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灌水方式对胡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榆中县进行了小区试验。试验结论如下: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对胡麻的各个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影响。当灌水定额达到220m3/亩时,产量不会再增加,并且不同的灌溉方式会导致产量的下降。对实际生产中对胡麻需水量规律的把握,以及胡麻的合理灌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绿洲水分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旱区绿洲——民勤绿洲1985—2007年的统计资料和相关试验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影响绿洲农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排序研究,指出灌水量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依据水分生产函数概念,建立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效益理论得出经济合理的灌溉定额为5 690.55 m3/hm2(379.37 m3/亩),对应的作物水分生产力为1.26 kg/m3。  相似文献   

3.
以盛果期枣树为研究对象,利用EM50土壤温湿度测定仪监测沟灌条件下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分析60m3/亩、100m3/庙、140m3/庙灌溉量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确定土壤水分的入渗速率、土壤湿润区间、灌溉周期,为枣树的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60m3/庙、100m3/亩、140m3/亩灌水量下土壤水分下渗的湿润区间分别为-100cm、-120cm和-160cm;水平侧渗的湿润区间分别为80cm、1 00em和140cm.(2)灌溉过程中林地土壤水分的平均运移速率为24.78cm/min.(3)土壤水分湿润区间和灌水量和灌溉时间三者间存在的线性函数关系式为Y=-0.115X1+0.11 9X2+34.645.(4)灌水量每增加40m3/亩,相应的灌水周期将延长4-6d.  相似文献   

4.
弓丽丽 《山西科技》2009,(4):140-141
通过对小杂粮黄豆全生育期不同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以及不灌水处理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了各处理生育期的耗水量、经济效益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黄豆始花—终花期是黄豆的需水关键期。试验结果可指导当地农民进行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的冬小麦试验资料,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边际分析得出:水源充足地区,净效益最大时的条件为灌溉用水与作物的价格之比等于水分边际产量(dY/dx).由此确定了经济灌溉定额.就平常年份来说,实施经济灌溉定额后,每hm^2比最大产量灌溉定额节水44m^3,而产量仅下降不到1%.  相似文献   

7.
以枣树林中空地为对照,研究漫灌条件下新疆阿克苏地区不同径级枣树根际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用EM50监测土壤含水量,以确定不同灌水量下不同径级枣树根际土壤水分的下渗速率、湿润区间、灌溉周期,为枣树的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灌水量为80 m3/亩、120 m3/亩、160 m3/亩时的枣树林地土壤湿润区间分别为0~-60cm、0~-80cm和0~-100cm.在灌溉过程中,0~-40cm湿润区间枣树根际土壤含水量增加迅速.不同径级枣树根际土壤水分的平均运移速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水分散失过程随着灌水量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有延长.根际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引洪灌溉对土壤中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大同县罗庄村玉米地进行洪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大田灌水试验,研究在不同的灌水定额下,用洪水与清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上速效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灌水定额下,清、洪水灌溉差异明显。0~40 cm土层,灌洪水后速效钾含量与灌清水相比有明显增加;40 cm土层以下,土壤中速效钾受运移影响很大,影响深度在140 cm左右。而在中等灌水定额下,清、洪水灌溉差异不大。土壤中速效钾运移的影响深度约在80~100 cm左右。  相似文献   

