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六安市城区2000~2006年环境噪声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了环境噪声源的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影响六安市城区环境的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噪声源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四类标准适用区的主要噪声源与其功能属性匹配,城区南北间、东西间噪声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8年冬季济南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气象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冬季济南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占首要污染物的34.7%和63.8%,轻度污染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58.6%,冬季高质量浓度PM2.5导致年均值增加7.5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PM10与PM2.5空间分布为天桥区、槐荫区及平阴县质量浓度较高,SO2则为商河县和济阳区质量浓度偏高,NO2和CO为济阳区、天桥区和槐荫区质量浓度较高;研究期间NO2、CO、PM10、PM2.5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推断交通源、工业燃烧源、燃煤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济南市冬季的气团输送为偏南、西北、偏北和偏东4个方向,偏南和偏东气团为影响济南市冬季大气污染主要输送路径。进一步研究潜在源区贡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天津市23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SO_2、NO_2、PM_(10)、PM_(2.5)、CO和O_3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掌握了2014年12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期间各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主要污染物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Kriging方法对6项污染物进行分析,获取天津市大气污染物的空间插值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PM_(10)质量浓度年均值为113μg/m~3,PM_(2.5)年均值为69μg/m~3,均超过二级标准;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M_(2.5)浓度季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95μg/m~3)、秋季(64μg/m~3)、春季(63μg/m~3)、夏季(54μg/m~3);站点对比结果表明团泊洼站点污染最严重,而塘沽环保局优良率最高.从空间分布来看,PM_(10)、PM_(2.5)、SO_2、NO_2均表现出中部至南部区域为高值分布区域,说明天津市本地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为主要影响因素;而O_3和CO均表现为市区浓度较低而天津市南北区域形成高值且呈现相反分布.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芜湖市2003- 2009年环境空气的三项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上海大气质量指数和空气污染指数API,对芜湖市区以及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各地产业结构特点,对空气污染的年际变化特征、地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各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进行探究.针对芜湖市环境空气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是武汉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臭氧污染日趋加重.为探究武汉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以该市21个环境监测站点2016年至2018年臭氧观测数据及环境协变量数据为基础,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该区域臭氧浓度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夏半年臭氧平均浓度高于冬半年,而且6月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年变化呈"M"型;武汉市主城区臭氧浓度普遍低于远城区,并且逐渐形成远城区浓度高主城区浓度低的环状包围结构;气温、边界层高度、总云量、地表压强与臭氧分布有较强影响,因为环境变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臭氧浓度亦表现出年际周期性.夏季是武汉臭氧污染高发期,更应加强监管注意防护,尤其是远城区浓度高且污染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滦河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域,精准分析其水质演变特征及污染来源,对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滦河上游流域19个监测断面、8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源解析模型确定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流域属于弱碱性水体,大部分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数值丰水期变幅相对较大,年际超标率为7%,总氮(TN)浓度整体远大于氨氮(NH4+-N)浓度,且TN年际超标率高达94%,枯水期全样本超标,说明水体氮素污染较为严重。总磷(TP)全年均值为0.09mg/L,年际超标11%,整体浓度相对较低。滦河上流流域全监测区域处于富营养、中营养以及重富营养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且处于富营养状态区域占比高达78.94%。其中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重富营养化均出现于丰水期。根据污染源贡献率解析可知,对水体TN、NH4+-N贡献最大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支流还受到畜禽养殖及生活污水影响,干流TN有一部分潜在污染来源,TP和CODmn主要来自城市面源污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支流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干流区域来源相对较为复杂只受潜在污染源影响。  相似文献   

7.
