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锁相环的调频脉冲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现代全相参体制脉冲压缩雷达所要求产生的相参的调频脉冲。为此设计了基于锁相环的调频脉冲发生器,其结构包括锁相环路,扫频控制模块和幅度加权模块。在一定的扫频波形下,选取合适的环路参数。基于锁相环的调频脉冲发生器可以灵活地更改脉冲参数,不仅可形成线性调频信号,也可形成非线性调频信号。此方案已在某全相参雷达中得到应用,并测量了输出信号的功率谱,测量结果与计算值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2.
雷达信号源用在调试雷达信号处理机过程中,通常只是简单的数据回放用来验证信号处理算法,这种信号源无法来模拟出目标的角度和运动轨迹及起伏特性等动态的工作信息。利用DSP芯片产生实时和真实的回波信号。根据常规雷达信号源的不足和日常调试雷达中的不便,实现了基于BLACKFIN 532来实现对目标方位和目标轨迹模拟。  相似文献   

3.
雷达信号源用在调试雷达信号处理机过程中,通常只是简单的数据回放,用来验证信号处理算法.这种信号源无法来模拟出目标的角度和运动轨迹及起伏特性等动态的工作信息.利用DSP芯片产生实时和真实的回波信号.根据常规雷达信号源的不足和日常调试雷达中的不便,实现了基于BLACKFIN 532来实现对目标方位和目标轨迹模拟.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单输入单输出雷达对高速目标不能进行长时间有效相参积累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控阵多入多出( MIMO)随机多相码雷达的高速目标探测方法.通过多路回波数据短时间相参并行处理,保证相参处理间隔内目标运动不超过半个距离单元,避免了目标距离走动引起的检测性能恶化.将发射阵列分成多个重叠的子阵,子阵内的相参处理提高了发射处理增益,子阵间的波形分集提高了角度分辨率,实现了对低信噪比高速目标距离和角度的无模糊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频率分集分布式子阵雷达的相参积累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频率分集分布式子阵雷达的相参积累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和条件广义似然比检验(CGLRT)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积累检测性能和解角度模糊性能,并且针对由频率分集引起的多普勒差异问题,提出基于Keystone变换的多普勒补偿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单频工作的分布式子阵雷达相比,频率分集分布式子阵雷达具有更好的相参积累检测性能,并且能够降低栅瓣的影响,提高解角度模糊能力.通过Keystone变换可在目标径向速度未知的情况下,进行多普勒差异的补偿,实现频率分集分布式子阵雷达的相参积累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驱动声卡设计了一种信号发生器,可生成正弦、方波、噪声等多种波形,且可以灵活设置波形参数。整个虚拟信号源功能全面,使用灵活,性价比很高,在要求不高或成本受限的场合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噪声雷达信号源产生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函数驱动的混沌雷达波形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函数xn=p(θTzn)和耦合不可逆变换的非线性映射之间的联系,理论上证明此类系统能产生不可预测的动力行为.据此原理可以构造出混沌系统,能产生真随机的混沌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混沌信号及其频率调制信号都具有类δ的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平坦,十分适合于宽带高分辨雷达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雷达、导航、军用通信等装备系统中对高速I/Q数据的测试需求,结合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数据传输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程控数字I/Q信号发生器,集I/Q数据播放和数据生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人机交互式界面对输出信号类型、信号频率、采样点数进行配置,解决了传统模拟信号源中波形切换不灵活的问题。结合PCI-E串行总线传输技术、基于双口RAM的数据缓存技术及LVDS数据传输技术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经实际测试,该多功能信号发生器不仅能产生最高100 MHz采样率、400 MB数据率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随机波等I/Q信号,还能高速率回放雷达接收机采集到的I/Q数据,为某航天数据探测装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复杂雷达信号的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下载到可编程信号源,可以模拟产生复杂的雷达信号.本文介绍了MATLAB中对特殊体制雷达信号--线性调频信号的计算算法,给出了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在信号源中产生线性调频信号的方法,并对产生出的信号正确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频率捷变是主要的抗干扰措施,并能改善雷达性能。本文介绍了数控非相参频率捷变雷达体制。这种体制由数字控制旋转调谐磁控管的发射脉冲时刻,从而灵活地控制了发射频率。文中着重分析了这种体制抗有源干扰的性能。它对抑制海杂波干扰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STAP)在机载预警雷达中应用广泛,对其干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相干干扰方法采用主瓣对主瓣的方式截获雷达信号易被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杂波扩展的干扰方法.干扰机位于雷达副瓣,截获雷达杂波信号而非直达波信号作为相干干扰信号的来源,采取投散射的方式实施干扰,实现对雷达的主瓣干扰.推导了干扰机接...  相似文献   

