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应态基团贡献法估算芳烃衍生物蒸气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对应态基团贡献法与Riedel方程相结合,提出新的蒸气压估算方程用于芳烃衍生物蒸气压的估算.通过采用包括各类烃、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等20类349种物质5254个数据点的回归计算得到的87种基团的贡献参数值,总回归误差为1.35%;对十一种芳烃衍生物蒸气压进行估算,获得总平均误差为2.16%.该方法既有对应态法简单的形式,又具有基团贡献法广泛的预测能力,仅需要物质的正常沸点数据,便可准确估算物质的蒸气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有机物物性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业湿蒸气的直接热量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相流分相流动模型分析了孔板在工业湿蒸气中的特性,并结合中、低压湿蒸气的热物理性质,论述了一种利用孔板测量工业湿蒸气传递热量的实用的热量计。作为热量计的孔板对工业湿蒸气的干度不敏感,在工业锅炉的运行范围内,该热量测量方法的理论误差小于 1.0%。文中论述的工业湿蒸气传递热量的直接测量方法,避开了两相流测量的困难,实现了温蒸气的直接热量计量,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的价值,对于工业能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供热企业收费难的问题,市政府要求在3年内基本实现供热计量,从而进行供热收费机制的改革,实现供热计量后,室内采暖系统是一个变流量系统时,它必然反映到热网及热源,为适应热网的变流量,热源、热网、换热站,要具有必要的自控调节措施。本文以热源热网间接连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供热系统的调节问题,采用在热源处集中调节和在热力站局部调节来实现统一的调节。从而达到节能15%-25%。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室外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供热性能,提出了三套管蓄能器供热模式.实验比较了三套管蓄能器单独供热、联合空气源热泵供热以及太阳能辅助三套管蓄能器供热的运行稳定性及制热COP等供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三套管蓄能器供热模式可有效改善三套管蓄能器的供热性能,在太阳能热水温度为28℃,热水流量为300L/h的工况,机组蒸发温度为-2.8℃,制热COP为2.8,有效缓解了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中的供热不足.  相似文献   

5.
集中供热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冬季供热的一种主要形式,与以往采用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包头市第二热电厂集中供热监控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运行实践,已成为体现城市集中供热现代化水平的一个标志。通过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监控系统,可实现换热站机组的智能化控制和无人值守,全面收集供热信息、集中监视、热网平衡、综合分析、协调调度、提高效率,对于保证供热系统优质供热、安全运行、经济节能、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以杜仲叶为原料制取杜仲叶茶的方法:杜仲叶经拣选、漂洗、杀青等工序制成杜仲叶茶,与茶叶拼配得杜仲茶。都具有茶叶的色、香、味、形,又具有杜仲的清香和疗效。二、太阳能腊肠干燥工艺:采用太阳能、蒸气热能供热相结合干燥腊肠,缩短腊肠的干燥周期,提高产量和质量。三、塑料易拉罐:由罐体和拉环组成,一次成型密封性好,成本低,可代替金属易拉罐灌装一次用完的液体。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适用于数字计算机求解的蒸气喷射真空泵设计计算方法,采用所编软件对德国公司的一套乙二醇蒸气喷射真空泵系统进行了核算表明,最大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无补偿直埋供热管发生事故的原因,指出了今后供热直埋技术努力的方向。无补偿直埋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证明是最好的供热管网敷设方法。有些地区采用该方法发生一些事故,应当说是设计和施工不当造成的,不能以点代面、夸大其词放弃这种方法。只要规范设计、规范施工,无补偿直埋敷设  相似文献   

9.
