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致香成分的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分类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中致香成分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烟叶样品内的中性致香成分,包括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等共11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筛选出影响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差异性的8种致香成分,进而建立了基于致香成分的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建模、留一法和预报和准确率分别为88.65%, 84.40%和82.86%;最后,利用Fisher判别矢量方法考察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和茄酮是影响上部和中部烟叶差异性的3种主要致香成分,可为烟叶质量管理中烟叶的部位特征和香气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HPLC、GC-MS对毕节地区5个典型植烟区考烟的中性挥发性香味及潜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检测烟草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均在30 mg/g以上,不同产地的含量依次为赫章>毕节>金沙>大方>威宁。GC-MS检测出34种重要中性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新植二烯含量高,占总香味成分的85%-90.5%.毕节市烟区样的苯丙氨酸类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总量、类西柏烷类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大方烟区的香气物质总量,类胡萝卜降解产物总量、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B、D均显著高于其他烟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复烤烟叶增香提质,试验选用从烟叶表面筛选出的产香菌:西方许旺酵母(Schwanniomyces occidentalis)对兴义C3F复烤后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进行检测,最后将发酵后的烟叶切丝后进行卷制成卷烟并进行评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菌种发酵后,接种量为6.9%和接种量为13.8%的烟叶糖碱比均升高,但钾氯比无显著性变化;②接种量为6.9%的处理中共检测出香味物质58种,与另外两组相比其中有50种香味物质含量较高,包括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香叶基香叶醇、螺岩兰草酮、苯乙醛、α-大马酮、巨豆三烯酮、橙花基丙酮、3-羟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苯甲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2-乙酰基吡咯等,与对照相比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54.6μg/g;③经菌种发酵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④感官实验表明,接种量为6.9%的评吸结果最好,这和香味成分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西方许旺酵母对烟叶有一定的增香提质作用,接种量为6.9%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表征烟叶组模块配方调整前后卷烟品质的变化情况,通过近红外光谱和HS-GC/MS分别对74个老叶组配方和395个新叶组配方样品中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PLS-DA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采用因子载荷图表征.结果表明:①老配方卷烟烟碱、芸香苷、氯钾比含量较高,而新配方卷烟灰分、绿原酸、K_2O、多酚总量、还原糖含量较高.②新配方中挥发性致香成分,如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等含量较高,而老配方中异丁醛、甲酸、乙酸等感官刺激性成分含量较高.③表征的化学差异结果与感官评吸一致,对进一步研究物质组成与卷烟抽吸品质间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GC-MS)测定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巨豆三烯酮、β-紫罗兰酮、氧化紫罗兰酮、茄酮等11种致香成分,应用遗传算法(GA)对筛选出的8种致香成分建立中部和下部烟叶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中部和下部烟叶的SVM分类判别模型的建模、留一法及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5.45%,89.39%和81.25%.利用Fisher判别矢量方法考察了中部和下部烟叶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出中部和下部烟叶致香成分中,巨豆三烯酮、β-紫罗兰酮、氧化紫罗兰酮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延边大田种植的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试材,于2007—2008年研究了烤烟成熟过程中,烤烟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和香气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龄65d时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物理性状表现最佳,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以及其他香气物质含量较高,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增幅较大,感官评吸得分最高,香气质感较好,香气量足特征较为明显,香气质量较优。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当吉烟9号叶龄在65d时,烤后烟叶品质最好,烟叶采收时期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烟梗的高值化利用,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烟梗中的香味成分,制备具有烟草本香的浸膏.以烟草浸膏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所得烟草浸膏的成分.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2 MPa,CO_2流量24 L/h,萃取时间2.5 h,使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为夹带剂,其在烟梗中的质量分数为20%,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1.70%;烟草浸膏的挥发物中共检测出27种成分,含有多种烟草中的关键致香物质,如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西柏三烯醇、香叶基丙酮、新植二烯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烤烟中性香气成分与烟叶品质的关系,以湖北四大烟区的15份烤烟为样本,对检测出的43种中性香气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计贡献率94.721%提取8个主成分,根据8个主成分得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显示:以1-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距离作为分类标准,把所有样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竹溪、宣恩、秭归、南漳、竹山、房县、兴山、保康和郧西,集中于神农架区域;第二类为咸丰、鹤峰、巴东、利川、建始和恩施,集中于清江源区域.香气成分与产地地理位置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理化成分、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杀青、蒸汽杀青、烫漂杀青及炒青等不同杀青处理对山楂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山楂叶茶的外形、滋味、汤色、叶底均表现较好,感官审评分数达92.9;蛋白质、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是0.56%,5.67%,28.57%。山楂茶叶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D-柠檬烯、β-月桂烯、反-4,8-二甲基-1,3,7-壬三烯、正戊醛、天竺癸醛。  相似文献   

10.
