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设计用两套问卷对攀枝花市十余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环境意识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目前本市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意识趋势、环境行为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在中小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如何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环境行为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改善学生的环境行为 ,促进环境行为和环境意识的协调发展 .通过中学生环境行为的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了解目前中学生环境行为的现状 ,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的环境行为 ,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养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3.
简要概述了公众参与在乡镇企业应用的必要性,随后以天津市问卷调查为例,详细介绍了调查问卷的设计,并用统计的分析方法了高校问卷所得到的结果。通过实例证明,公众的环境意识及其对政府和乡镇工业企业环境行为的态度都有了新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问卷对578名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城镇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在年龄上呈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得分越低;环境态度及其各维度与环境行为之闻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简要概括了公众参与在乡镇企业应用的必要性,随后以天津市问卷调查为例,详细介绍了调查问卷的设计,并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调查问卷所得到的结果.通过实例证明,公众的环境意识及其对政府和乡镇工业企业环境行为的态度都有了新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日趋成为国民素质地一个重要标志,环境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漏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环境意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大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对于失去省内大专院校环境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在"黄金周"及节假日的集中出游,使得景区人满为患,加上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使得城市居民的旅游休闲活动成为"美丽中国"的环境之殇.本文以福州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新生态范式量表并设计居民旅游休闲行为问卷,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鼓山和三坊七巷调查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休闲行为,分析福州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的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福州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休闲行为得分总体上较高,但在不同景区有所差异;性别、居住地、月收入、年龄、教育背景和职业等对居民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均有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制定管理政策,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居民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以改善其旅游休闲行为.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和明天的决策者,对我们的环境现状应该有着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一项长期的、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和课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考察研究,从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道德意识、环境道德行为三方面考察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最终通过综合讨论得出通过开设环境通识课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可行性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星级饭店环境管理现状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邮寄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全国一些星级饭店的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高层管理人员的环境意识、节能降耗等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环境管理的推动程度以及环境管理的绩效4个角度出发设计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饭店都在积极实施环境管理的有关措施,以降低物资和能源的消耗;在目前情况下,许多饭店愿意接受建立简单的、并可能为饭店带来经济效益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绿色饭店"认证的酒店与未开展"创绿"活动的饭店相比,具有明显的环境和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昆明市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和研究,总结了环境意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环境意识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昆明市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环境教育的发展回顾,提出了以生物为主体和以人为主体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教 育,认为应多开展以人为主体的环境教育,且要重视人的心理环境的教育影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 上,指出了我国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 中可以促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半干旱的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序列与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探讨了环境变化对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区中全新世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史前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古文化的繁荣;当环境变化的幅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阀值时,就会导致史前文化的断层或转型;4ka BP以后气候的凉干化,是该区文化面貌衰退、牧业因素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环境控制对企业环境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环境控制对企业环境业绩的影响,寻求环境控制与企业环境业绩的平衡发展,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及环境污染改善需求,选择政府和企业这两个环境控制主体,研究它们对企业环境业绩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10家企业10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各影响因素中对企业环境业绩影响程度最强的是政府环境控制中的政府环境经济政策,其次是企业环境控制中的企业环境认证,并且影响方向都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14.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和服务行业,但其最突出的贡献是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LCA的技术框架分为确定目的与范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和结果解释4个部分,其方法可归纳为中点法和终点法。LCA存在数据获取、清单分配、边界选择、评价模型、时空限制以及结果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为适应环境管理和评价技术本生的要求,LCA评价技术朝系统化方向发展。从不同侧面拓展了LCA的应用领域和回避LCA评价的局限性,使得LCA逐渐成为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对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客观评价,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从施工过程的单元分解入手,建立了适合施工阶段特点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框架和评价流程。并结合实际工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通过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投入产出清单分析、加权综合等过程,得到了1m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社会支付意愿值,并对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板工程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要高于其他分项工程,生态系统破坏的环境影响是资源消耗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环保市场化、产业化将重新界定企业、消费者和政府这三大环保市场主体的责、权、利,文章从六个方面对现行环境政策作了必要的说明和补充,使得到的环境政策满足环保市场化、产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严重 ,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提高环保意识 ,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维修配件库存控制策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为不满足常规的库存控制模型所要求的条件,常规的库存控制方法不再适用.针对维修配件的库存控制问题,研究三个基本的问题:哪些维修配件必须有库存?库存量应该为多少?存放在哪里?以某工程机械公司的维修配件库存管理为背景,通过建立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对它的库存控制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交通容量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给出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确切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环境污染的评估及机动车污染物的分析,研究了机动车产生的污染物特性,筛选出NOx作为机动车主要影响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因子,认为NOx与机动车数量的相关性强,与车速没有明显的关系。建立了环境交通容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影响机动车交通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交通环境容量、交通容量、环境交通容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该结果可为城市的规划改造、环境质量的保证及机动车数量的控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人均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关系进行先验性因果检验,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坏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际变动趋势,选用二次函数对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看,都存在着从人均GDP到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随人均GDP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而逐步好转的现象尚未出现.从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政策等方面对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