9.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表明调亏灌溉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通过滴灌技术和调亏灌溉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正常灌溉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葡萄的生长变化、产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萌芽期、抽穗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0%,葡萄产量最大,达到829.3 kg/667 m2;在抽穗期、开花期分别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5%、50%可以起到疏花的作用,果粒重和果实直径最大,但是产量最小,为699.1 kg/667m2;在着色成熟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5%,葡萄产量为795.6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渭干河灌区作物灌溉制度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制度随着作物种类、品种、产量水平、各生育阶段的生长情况及自然条件和农业设施的不同而各异,同时灌溉方法也决定着合理灌溉制度的确定,只有合理的确定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溉定额,才能达到节约用水,科学灌水的目的,确保农业高产,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对渭干河灌区这样大型缺水灌区而言,研究和确定灌溉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西北部西兰花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集雨补灌对西兰花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西兰花生育期耗水量较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少,高产水平的耗水量约230mm,集雨水补灌的灌水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在灌溉方式上,滴灌比沟灌更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西兰花的株高、冠幅、花球重、单株茎叶重和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在同一灌水方式内,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冠幅、花球重和单株茎叶重也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近年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区日益严重的残膜污染及地下滴灌苗期灌水困难的实际,提出将无膜移栽与地下滴灌有机结合的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为研究在干旱区采用此技术下棉花的耗水规律,进而验证该技术在新疆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同滴灌方式下棉花土壤水分变化盆栽试验,试验设5种处理:覆膜移栽地下滴灌(FT-SDI)、无膜移栽地下滴灌(NFT-SDI)、覆膜直播地下滴灌(FS—SDD、无膜移栽地表滴灌(NFT-DI)、覆膜直播地表滴灌(FS-DI)。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而言,NFT—DI处理最大,地下滴灌节水效果明显,FT—SDI处理最小,NFP—SDI处理仅次;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整个生育期表层(0~30cm)土壤耗水量,无膜处理高于覆膜处理;苗期无膜移栽地下滴灌的耗水强度相对较大,灌水量也相应加大;在覆膜地下滴灌条件下,苗期移栽处理比直播处理耗水强度较小,耗水量也小,地下滴灌条件下,移栽相对直播更利于棉苗生长发育;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的花铃期灌水量小于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30~80cm,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略高于覆膜地下滴灌,而均低于地表滴灌。这表明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既可充分发挥移栽和地下滴灌的优势,在干旱区完全可行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是灌区提高灌水质量、实行定额用水的关键问题。改进灌水技术,实行定额用水,可显著提高灌溉效益。小畦灌与沟灌、沟灌与隔沟灌都具有增产节水作用,应选择合理的畦灌与沟灌技术要素,制定合理的灌水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景观水位与景观环境需水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景观水位的概念、特征,认为湖泊景观水位受防洪排涝、市政排水、灌溉、河湖水资源量、航运、生态需水量及调水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景观湖泊的特征,在分析汛期、枯水期城市湖泊景观水位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协调景观湖泊各种功能的方法,分别建立汛期、枯水期城市湖泊景观水位的定量计算模式。以王母湖为例,采用该模式计算湖泊景观水位。结果表明:汛期将王母湖景观水位维持在22.5 m,高于水资源综合利用要求水位21.2 m,既有利于防洪排涝安全,又可发挥湖泊灌溉、航运效益,保证鱼类生存;将枯水期景观水位维持在21.9 m,休闲活动平台距水面的距离小于0.5 m,需补水936.2万m3,这时水景观效果与外流域引调水量及投资最优,可以满足游船航行、最低生态需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盘装佛甲草设计制作8个浇灌试样,在福建省厦门市的夏季典型气候下,对比实测不同浇灌方式对试样水分蒸发量、浇灌耗水量及基质温度的影响.结论表明:在盘装佛甲草每日间歇裸浇1次的情况下,浇灌时间点对其日水分蒸发量影响不大,但对其逐时水分蒸发量有时序影响;在吸液材料持续浇灌情况下,吸液材料和吸液方式对盘装佛甲草的日水分蒸发量和逐时水分蒸发量均影响不大;与每日裸浇1次的间歇浇灌相比,在夏季连续高温下,利用吸液材料持续灌溉至少可节约用水18%且可显著降低基质温度均值和振幅值.此外,在持续高温条件下,盘装佛甲草3 d不浇灌,其日水分蒸发量将显著降低,6 d不浇灌,其日水分蒸发量将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6.
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田间条件条件下以北疆棉花早熟品种新陆早7号为材料,进行膜下滴灌水脂互作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和施肥各有一域值、一定水肥范围内产量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值后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灌水150m^3/666.67m^2、施纯N10kg/6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2)田间灌水量是限制滴灌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施肥量次之,同一施氮水平下水分的增产效应大于同一灌水处理下施氮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小店区西草寨和汾河灌区中心试验站冬小麦进行再生水和井水灌溉的对比试验研究,认为再生水灌溉比井水灌溉后,氮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要高,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和产量,指出再生水灌溉应适量减小施肥数量,避免农田氮素过量而导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现在河北省选取一些试点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缓解农业灌溉用水压力,不断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为了得知节水灌溉技术在试点区的推广应用情况,本次在河北省沧州市14个县选择典型地块进行小麦灌水试验。灌试验期跨越整个冬小麦生育期,灌水试验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和体积法进行相互印证,并结合小麦生育期内用电量及灌溉次数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管灌的试验和理论灌溉用水均高于喷灌,分别为5.68%和17.68%,低压管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高5.3%,喷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低8.5%。喷灌相对管灌节水效果更优,但喷灌相对管灌普适性较差推广难度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因地制宜,并增强灌溉设施建后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