西柏三烯二醇是重要的中性香味物质——茄酮及其衍生物的前体物,对烟叶的香气风格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以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技术,结合在线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GC/MS)联用法对烟草中的西柏三烯二醇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前处理操作快速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在对不同地区K326青烟叶中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比较分析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适用于烟草中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大规模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贮存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的影响,以湖南永州BFS和CFS烟叶(品种为云烟87)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分析了不同醇化时间(3、9、12、15、18个月)、不同贮存库(机械库、自然库、保湿库)中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重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1)在醇化过程中,不同贮存库中的2种烟叶的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总糖的含量降幅最大;(2)在醇化过程中,不同贮存库中的2种烟叶的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均逐渐增加,醇化18个月后,保湿库中的湖南永州BFS烟叶和机械库中的湖南永州CFS烟叶的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新植二烯含量最高;(3)主成分分析表明,醇化18个月之后,除了自然库和保湿库的湖南永州BFS烟叶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主成分差异较小,不同贮存库间烟叶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主成分都有明显的差异.综上分析,湖南永州BFS烟叶更适合在保湿库中醇化,湖南永州CFS烟叶更适合在机械库中醇化.  相似文献   

12.
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了目前在云南种植面积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云317、K326、云85和红大4个烤烟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栽培的方式,在每667m。施磷肥(P2O5)16kg,钾肥(K2O)24kg基础上,设N1、N2、N。3个施氮处理,对4个烤烟品种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烤烟品种烟叶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方面存在差异.合理的施氮条件下,烟叶中的钾和镁含量较高,烟碱、总氮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适中,而淀粉和氯含量降低.总多酚、石油醚提取物和总类胡萝卜素等香气物质的前体的量提高,所以烟气的香气质、香气量和余味很充足,劲头适中,杂气和刺激性较小,燃烧性和灰色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张珍珍  杨远帆      孙浩  洪鹏  黄高凌      姜泽东      陈峰    杜希萍      胡阳      倪辉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75-183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清香型铁观音的挥发性成分和主要风味特征。通过GC-MS检测分析,在3种清香型铁观音中共发现3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均为反式-橙花叔醇、吲哚、正己醛、α-法呢烯,质量含量分别为24751~41899、19958~33929、1875~3467、1033~3361 μg/kg;感官评价结果显示,3种铁观音均具有典型的清香味和花香味;香气值(OAVs)分析表明,3种铁观音中主要风味成分相同,均为癸醛(128.92~299.37)、反式-橙花叔醇(110.01~186.21)、苯乙醛(31.27~37.89)、正己醛(17.86~33.02)和吲哚(9.50~16.16);聚类分析结合感官评价表明,清香味主要来源于正己醛、苯乙醛和癸醛,花香味主要来源于反式-橙花叔醇。该研究结果说明,3种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相似,但和其他乌龙茶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景谷大白茶(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 cv.Jinggu-dabaicha)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利用景谷大白茶制成的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其与利用同一品种制成的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从月光白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0种,从景谷绿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73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为主;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植酮、水杨酸甲酯和橙花叔醇等;而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β-紫罗酮、植酮、橙花叔醇、香叶基丙酮和植醇等.通过对比发现,月光白茶和景谷绿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它们的共有香气成分为53种,但景谷绿茶比月光白茶多检测出香气成分13种,它们在香气组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5.