赤水河上游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赤水河上游流域5个监测断面开展2010—2012年丰水期(7月份)、平水期(10月份)、枯水期(1月份)的水质时空分析,并借助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污染源解析,为赤水河上游流域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赤水河上游流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水质结果差异并不明显.2)茅台站污染最严重,其NH_4~+-N和粪大肠菌群水质指标均超出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余各监测断面水质指标均达标.3)选取丰水期进行污染源解析,其主要污染源为农田径流面源污染,其次是煤矿源和白酒工业源污染,主要污染物有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BOD_5和COD_(Cr).研究可为赤水河上游水环境治理制定针对性措施并提供决策依据.建议流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污水处理率,并重视白酒生产厂排出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时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本分析方法从时域角度对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环境空气中TSP、SO2时域变化规律及污染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2018年黔东南州16个县(市)城市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污染物之间相关性以及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研究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中除CO浓度水平具有不明显的季节特征外,其余SO_2、NO_2、O_3、PM_(10)和PM_(2.5)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SO_2浓度高值出现在秋季和冬季;NO_2浓度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O_3浓度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PM_(10)和PM_(2.5)浓度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在0.01的置信水平下,PM_(10)和PM_(2.5)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62,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初步判断PM_(10)和PM_(2.5)是影响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污染物。从全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来看,黔东南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从好到差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M_(10)和PM_(2.5)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对比法,讨论了武汉市雾日与城市小气侯的关系。得出:市区雾日多于郊县,城郊雾日多于城内,且持续时间较长,近工业区城郊雾日多于近水域城郊区,但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选取新疆9个市2000—2018年的逐月降水量数据,分别运用线性回归法、比值订正法对新疆19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高值出现在7月(190.33 mm),最小值出现在2月(89.75 mm),季节差异非常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新疆各地间的年降水量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渤海地区69个观测站点2001年6月-2016年12月8次/d的云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的垂直速度和比湿数据,初步分析了该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总云量年平均和秋冬季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春季分布相对均匀,夏季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低云量年平均和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大体相同,其中对流云量北部山区多于南部平原地区,非对流云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北部低云以对流云为主,南部以非对流云为主.总云量的空间分布与上升运动和水汽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与大尺度下沉运动呈正相关,与水汽呈负相关;非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在秋冬季只与水汽呈正相关,在春夏季只与大范围上升运动呈正相关.两个代表站围场站和莒县站的总云量、围场站的对流云量以及莒县站的非对流云量年变化均比较显著,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主要是由垂直上升运动和水汽的年变化引起的.两站总云量全年各季日变化均不明显,对流云量和非对流云量在夏季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流云量在08:00最少,午后对流活动发展,云量增加,至14:00达到峰值;非对流云量夏季峰值出现在05:00,在14:00达到谷值.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54~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60多年的人武部防雹作业记录资料、石河子地区灾害大典、石河子气象局的冰雹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石河子垦区冰雹天气的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高峰期,90年代为平稳期,2000年后为跃增期,2012年后冰雹天气发生逐渐减少;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期间;其中强冰雹天气在5月第2候至8月第5候为冰雹天气高发时期,占总冰雹发生次数的98%;强冰雹天气大多发生在午后到晚上时段;根据石河子垦区历年雷达资料统计分析,总结了石河子冰雹天气的5条主要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6,(8):1317-1321
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161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基于克里格插值、三维趋势面等空间分析手段,揭示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AQI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季略高于秋季;月峰值出现在1月,9月AQI最低;日AQI高值出现在10:00,低值出现在16:00,白天AQI波动较大,夜间较平稳.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南北差大于东西差;华北生态地区AQI较高,云贵高原生态地区较低.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2014年9月~2015年8月福建省9个设区市PM10、PM2.5逐日浓度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逐日高度场、风场(垂直方向为17层,分辨率为2.5°×2.5°)资料,分析福建省不同天气形势下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将其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得出结论:(1)高空脊、暖区辐合为不利扩散的环流形势,高空脊影响过程中,多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受暖区辐合影响时,多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的水平,多个时段出现轻度污染事件。(2)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及其边缘、台风及其外围为有利扩散的环流形势,受其影响期间,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优良水平。(3)西北气流带、西南气流带、平直西风气流带在不同的季节,其扩散能力不同,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布病在我国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以牛羊为主要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类传染病.由于黄河流域历来是农牧业重要的支撑带,因而研究农牧业较为发达的黄河流域布病的时空分布规律具有代表性.以黄河流域覆盖到的9个省为研究区,借助SPSS的统计分析和ArcGIS的制图输出功能,研究布病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从社会经济、环境及气象3个方面选取11种指标探讨其与布病发病人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布病发病人数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时间上,20世纪50-70年代为布病初始爆发期,80-90年代中期呈低水平平稳波动且布病得到有效控制,1994年后再次出现爆发性增长,到2015年发病总人数达到历年最高;从影响因素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以及废水排放、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6类要素与布病发病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在多数省份都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废水排放量与黄河流域布病发病人数的相关性超过了0.9(P<0.01),预示着未来应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此外,气温在宁夏、甘肃、山西、陕西及内蒙古5地与布病发病人数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体现出气候变暖对布病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事故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与危险性评价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推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并有效指导政策实践.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使用2000—2016年我国重大事故灾害频次、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在地级市尺度上分析了我国重大事故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四种事故灾害(火灾爆炸事故、建筑施工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事故)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我国重大事故灾害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月季变化特征明显.(2)从集聚特征看,除建筑施工事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外,其余三类事故灾害在空间上总体存在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3)基于事故灾害综合危险分析结果可知,重大事故灾害在重庆市、天津市、云南省曲靖市以及江西省宜春市高值比较集中,城市存在严重的事故灾害危险.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发生在我国渐呈常态化趋势,灾害防治已逐渐步入常规性工作任务范畴,进行防治成效评估对于大众灾害适应和后期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安徽省2004~2017年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对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2004-2017年间,安徽省地质灾害以2005年最为严重;(2)安徽省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山地-丘陵区,北部平原区相对危险性较低;(3)基于DEA的地质灾害防治成效评价结果将安徽省16市分为4个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