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青年作家穆时英深刻地领悟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精神困境,并以其娴熟的新感觉化技巧,对上海这一"建在地狱上的天堂"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和揭露,创造了迥异于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都市文学,体现了现代派文学关注个体生命精神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诗化小说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诗化小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而产生,不断发展成熟,贯穿整个20世纪。它代表了抒情小说的实绩,与写实类小说互补互促,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诗化小说除了保持小说最基本的规范之外,还具有一般小说所没有的诗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叙事内容的诗化;二是结构的非情节化;三是语言的诗化。 相似文献
3.
任国权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39-44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建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67-70
在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的同时,世纪末思潮也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中国,并对当时及其后的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其小说创作便留有世纪末思潮影响的痕迹。新感觉派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都市的“梦游者”形象,“战栗和肉的沉醉”,以及“中国式的世纪末苦闷”,都能从西方19世纪末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诗化小说在现代抒情小说中占主体地位 ,它与写实类小说相抗衡和补充 ,推动现代小说文体的发展。诗化小说拓展了小说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了小说的审美品格 ,推动了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变。当然也存在着一些缺撼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汪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9-61
在穆时英的部分小说里出现了"pierrot"(丑角)的角色。在"pierrot"身上,表现了作家对个人存在的思考:都市人在高度物质文明的享受之下,精神上却是寂寞和孤独的。他们寻找不到精神的信仰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占据了物质之有的同时却发现了意义之无。但是他没有像西方存在主义作家那样将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是选择了逃避。因此这种思考是模糊的、零乱的。 相似文献
7.
杨根红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2-46
施蛰存、穆时英在二、三十年代,对社会阴暗角落的探索以及对人性深层的心理挖掘,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一种超现代性。他们徘徊在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的两极以寻求一种永恒的人类精神家园,由此带来的焦虑、困惑、浮躁反映了都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精神状态。而两者在共同的追求中也呈现出了相异的趋势,在创作路径上,前者遵循的是心理分析的方法,而后者将日本的新感觉派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李芳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20(2):40-44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是一位对生命个体内在生命深切关注的作家。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生命个体本能的揭示上 :一是对社会底层这一特殊人群生存处境被剥夺 ,而由死的本能所带来的人性的可怖性 ;再则是对现代都市文明人性复杂性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都市文学作品.邱华栋小说继承了新感觉派的都市主题,书写机械化、速度化、信息化时代的物欲都市,极尽铺陈当代都市的繁华表征及表现为物所挤压的失落、彷徨、焦灼、困惑、虚无的都市灵魂,把握都市脉搏.但又不同于新感觉派作家绝望、颓废、及时行乐的世界末情绪,而是如同启蒙时期的鲁迅一样叫喊于当代都市的精神荒漠中,执著地进行精神追求,体现出理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彭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Z2)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作家们的现代意识 ,对现代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及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对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诗化小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笑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4):59-62
运用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托妮·莫里森《宠儿》中,透视法、抒情性和音乐性等诗化小说特点均有所体现。由此,可以推断《宠儿》乃是一部典型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4.
池莉的标志性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对新写实之前创作的把握有利于准确感知和深度挖掘新写实小说。文章认为池莉初期创作的动机是探索精神家园,重点在于现实的诗化和文化的反思,关键是执着于人的故事。池莉新写实之前的创作对于池莉的整个创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邱园记事》看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意识流作家,她提倡创作一种诗化小说,使它具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的特征。《邱园记事》是她早期对诗化小说的一次尝试,她撷取生活的片断,捕捉瞬间的印象,折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在具有“意味”的场景中渗透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文学的革新者,伍尔夫的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诗歌特征,《海浪》就是伍尔夫把她的诗小说理论付诸实践而得到的一部作品。《海浪》的语言带有诗的节奏、内容具有诗的意韵、意象富有诗的象征,完全就是一部气势恢宏、意境深遂的古典诗剧。这也是伍尔夫对小说艺术创作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林白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以回忆作为叙述方式,通过自我言说敞开被男性话语遮蔽与扭曲的女性经验,从而建构具有权威意义的女性声音。此外,意象化与感官化的诗化语言也是文本彰显,女性感觉的一个重要形式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孤岛时期"的穆时英、刘呐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良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95-98
现代文学史上,穆时英、刘呐鸥在伪上海"孤岛时期"的活动扑朔迷离,对其身份、死因说法各异。这对"新感觉派"的研究很不利。现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和汪伪时期上海报界的实际情况,认为他们都曾效力于汪伪汉奸政府的新闻宣传;但穆时英并不是汉奸,他的身份是中统特工但被军统误杀;刘呐鸥虽然是汉奸,但他是因赌场经济问题被青红帮暗杀,不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洞察与深邃见解,并在生活中吸收乡土文明的精髓;积极进取却又能心静如水的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经历的一种波折的人生,构成了孙犁人格的全部。而他的作品中谐和浪漫与现实的创作风格、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以及实现了乡土小说由冷峻伤愁到乐观豁达的转变,是孙犁小说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孙犁小说的这些特色给北国带来了一股"婉约"之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