,论诗以取材博者为尚。他资书为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史等学术入诗;二是用典用事广博而僻奥;三是选词用字讲求来历。朱彝尊倡导了浙诗派乃至整个清代宗宋诗派资书以为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