12.
一种非合作照射源的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无源雷达来对目标检测是目前电子对抗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给出了以调频广播信号为非合作照射源来进行目标探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先对回波信号进行多普勒补偿后再进行相干积累的方法。通过对该雷达采集的实际回波数据进行仿真,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很好的目标检测性能,而且实时性较强,为工程上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梁文斌  谢跃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8):12128-12135
近年来,基于无源双基地雷达的无人机检测手段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常规双基地雷达的无人机检测方法需要作参考信号重构和杂波抑制等手段,使得检测算法较为复杂。基于循环谱的检测算法在不经信号重构和杂波抑制下,利用外辐射源雷达的循环平稳特性和循环谱的强抗噪性,可直接提取到旋翼无人机的微动特征。但该方法使用单频外辐射源雷达,在检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上,由于受到目标距离、俯仰角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力不从心,且检测精度不高。该文从外辐射源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出发,提出了基于多频段外辐射源雷达的无人机检测方法。实测实验表明,使用多频段外辐射源检测时无人机回波信号的循环谱等高图识别率要高于单频段外辐射源雷达,多频联合处理能使检测性能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4.
幅相联合处理算法的分析和实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多种接收相参处理法对改善因子的限制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幅相联合处理算法。介绍了该算法的数学分析 ,计算仿真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实时实现方法。该算法分别通过卷积和相关提取不受发射脉冲随机初相、振幅、脉间频率抖动影响的幅度分量和相位分量 ,再联合成新的相参复信号。这个联合信号具有幅度、相位时间一致性好 ,便于用DSP实时实现的优点。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表明 :该算法的改善因子性能大于 5 5 d B。该算法的应用使某非相参雷达的杂波中可见度性能提高 10 d B  相似文献   

15.
系统时间同步是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现有的时间同步技术无法满足其同步精度需求.本研究基于频率步进信号提出了一种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时间同步方法.分析了时间同步误差对系统相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频率步进信号代替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间同步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极大地减小时间同步误差对相参性能的影响,进而降低对时间同步精度的需求;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多基地相参雷达抗主瓣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多基地相参雷达抗主瓣干扰的新思路.分析了多基地相参雷达抗主瓣干扰的可行性,提出了改进的2步自适应算法.通过采用5种不同算法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NVFF-RLS自适应算法,无论从收敛速度还是目标信号分离效果均优于其它4种算法,使得SINR可改善约30~36 dB,对消效果体现了多基地相参雷达抗主瓣干扰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脉冲雷达检测跟踪协同自卫干扰状态的双隐身飞机编队时,角度跟踪与检测性能难以合理性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双机编队盘旋航迹的隐身飞机协同自卫相干干扰模型.经过编队即时姿态分析,求解编队视线姿态角.结合静态全空域双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数据库获取编队动态RCS序列,利用目标回波信号与相干干扰共同作用下单脉冲雷达角跟踪与检测机理,结合相应联合信干比分析模型,比较研究了隐身编队在常态飞行与协同自卫相干干扰状态下雷达角度的即时误差与瞬时检测概率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编队自卫相干干扰能够有效使单脉冲雷达角度诱骗0.26°并使雷达检测性能下降34.97%,有效降低编队航程下失损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欠定条件下的雷达信号分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单源点检测的雷达信号盲分选算法,该分选算法的创新点在于将雷达信号由时域转移到时频域进行分析.在时频域内,雷达信号具有一定的稀疏性,有助于实现信号盲分选,给出了基于时频单源点检测的雷达信号盲分选算法的具体步骤.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欠定条件下雷达信号盲分选问题,将其应用于雷达信号分选领域,具有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