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前言陕西省境的秦巴山地位于北纬32°30′~北纬34°,东经106°~111°之间广大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的过渡区,即一般所称的秦岭褶皱系或秦岭纬向构造带。由震旦亚界地层至中生代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序列,均发育有厚薄不一的、构造  相似文献   

2.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摩天岭褶皱带的东端,即秦岭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所夹的楔形地块一勉、略元古隆起的东端,通常称为“三角地带”。矿区出露地层为上无古界震旦系勉略群的中、下震旦统。下震旦统(接官亭组)为浅变质中基性海底火山岩系夹浅海碎屑沉积岩系;中震旦统(九道拐组)下部为陆源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上部为海相硅质白云岩夹炭质板岩类。矿区地层中金丰度值普遍较高,常比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开展对震旦系的研究,分布于四川西部的下震旦统苏雄组、开建桥组已日益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熟悉。然而,在讨论中国南方震旦系的底界时,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白依沟群火山岩的全岩Rb-Sr及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白依沟群应当归属下震旦统,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734±63Ma。1008.9Ma的晋宁造山期花斑岩砾石的锆石U-Pb年龄及535.5±11.4Ma的上覆地层年龄同样佐证了上述结论是合理的。白依沟群火山-沉积岩系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特征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有关地层(如川西乌斯大桥群)完全可以对比,它们可能都是夭折大陆裂谷环境的产物。此外,还首次发现了该区在泥盆纪早期(400Ma±)有一次明显的构造-岩桨-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彦国 《科技资讯》2013,(17):211-212
综合构造研究主要包括地质建造及类型划分、大地构造分区及环境、大地构造演化等内容。地质建造类型划分为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建造;大地构造可分为陆块区、造山系两个相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构造环境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以及大型变形构造带所形成的区域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演化包括构造旋回、构造阶段及构造期,是不同地质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隶属于“九五”课题《加里东古隆起震旦 -寒武系天然气勘探目标评价》的一部分 ,在储层评价预测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历史中的油气运移、富集条件、古构造条件 ,以及现今的圈闭大小、构造位置、保存条件等综合因素 ,提出了震旦系及寒武系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块  相似文献   

7.
贵州早震旦世锰矿床,经过十余年的找矿勘探工作,业已证实与湖南湘潭锰矿属同一类型的沉积锰矿床,即将成为我国南方又一个有希望的锰矿资源基地。它主要分布于川、湘、黔边境地区。在贵州则产于黔东北地区的松桃、铜仁、印江等县。多年来,不少地质工作者曾对其成因进行过研究,有“浅海沉积型菱锰矿床”,“内陆湖盆沉积锰矿床”,“火山—沉积型锰矿床”等不同的观点。而对其主要控矿因素则论述较少。本文拟就作者近期的科研成果,对该类型矿床的矿石矿物学和微量无素特征作一介绍。同时通过因子分析等数学地质方法对其形成环境及主要控矿因素作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甘蒙北山地区板块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和成系列概念,提出了成矿系列新的研究方法。甘蒙北山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中朝板块交汇部位,其板块构造演化分为前震旦纪古板块活动时期、震旦一泥盆纪现代体制板块活动时期和石炭-二叠纪裂谷活动时期,不同构造单元演化阶段控制了不同的含矿建造、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及演化序列和矿床共生组合。按照板块构造演化及其与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演化序列的关系,划分出北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古大陆区(缘)成矿系列,洋缘火山带成矿系列、岛弧-弧后盆地成矿系列和裂谷带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省水系沉积物磷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地层以震旦-寒武系中磷含量最高,岩浆岩以碱性岩中磷含量最高,基性岩次之,同时磷地球化学异常充分继承了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磷矿、峨眉山玄武岩、碱性岩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杨 《大自然》2013,(4):22-23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古生代展厅里,陈列着一块高153厘米的圆锥形化石。别看它貌不惊人,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单体古无脊椎动物化石:4亿6千万年前的海中霸王——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1998年初秋,笔者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挺恩教授在湖北宜昌进行地质考察时,在当地农民协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体东部武当山群杨坪组进行较深入的地层学研究,认为杨坪组与下伏挡鱼河组应分属不同构造层,其间可能缺失青白口系—下震旦统的沉积记录;杨坪组微古植物组合特征显示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早期的时代面貌。  相似文献   