罗慧英 《科技资讯》2013,(18):76-76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的供热方式均采用装入空调系统的电加热装置,成本高,能耗大,占据室内空间大。在能源每年增长率为3%~5%,要实现国民产值8%~9%的增长,即在能源短缺的条件下,我国必须重视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本文将对国外正在研究的采用地板电加热膜的供热方式国产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从目前国内外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项目开发的意义,项目技术创新点,产品技术指标,某公司开展此项目的优势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口径预制直埋供热管摩擦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运行中的DN800,DN700,DN600等直径的供热直埋管道的工程测试,获得了大口径直埋供热管和回填砂的摩擦系数及其变化规律。该结果可以作为集中供热管网直埋敷设设计中摩擦力、锚固段应力、弯管应力、固定支架推力、过渡段长度、补偿器补偿量等的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内燃机车冬季静态打温设备,利用高炉蒸汽余热对机车用软水进行加热,使用加热后的高温软水对机车加水或隔离换热,实现机车的升温保温。该设备的应用使内燃机车柴油机冬季启动时其润滑油、燃油及冷却水的温度均满足规定要求。实现了预备机车打温全天候即时起用,临修、平轮修、大中修机车交车快速打温起机以及运用机车高温补水要求。该设计无噪音、无污染且低能耗,满足了节能环保工作要求,为铁路运输作业提供高效率的运用机车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管壳式冷凝器内低螺纹管的凝结传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蒸气在垂直壁面和水平圆管上的凝结传热特性为基础,建立了蒸汽在基管,翅片及翅顶上的凝结传热模型,对影响低螺纹管传热的结构参数翅片间距,翅片夹角以及当量翅高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而建立了低螺纹管管簇的凝结传热模型,得出了低螺纹管管簇的平均冷凝传热系数与管排数和管列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法计算转化炉中辐射传热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烟气流型(活塞流、抛物流、射流)对转化炉中的传热与转化工艺过程的影响。数学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烟气流型时,炉内的温度场和管壁热流量分布的差别是明显的,但对转化过程计算的总结果影响不大;结果均能与工业实测值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转化炉管内、管外传热热阻。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相似模化理论,建立了耦合四叶梅花形支撑板的蒸汽发生器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采用流-固传热方法和热力学相变模型,并基于二回路流体进口质量流量按4∶1分配给热、冷端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支撑板对蒸汽发生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的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二回路热、冷端侧沸腾规律分布均匀,计算得到的出口含汽率与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实际运行参数相符;支撑板流通截面的缩减,促使二回路侧流体流速、表面传热系数及含汽率在支撑板区域急剧升高又快速降低,同时二回路流体在支撑板上部出现回流现象,增加了支撑板区域杂质沉积及应力腐蚀的可能.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为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冷、热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石煤沸腾燃烧锅炉的沉降灰绕流管束的运动及传热规律;确立了竖立灰管式余热锅炉结构,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其结果为:沉降灰温由673K降至473K以下,折合沉灰量10t/h时可产生压力3—4kg/cm~2的蒸汽800kg/h。此种余热锅炉热效率可达51—61%。该项研究成果为中、低温颗粒物料的余热利用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余热锅炉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能源岛余热锅炉的优化设计,对其受热面中广泛采用的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相似理论研制了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一定结构的螺旋鳍片管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容量、结构、功能和测量精度能满足对各类鳍片管束及换热器的传热与流动工况进行模化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分布特性,通过对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的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并与经验公式相结合建立具有氧化膜的炉管传热的物理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管道几何尺寸、烟气温度、蒸汽流量和温度的情况下,管道外壁温度、氧化层/基体界面温度和氧化层/蒸汽界面温度的变化过程,最后定量地解释管道外壁温度、氧化膜/基体温度随运行时间增长而升高的原因,得到了它们的温升系数Aw和An与氧化层引起的温升系数B之间的关系为:B=α1Aw+α2An(其中,α1和α2分别为管外壁、氧化层/基体界面对氧化膜增长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8.
水平管外轴向对流凝结强化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纯净饱和蒸气沿水平圆管外轴向强制对流凝结换热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适应该种流动形式的强化传热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平管外蒸气轴向库特流动时的凝结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蒸气在管束间和套管环流道内流动特性,建立了适应该种流动凝结换热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蒸气流束对流膜厚度的影响区域及其随雷诺数,雅可比数及普朗特数的变化关系,表明这种流动形式强化了凝结换热。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单排管翅式换热器换热和流动特性,在雷诺数为100~600之间,翅片间空气为定常层流条件下,利用复合坐标网格系统及对流、导热相结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对5种不同几何参数平板翅紧凑管翅式换热器的流场、温度场、换热系数、传热量、压降、翅片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翅片越薄,单位体积、单位质量的传热量越大;在一定雷诺数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翅片间距,并使得换热量最大;对所讨论的5种情况来说,当雷诺数为400时,翅片宽度较小的?热器的总传热量比其他4类高10%左右,但压力损失的降低变化不大。无论在哪种条件下,翅片后半部的传热量占全部传热量的25%以下,并且当雷诺数较低时,该比例会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