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利用粒子-转子模型对A=80区多个奇奇核的晕带能谱进行了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质子-中子相互作用与Coriolis力之间的竞争也可以对该区奇奇核的signature反转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将两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扩展到对A=100质量区两个奇奇核^102Rh和^98Rh的旋称反转的研究后,又在此基础上引入原子核的三轴形变.计算结果表明,可能的旋称反转机制(即:低K空间n—p相互作用和科氏力的相互竞争),对于A=100质量区奇奇核也是适用的.在引入了三轴形变后与轴对称情形下相比较,明显地改进了能谱的振荡特性。  相似文献   

3.
负反转断裂主反转期和反转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为例,提出了非坪-坡式结构、具有多期逆冲作用的负反转定价经模式。负反转断裂的发展化可分为只阶段、早期冲断剥蚀阶段、同生冲断阶段和负反转阶段。早期的同生逆粘层序和后期的负反转层序是识别负反转断裂的关键标志,位移-距离曲线上的“拐点”代表支由冲断活动向负反转活动转化的转折点,指示了主反转期。而“零点”则代表了断怪上从净收缩转化为净引张的转折点。根据“零点”在同生逆断层序中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转构造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特征构造。由北向南反转构造呈明显分段性变化,北段是"Y"字型构造,中段为膝折带构造,南段为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构造。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反转构造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转构造由北向南规律性变化受控于不同的边界条件,北段和南段为弱边界条件,中段为刚性边界条件;挤压边界与先存正断层之间距离对反转构造样式具有明显影响。挤压边界距离早期正断层越远,反转背斜核部离早期正断层越近,反之越远。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磁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接触点的个数、尺寸以及位置对磁涡旋核极性反转的影响.模拟计算显示,与纳米接触点被设置在盘中央对比,如果纳米接触点被设置在偏离盘中央时,磁涡旋核极性反转的临界电流密度和反转时间都会大幅度减小.当设置两个纳米接触点时,如果改变半径小的接触点的位置,则仅对临界反转电流密度有明显影响;如果改变的是半径大的接触点的位置,则对临界反转电流密度和反转时间都有影响.所有的模拟计算都显示纳米接触点的个数、尺寸以及位置均不影响磁涡旋核的反转速度.  相似文献   

6.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为例,提出了非坪一坡式结构、具有多期道冲作用的负反转断裂演化模式。负反转断裂的发展演化可分为初始沉积阶段、早期冲断剥蚀阶段、同生冲断阶段和负反转阶段。早期的同生逆断层序和后期的负反转层序是识别负反转断裂的关键标志。位移一距离曲线上的“拐点”代表了断层由冲断活动向负反转活动转化的转折点,指示了主反转期。而“零点”则代表了断层上从净收缩转化为净引张的转折点。根据“零点”在同生逆断层序中的位置变化,可以确定断层的反转率或反转强度。同时,断层生长指数也反映了负反转强度的大小。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台断裂带进行的实例分析表明,轮台负反转断裂主反转期为中新世苏维依期一吉迪克期,反转率为0.85~0.98。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河盆地目前发现7个反转构造带,均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正反转构造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2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分为挤压倾滑型和压扭型2亚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分为压扭得合型和挤压倾滑复合型2亚类。这些反转构造均经历了裂陷-坳陷-反转的3个发展阶段。纵向上正反转构造的幅度均小于拉张期的构造幅度;平面上由于受力方式和力的大小差异,各个带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因此不同。正反转构造直接覆于凹陷之上,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8.
将方向为(-1,1,-1)的3个自旋极化电流通入纳米盘, 用OOMMF(object oriented micromagnetic framework)软件分析自旋极化电流大小和位置分布对磁涡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磁涡旋核做旋转回归运动时, 最大速度在轨迹上的位置相对固定, 利用该性质, 可在最大速度处引入缺陷, 使磁涡旋核运动到缺陷处被钉扎并发生反转, 从而实现磁涡旋核极性的可控反转; 通过改变极化电流的大小或位置, 可调节磁涡旋核旋转回归运动频率的大小; 在高电流密度区域, 可实现磁涡旋手征性反转, 且反转时间较短; 与极化电流位置对称分布相比, 其手征性反转的电流范围变大, 达到暂态构型的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自旋反转和粗糙界面散射效应,利用推广的Blonder-Tinkham-Klapwijk散射理论模型,计算铁磁-铁磁绝缘层-超导结中的准粒子输运系数与隧道谱。研究表明,自旋反转效应能使零偏压电导峰和能隙峰变得尖锐,而粗糙面散射能压低零偏压峰和能隙峰。此外,两种散射还能阻碍由铁磁交换作用产生的零偏压峰的滑移。  相似文献   

