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灵芝  于向花 《科技信息》2012,(33):493-494
精神慰藉权,是指老年人享有的获得尊重、安心和亲情慰藉等方面的精神愉悦的权利。老年人精神慰藉权的实现.既是家庭和子女的义务,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并出台相关措施,依法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老年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其问题主要包括: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经济收入低、劳动负担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缺少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机会少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村老人增收工程;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第三部门和私人企业等适时介入;完善农村为老服务体系,建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与教育需求。我国众多学者对社区老年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从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但仍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概念不完善、资源匮乏、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面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种种弊病,理论建设、实践改进迫在眉睫。社区老年教育应立足于社区,通过社区开展教育活动,给予老年人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慰藉以及健康教育上的指导,将老年教育最大程度上惠及老年人群,不断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素养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当前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通过对江苏省杨集村的农户和老年人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存在着经济来源不足、生活无人照顾、精神慰藉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要想使得广大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家庭养老模式、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养老机制建设、切实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 ,对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的方式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 ;而社区助老服务将是“居家养老”实现的有力保障 ,同时 ,政府规划等职能部门也应调整建筑规划设计规范中老年服务设施的设置内容 ,为建筑师设计居住小区提供必要的依据 .  相似文献   

6.
以漳州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从自我实现和他人尊重两方面入手,通过个案、小组及社区等工作方法在心理、人际及环境三个层面上为老年人创设衍生能力和权利的空间。结果显示有85%的老年人对服务持满意态度,他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情绪好转,能主动投入人际交往及社区建设中。但介入过程仍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通过具体实务过程及成效评估探索居家养老中对农村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有效途径,也为老年社会工作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在老年群体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老年精神关爱问题目益突出。通过对南京市G区老年人的走访调查,对老年人压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老年精神关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政策、基础设施、文化宣传和关爱活动入手完善老年精神关爱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在退休后由社会走向家庭,大部分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角色的转变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其心态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而社区作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支持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面临被忽视的境地,笔者通过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希望提出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适合中国国情。家庭养老是以和谐的代际关系为基础,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离不开所有的家庭成员。尊重关心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营造一个代际和谐、社会共享的生活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要自尊、自强、自立、有能力的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活动,为社会发展继续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战略,确保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年群体公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诉求,也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福利的保障。运筹发展西藏老年服务产业不仅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少子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使老年人能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以促进代际、代内公平和社会和谐。而且,老年服务产业在实现养老风险社会化分担从而减轻家庭养老压力的同时,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拉动社会需求。为此,文章提出西藏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政府支持、战略牵引、需求导向、人文关怀、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1.
何雷 《科技信息》2013,(10):313-313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邵阳市城区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的消费结构、消费动机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探索老年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老年体育市场的开发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正确地引导老年群体进行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12.
徐拯 《孝感学院学报》2013,33(1):121-12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迈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表现为经济上供养不够、生活上照料不周、精神上慰藉缺失。其主要原因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弱化了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二是农村经济的脆弱消减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三是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冲击着家庭养老的模式,四是城市化的加快淡漠了家庭养老的精神慰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与现代化存在问题的回应与反思,用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对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伍力 《科技智囊》2020,(3):76-7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益增长的老年读者群体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群体。笔者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老年阅读推广活动现状,探讨推广模式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满足老年读者阅读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东 《科技信息》2012,(5):582-582
我国正在快速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犯罪案件不断增加,对这个群体的刑事立法实践总体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剖析老年人因社会、家庭、个人三方原因而导致的犯罪成因,从理论、中外立法现状、国内司法实践等不同角度对老年人犯罪轻刑化问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有关老年犯罪从轻处罚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艳华 《科技信息》2012,(30):121-121
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以上。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等等,退休老人及高龄老人增加所带来的医疗养老、精神慰籍等问题,使我们感到老年问题的压力。同煤集团作为一个拥有80万员工家属的大型企业,老年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我认为干好企业老年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老年工作应该处处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生活照料、文体活动、维护权益、精神慰藉等服务,逐步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  相似文献   

16.
满其忠  苏伟 《科技信息》2010,(23):408-408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高血压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为了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积极防治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留守老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巨大群体,留守老人老年生活状况如何关系着我国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小康社会的实现。现阶段我国留守老人主要面临着经济支持、精神慰藉、身体健康、日常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困境。以乡镇社工站建设为视角,从政府层面、社区层面以及家庭和个体层面出发,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完善社会保障,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在地化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者的个案辅导等方式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方楠楠  林梅 《科技资讯》2013,(4):227-227
老年人偏瘫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大幅下降乃至丧失殆尽。由于这种疾病恢复缓慢,大多需要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为此,本文就老年偏瘫患者的家庭日常康复训练进行阐述,旨在为社区老年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社区老年人患病行为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62)和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对162例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功能为良好、一般、障碍的老年人分别占39.5%、43-2%、17-3%。不同家庭功能老年人患病行为中的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感紊乱(AD)、易激惹性(I)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病行为的上述5个因子得分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结果表明,社区老年群体存在一定的异常患病行为,家庭功能对其患病行为有影响作用,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老年人建立正常的患病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论主干家庭     
在中国,主干家庭的形式非常普遍,家庭一直是实现老年经济、精神保障的最主要的社会制度,主干家庭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在精神、物质生活中获得帮助,也有利于年轻夫妇在情感、思想、儿童社会化方面获得援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主干家庭对社会的稳定、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