打叶复烤主要工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2F、C3F二个等级烟叶的打叶复烤过程样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香味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回潮、润叶和复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烟碱、总氯、总钾和总氮基本无变化;感官评吸主要表现在杂气和刺激减小,细腻度和甜感增加,余味更舒适,但复烤后香气质和香气量有所减弱;复烤后香味成分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复烤对烟叶香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上、中、下各部位烟叶为原料,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测定复烤过程"一润和干燥区"不同温度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及其感官质量.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其香味成分受其温度的影响不同,同一部位烟叶各香味成分受温度的影响也不同,但不同部位同类香味物质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一致,其中醇类、氮杂环和酯类受其温度的影响较大,醛类、酚类、酮类和烯类影响较小.当一润工序烟叶出口温度、烟叶复烤干燥区一、二、三、四区温度为47℃,64℃,84℃,53℃,75℃时,上部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最高;当其温度为69℃,70℃,67℃,80℃,74℃时,中部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最高;当其温度为66℃,72℃,88℃,84℃,72℃时,下部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7.
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两个四川工夫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34种香气组分,包括醇类、醛类、烯烃类、酯类、酸类、酮类、苯酚类化合物,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均占66%左右,以反-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醛、苯乙醛、苯甲醇、反-2-己烯醛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是决定川红特殊香型的重要组分,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可能是川红桔香特征的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18.
在叶丝样品中掺配了5种不同比例的梗丝卷制成了卷烟样品,然后通过中心切割气质联用技术对卷烟样品主流烟气的粒相物中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梗丝掺配比例的增加,样品卷烟的单支克重、抽吸口数、总粒相物含量和主流烟气粒相物中香味成分含量均逐渐减少.此外,粒相物中大部分香味成分的含量也都逐渐降低.而由于梗丝中木质素、纤维素、果胶等大分子含量高以及燃烧性好,使得叶丝中梗丝量掺配增加后,烟气中2-甲基吡嗪等美拉德反应产物、香兰素等木质素热解产物以及2,3-二甲基-2-环戊烯-1-酮等大分子热解产物含量也随之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梗丝掺配虽然可以有效实现降焦,但仍需要通过加香方式来弥补梗丝加入后香气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三种唇形科植物紫苏叶、荆芥及广藿香用不同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为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提取法、冷浸法分别对紫苏叶、荆芥、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44种成分,其中7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石竹烯、细辛脑、芹菜脑、叶绿醇等,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种方法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2%,2.7%,3.03%;从荆芥中共鉴定出50种成分,其中9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L-薄荷酮、胡薄荷酮、植醋酸等,三种方法挥发油的率分别为0.42%、2.47%和2.5%;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共鉴定30中化合物,其中9种共有成分,三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12%,1.48%,2.56%。不同方法提取的三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得率的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成分含量及微量组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烤烟化学组成与其香型和产区间的关系,通过抽样方法收集了2012年国内14省17个品种128个烟叶样品.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文献方法测定影响其品质的117种化学指标,对各指标采用MFA降维处理,因子得分构建Bayes香型定量判别模型,并对香型与产区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原始指标可提出24个公因子,其对原变量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5.488%;2定量判别模型能依据巨豆三烯酮、呋喃、碱等类物质的含量对烟叶样品香型进行很好的预测,回判及预测正确率≥97.0%;3经因子得分加权的香型与品种对应分析结果与主观经验总体一致,各品种的香型特质排序为:清香:红大≥CB-1;中间香:遵烟6号≥贵烟201毕纳1号贵烟4号;浓香:中烟100中烟101≥粤烟97NC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