10.
将方向为(-1,1,-1)的3个自旋极化电流通入纳米盘, 用OOMMF(object oriented micromagnetic framework)软件分析自旋极化电流大小和位置分布对磁涡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磁涡旋核做旋转回归运动时, 最大速度在轨迹上的位置相对固定, 利用该性质, 可在最大速度处引入缺陷, 使磁涡旋核运动到缺陷处被钉扎并发生反转, 从而实现磁涡旋核极性的可控反转; 通过改变极化电流的大小或位置, 可调节磁涡旋核旋转回归运动频率的大小; 在高电流密度区域, 可实现磁涡旋手征性反转, 且反转时间较短; 与极化电流位置对称分布相比, 其手征性反转的电流范围变大, 达到暂态构型的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哑铃图Cn+Cm+{unv1}的奇优美性和奇强协调性,得到了哑铃图Cn+Cm+{unv1}在n=4k,m=4t以及n=4k+2,m=4t+2时是奇优美图,在n=4k,m=4t时是奇强协调图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双圈图G(n,m)的奇优美标号及其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于一条路连接2个单圈图生成的一类新的双圈图进行了研究,运用算法分析与设计的思想设计了奇优美标号算法,得出奇优美标号,并给出了此类双圈图是奇优美图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具有公共边的双圈图的奇优美标号及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于有1条公共边的一类双圈图的奇优美标号进行了研究,运用算法分析的思想设计了奇优美标号算法,得出了其奇优美标号,并证明了这类双圈图是奇优美图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设L为简单无向图G的一个顶点标号,L称为图G的奇优美标号,若L满足以下两条:(1)L为G的顶点集V到{0,1,…,2 ︱E︱-1}的一个单射;(2)由L′(e)=︳L(u)-L(v)︳(其中e=uv)决定的边标号L′是从G的边集E到{1,3,…,2 ︱E︱-1}的一个双射.本文给出了一类特殊简单图G*的奇优美标号,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号算法及相关的一些证明.  相似文献   

15.
定义了次奇强协调标号,并证明无交并图n↑∪↑i=1miC4^2是奇优美的和次奇强协调的.  相似文献   

16.
直径为4的奇优美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简单图G=, 如果存在一个映射f: V→{0,1,2,...,2E|-1}满足:对任意的u,v∈V,若u≠v,则f(u)≠f(v);max{f(v)|v∈V}=2|E|-1;对任意的e1,e2∈E,若e1≠e2,则g(e1)≠g(e2),此处g(e)=|f(u)-f(v)|,e=uv;{g(e)|e∈E}={1,3,5, ...,2|E|-1},则称G为奇优美图,f 称为G的奇优美标号.提出一个猜想:每棵树都是奇优美的,文章证明了直径为4的树都是奇优美的.  相似文献   

17.
Signature inversion in odd odd 76 Rb, 80 Rb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studyoftheenergyspectrumcalculationsespecialythesignatureinversionmechanisminoddoddnucleihaveatractedconsiderableatention...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给出正整数不是奇完全数的判定定理,并据之推出,若Nk=Pa11 Pa22…Pakk是奇完全数,则其素因数的个数k1)当pi>qi时,k>s1.2)当pi=qi时,s2<k<s1+1;当pi≥qi时,k>s2.3)当pi<qi时,k<s2+1.其中,s1由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出优美树、二分优美树、二分奇优美树以及奇优雅树的概念,运用树加点(TAV)的方法,构造珊瑚树,并证明其具有奇优美和奇优雅标号.  相似文献   

20.
图G的一个奇优美标号是指存在一个双射函数L:V(G)→{0,1,2,…,2|E|-1}使得任意边e=uv∈E(G),由L′(e)=|L(u)-L(v)|决定的边标号L′为E(G)到{1,3,…,2|E|-1}的双射。根据奇优美图的定义,文章讨论了偶圈冠图r-Cn的奇优美标号问题,证明了当n≡0(mod 4)时,偶圈冠图r-Cn是奇优美图,给出的新奇优美标号算法不同于现有的文献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