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1):45
本杰明·富兰克林深受世人的敬仰,不仅因为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更因为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人类精神最完美的典范。一天,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时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职员,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人很快折回到走廊的拐角处,悄悄地关注着那位女…  相似文献   

2.
她,气宇非凡却为人低调;她,满腹经纶却从不张扬.她在这个"男人世界"里脱颖而出,书写了华丽的科研人生,她就是我国著名的女科学家中科院电子所前任所长朱敏慧女士.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1,(3):49-49
富兰克林深受世人的敬仰,不仅因为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更因为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人类精神最完美的典范。下面看看富兰克林教给我们的心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古希腊女科学家希帕蒂娅的成长道路、主要贡献及思想品格,评述了她在科学与哲学领域的历史作用,并披露了有关她遇害的翔实资料。本文还揭示了古希腊科学被扼杀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5.
正她是"女科学家",是"中国的珍妮·古道尔",但她本能地抗拒这些标签,始终在"格子"之外游走。她试图做的,就是用有意思的重要话题,打破各个领域之间的藩篱。吕植是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发起人,曾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保护国际等国际NGO任职。她长期在野外工作,致力于生态保护,是世界上与野生大熊猫相处最久的人之一。她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她却用对地质科学的毕生探索漂亮作答. 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颁奖典礼上,一位82岁的中国老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衣着简洁,笑容轻松,神态坚定.5分钟的演讲,她用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四种语言,全程脱稿,发音标准,风趣幽默,赢得数次掌声,一举一动尽显大方优雅.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是美国造出的。但你知道吗?对研发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做出重要贡献的,却是中国的科学家,并且是位女科学家!她叫吴健雄,江苏苏州人氏,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一1939年10月,有科学家得知德国正在研制原子弹后,认识到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个老说法,叫"酸儿辣女",人们常常觉得母亲饮食对宝宝性别起到一定作用。而南非有一种"咸男甜女"的说法,最近得到了科学家的证实。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南非科学家认为,吃红肉和咸食快餐会生男孩,  相似文献   

9.
迪昂—蒯因命题、观察渗透理论、新旧范式不可通约等论题,对自然科学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传统观念构成巨大挑战,科学的合理性成为问题。当代新实验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阿兰.富兰克林从现代物理学实验个案研究出发,提出实验的关键性和说服力两个概念:面对相竞争的理论假设,实验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判别作用;面对旧理论的牢固地位,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能够改变科学家的信念;实验在现代科学中的基础性地位无可置疑,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现代物理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吴健雄--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太陶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98-106,112
吴健雄与杨振宁、李政道一起,促成了一个现代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她对实验物理学有一系列重要贡献,堪与许多一流物理学家相媲美.她是华人数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位产生世界影响的女性科学家,是同时代的华人女性科学家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吴健雄最先开展实验验证杨掁宁、李政道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并最早取得突破。然而她却未能因此而获得或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李政道提前透露了吴健雄实验的"初步结果",最终导致她未能独享验证假说的优先权。而吴健雄在实验过程中未能与国家标准局的科学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她难以通过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调查关,这可能也是她未能获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的科普事业逐步呈现出自身的规律和新特点,科普主体的分化与职业化已渐成趋势,科学家在科普活动中的传统角色以及评估方式需要有所改变。本文首先从传播理论上对科普职业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继而从评估角度针对科学家的科普职责提出一个可行的思路,以适应当代科普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科技人员的责任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由此带来了科技人员的责任困境。米切姆对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科技人员的责任应当是一种"合作责任"。这种观点对我国的科技伦理建设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职业演变与科普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职业的生成和演进表征着科学建制化水平的高低,科学家科普责任的增强促进着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本文把科学建制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逐一探讨了科学家职业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家科普责任的产生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在当代政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科学家在决策中的角色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科学家在决策中的角色选择既与决策的具体情境相关,也与科学家自身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观念密不可分。小罗杰.皮尔克(Roger A.Pielke,Jr.)在《诚实的代理人》中将参与政治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家分为了4种理想类型:纯粹的科学家、科学的仲裁者、观点的辩护者和政策选择的诚实的代理人,并主张诚实的代理人将是科学家们在政治事务中发挥作用更可靠和更有效的选择。本文进一步对形成这种区分的理论根据展开批判性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参与决策的诚实的代理人得以存在且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正义”观念来进行评判使对于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达到了彻底的程度,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与自由,对其的评价可以从策略、实用和道德三个层次进行,从而形成了科学家的、科学共同体的和政治的、全球的正义性,以此来规范科学技术的正义品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异化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由于不良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失范的共同体小环境的熏染,以及科学家个人因素,致使部分科学家背离科学活动的宗旨与初衷,做出种种违背科学规范和泯灭科学良心的事情,从而发生异化。科学家要防止被异化,就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永葆科学良心,不断提高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是智利著名生物学家、神经科学家、心智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自创生、具身心智、生成认知以及神经现象学等观念或理论的倡导者和提出者。本文就掌握的史料从瓦雷拉的生平、学术贡献以及评价和影响等三个方面再现了其作为心智科学时代的“赫尔墨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竺可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次科学史观念变化的深入考察,挖掘追溯了竺可桢的新观念的来源,发现通过英国左翼科学家的著作,竺可桢受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影响,体现在竺可桢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上,从而为认识竺可桢的科学史学思想及其时代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伦理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新的、更广阔的视域审视和建构科学伦理,提出科学伦理不只是科学家的伦理,也不只是科研伦理和科学成果的应用伦理,而是全员伦理、全程伦理,归根结蒂是社会伦理、国际伦理。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使科学知识的创新与进步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科学与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