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有机磷农药的压电检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用压电检测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条件和方法,测定多种涂着物作为有机磷农药测定敏感材料的响应特性,筛选出PVP-TMEDA(聚乙烯吡咯烷酮一四甲基乙烯二胺-CuCl2)为最优涂着物,检测限达10-9级.对测定方法,测定条件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同步码分多址通信中多用户检测器存在的多址干扰和near-far问题,提出了已知信号能量情况下运算量较小的递推反馈检测器(RFD).它利用检测出的强用户信号逐级反馈消除多址干扰和near-far.在未知信号能量情况下,提出利用相关器输出峰值平滑估计信号能量,从而得到具有一定能量跟踪特性的峰值反馈检测器(PFD).运用MonteCarlo模拟证明了RFD和PFD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的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硫)即FPD(S) 有关的理论和实验问题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具有指数响应特征的FPD(S) 检测器的峰高和峰面积定量有等效性;作为内标物,只有与被测物有相同的响应指数时才有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双火焰FPD,甲乙硫醚(EMS)可用作二甲硫醚(DMS) 的内标;峰高较峰面积定量好,指数非线性模拟比对数线性化模拟得到的结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6)3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b(PB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弱.这说明二苯亚砜做为配体受激后向Tb3+离子传递能量的效率高于苯丁基亚砜,另外ClO4-做为阴离子也可增加Tb3+的发光强度,原因是部分外界ClO4-离子可进入内界参予配位,降低了配合物的对称性,部分解除了跃迁禁律,提高了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1994年和1995年夏季在加拿大Saskatchewan省PrinceAlbert市北部森林测定环境条件对欧洲杨(PopulustremuloidesMichx.),胶杨(PopulusbalsamiferaL.),榛子(CoryluscornutaMarsh.),短叶松(PinusbanksianaLamb.)和黑云杉(Piceamariana(Mil)BSP)气体交换的影响。气体交换率的测定使用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LI-6200)。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光流动量(PPFD)、气温(Ta)、蒸气压差(VPD)和体内二氧化碳浓度(Ci)均对气体交换有显著影响,但对不同树种影响程度不同。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和相对稳定的气温和蒸气压差下,欧洲杨比短叶松和黑云杉有较高光饱和点、同化量子产量(Φ)、在饱和PPFD下最高同化率(Pm)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对欧洲杨树,幼龄树比老龄树有较高光合能力,且生长季早期光合能力比后期高。欧洲杨和短叶松的气孔导度(gs)随PPFD增加而增加。但黑云杉gs不受PPFD影响。在高光强下(PPFD>1000μmol·m-2s-1),欧洲杨幼树被光叶片比曝光叶片表现较低的净二氧化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高氯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ClO4)3、六氟磷酸钐二苯亚砜Sm(DPSO)7(PF6)3、高氯酸钐苯丁基亚砜Sm(PBSO)7·(ClO4)3三个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摩尔电导及粉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Sm(DPSO)7(ClO4)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4G5/2→6H7/2谱带强度高达119.3cd.这说明DPSO二苯亚砜作为配体受激发后将能量传递给Sm3+使其敏化发光的能力高于苯了基亚砜.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离子ClO可以增强Sm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8.
叶绿素衍生物CPD4在人血清中的吸收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10、50μg/ml)的叶绿素衍生物4号(CPD4)在含10%不同血清人血清(分A、B、O型三种)生理盐水中以及纯蒸馏水中的吸收光谱,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该工作对CPD4在PDT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感应加热工件表面温度闭环控制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频感应加热工件表面温度实施智能检测基础上,实现DDC温度闭环控制.采用优化PID控制策略,控温精度达±0.5%.文中给出优化指标、被控对象阶跃响应特征值、增量型优化PID数字算式,简要说明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及软件设计,最后给出控制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齿苋中的EPA和DH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齿苋中的EPA和DHA。用FID检测器检测定量。方法检测限:EPA为9.6×10^-10g;DHA为6.8×10^-9g。相对标准偏差:EPA为1.87%;DHA为3.66%。平均回收率:EPA为98.1%,DHA为96.2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德式定碳仪直接燃烧磷矿样测定二氧化碳、有机碳含量.设备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节省试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有机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比三种锐钛矿二氧化钛溶胶的常温制备方法,选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二氧化钛溶胶。浸渍处理表面经过氧化处理的活性炭。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合成二氧化钛的晶相,扫描电镜观测了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前后表面形貌变化,利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行了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形貌和光学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负载二氧化钛膜变得较完整。复合材料与无负载、简单氧化处理的活性炭相比,显示了更高的对甲基橙的光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利用甲醇和CO2直接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研究中反应条件苛刻、工艺设备复杂、甲醇转化率低等不足问题,本文研制一种固碳溶液,其CO2饱和质量浓度达0.528 g/mL;在固碳溶液中用电解的方式对CO2进行活化,并在电解过程中不断补充CO2至饱和,得到电解活化液;用碘甲烷作诱导剂,使其与甲醇在60℃回流120 min,制得碳酸二甲酯,纯度为99.0%,转化率为99.6%(以甲醇质量计),反应过程环保、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大豆油中5种脂肪酸的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MS)分析方法,这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待测物经皂化反应后,用正己烷溶解,经ACQUITY UPC BEH 2-EP色谱柱分离,以CO2-甲醇/乙腈(体积比为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质谱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7 mg·L,脂肪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0.50;~105.38;,相对标准偏差为0.81;~2.93;.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体的固结排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脱水的性能,结合两者的特性,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脱水的规律。试验采用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的处理,对比试验前后土体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的脱水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处理后的高岭土含水率由30.9%下降到14.17%,其中结合水由20.06%下降到8.46%。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比非超临界下的脱水效果更好,特别是结合水的去除效果更好,也就是加速了土体的固结排水。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于结合水的良好脱水效果,也可用于膨润土这样的高结合水含量的土体。  相似文献   

16.
大鼠和小鼠是目前运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其安乐死方法一直备受关注。二氧化碳安乐死方法具有使用简便,危害小,低成本的优点。为了使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实施更加符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要求,应用该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压力,疼痛等反应。鉴于此,本文综述了动物吸入二氧化碳实施安乐死的评价体系,二氧化碳与其他麻醉剂的联合使用情况以及大小鼠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期为推动该方法的实施提供有用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方法对2003—2008年江苏太仓市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利用Kaya恒等式进行了分解分析,同时计算了2003—2008年当地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量(来自一次能源消耗);结果表明2003—2008年当地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单位GDP CO2排放量呈现倒U型曲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效率是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而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则是未来当地降低由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20.
复合热释电薄膜红外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热释电薄膜红外探测器中的热损失问题,引入了复合热释电薄膜的概念.它利用多孔二氧化硅具有的低热导率特点,有效地减少了热量从热释电层向衬底的热扩散.利用溶胶-凝胶和金属有机物热分解等工艺制备的复合热释电薄膜红外探测器,在温度为420K、频率为10Hz时,电压响应率约为1400V/W,探测器的星探测率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