12.
从构造作用、生物演化、盆地形成等方面探讨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认为这种地质作用的形成与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的阶段性与不可逆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地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作用机制、生物进化和盆地形成等都是不一样的,都具有旋回式递进变形的特征;地质作用的旋回式递进变形既可受控于内动力地质作用,也可来自于地球之外,但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逼近油气源,向深层探索原生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勘探的热点.基于钻井、周缘露头及地震资料,利用古地貌、地震相刻画技术,通过综合地质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深层南华-震旦系发育湖相烃源岩,上震旦统发育高能滩相白云岩储层,上覆玉尔吐斯组泥页岩,不仅可作为上震旦统白云岩区域盖层,同时可以作为源岩上生下储,纵向上共同构成了一套"双源供烃,源盖一体"的优质、高效的生、储、盖组合.结合构造演化研究,指出塔中西北部、塔北北缘、柯坪、麦盖提斜坡中段为震旦系白云岩四大勘探有利区,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为研究对象,探讨灯影期沉积格局及槽-台体系成因类型.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灯影组沉积特征、槽-台体系类型及形成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影期的槽-台体系分为沉积型和侵蚀型两种类型,结合地质、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北部地区发育沉积型槽-台体系,川中-川南地区为侵蚀型槽...  相似文献   

15.
白虎麻塘洞穴分布特征与地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地貌特征在大尺度上突出显现,而一些特征在小尺度上表现更为明显。洞穴的发育基于大尺度的地质地貌环境,又与小区域地质地貌发育互相影响。为了揭示小尺度内洞穴与地质地貌的关系,在毕节撒拉溪对白虎麻塘(洼地)附近的洞穴进行了探测,通过实地的探测分析,结合当地地质特征、地貌环境的特殊性,得出洼地附近的洞穴系统具有海拔分层、环形分布、水平发育与垂直发育交错等几个特征。洞穴分布特征一方面基于地质、水文基础,一方面体现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当地地貌发育经过了3~4个主要时期,不同时期发育相关特征的洞穴系统,残留洞穴记录其重要发育特征和过程。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相关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洞穴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修水郭家坪地区位于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带的中段,其区域位置、岩相古地理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均反映出该区有较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本文通过对前人在该区及邻区各种找矿资料的分析类比,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真研究了该地区的铀矿化特征和铀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上震旦一下寒武系地层发育,铀源丰富,特别是上震旦系地层中还存在铀成矿有利的岩性组合;在研究区还发育一组近于平行等间距产出的NE--NNE向断裂构造,它在空间上控制了工业铀矿体的产出;文中指出了区内的北西部地段特别是红层覆盖区段应是下步铀矿勘查工作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认识不断深入,认为震旦—南华系裂陷槽对烃源岩的发育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域的裂陷槽探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探索方向。前人研究认为对塔西南地区麦盖提斜坡处存在震旦—南华系裂陷槽,但受限于该区域地震资料品质,对该区域深层结构尤其是对基底和裂陷槽分布形态和范围认知不清。因此,通过一条跨过麦盖提斜坡与叶城凹陷的连续电磁剖面法剖面,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与井资料,构建了区域电阻率的物性分层结构,完成了对实际数据的二维反演,获取了该区域的深部电性结构与CEMP剖面的综合地质解释结果。为该区域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情况的判断提供了新的电磁证据,也进一步刻画了基底、裂陷槽的电性特征与结构。探测结果认为裂陷主要由正断层控制,呈现裂陷群特点,裂陷多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堑—垒相间的构造样式,在麦盖提斜坡、叶城凹陷处中部、南部的区域发育两个裂陷群,有利于区域内的烃源岩沉积,其中裂陷内震旦—南华系地层沉积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云南牛头山地区的陆良组、牛头山组属下震旦统,沉积相类型为浅海—海岸相,而澄江等地的澄江组为河流相,两者为同时异相产物。滇中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早震旦世早期沉积相展布由古陆剥蚀区—河流相—海岸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呈不对称的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1989,(2)
解放以前,全国性的地质机构主要有三个: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三者之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贡献最多的,当推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的创建者是丁文江,而它的成长和发展,则和翁文灏紧密相关.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人.他十四岁中秀才,1906年到上海,进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学校读书,主要是学习法文和数学;1908年去欧洲留学,入比利时罗文大学学习地质学,1912年在该校取得博士学位,是我国地质学家之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学习的成绩很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质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对冀东前震旦亚界变质岩系进行了许多同位素年龄值的测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余件。其中除少数Rb-Sr和U-Pb年龄值外,大部分为K-Ar年龄值。然而这些K-Ar年龄值一般偏低,同一地质体中的测定数据又往往不一致,与基本的地质事实相矛盾,应用困难,引起了对此法测定变质岩年龄的怀疑。为解决这一问题,试用K-Ar等时线法可能是一条新的路子。我们近年来在冀东地区主要是滦县一带的铁矿研究工作中,测定了含铁变质岩系的一些单矿物K-Ar年龄数据,本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