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用感应电流刺激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引起鸣叫反应、植物性反应和躯体运动等反应,过去已进行了一定观察,并初步判定在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司鸣叫的中枢。为了进一步证明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鸣叫中枢的论断,我们又采用化学的微小刺激法与感应电流刺激法作对照观察,并设想用电解性损伤方法破坏中脑鸣叫中枢后的鸟,仍使其处在清醒自由活动的状态下,是否仍有自发性鸣叫,抑或失去鸣叫而出现失音等反应,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就现有文献所知,Ranson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鸟类发声活动的有关神经中枢和通路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电生理方面的工作报道尚不多见。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电和化学刺激鸟类中脑发声区引起鸣叫,并在支配鸟类鸣管的外周神经 NX It:上引导动作电位,以进一步从电生理方面探讨鸟类发声活动的机制。我们选用成年家鸽、雌雄不拘。经麻醉后暴露大脑皮层,并在颈部沿气管壁两侧分离气管鸣管支(Nx It)。手术完毕,固定动物于自制的鸟类头部定位仪上,并套以外周神经引导电极。参照 Karton 等(1967)鸽脑立体定位图谱,于 A3.0—3.5、LR4.5—5.0、H8.5—9.5处插入同心圆电极,给予方波脉冲刺激中脑。刺激参数为:波宽0.3ms,频率70Hz,电压30—50V(经输出隔离器),间隔50ms。刺激鸟类中脑发声区引起鸣叫反应的同时,记录 NX It 的动作电位。其双相动作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特有两栖动物大鲵的自然鸣叫和电刺激中脑诱发鸣叫进行录音,然后回放至语图仪进行窄带语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状态下的鸣叫在频率、能量和谐波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69只家鸽用电刺激、电损毁、横切和记录细胞放电的方法研究了脑各部(小脑除外)与呼吸调控的关系。实验发现延髓具有基本呼吸中枢,此中枢位于延髓中后部两侧网状结构中。中脑内侧区域和丘脑下部视前区与喘息控制有关。家鸽中脑鸣叫中枢集中在内丘核(ICo)区。刺激丘脑广大区域和端脑隔区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实验还发现,刺激整个三叉端脑束(QF束)可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和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5.
在30只家鸽用电刺激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鸽脑各部(延脑除外)与呼吸和呜叫的关系.实验发现刺激QF束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和心率变慢:刺激Wulst,LPO相隔区可引起轻度呼吸抑制.刺激丘脑广大区域和中脑前部两侧也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作用.丘脑下部砚前区(A7.5-9.0.LRo.5-2.0,h4.5-7.0)和中脑内侧区域(A1.5-4.0,LR1.0-3.0,H4.0-7.0)为气促反应区.中脑鸣叫中枢集中住ICo核区,刺激该区主要引起简单的惊叫性反应,但在少数家鸽还引起了较复杂的叫声。  相似文献   

6.
白腰文鸟古纹状体粗核的纤维联系和机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对白腰文鸟的古纹状体粗核(RA)进行了电刺激和HRP法研究,结果发现:①电刺激RA核,出现呼吸频率的加快、竖羽、鸣叫、流涎、眨眼等动作。②HRP法研究表明,RA核与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DM)、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古纹状体带核(TN)、蓝斑(Loc)等都有纤维联系,这就提示RA核除了与发声运动有关之外,还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经观察过病人练气功的过程中,皮肤电有明显的变化.说明病人可以通过主观意识,改变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从而引起皮肤电变化.因此大脑皮层与皮肤电的关系,就成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早在1930年Langworthy和Richter及汪敬熙和鲁子惠就曾报导刺激猫的感觉运动区、眶回、颞叶前部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随后Fabian Isamat证实刺激扣带回前部和胼胝体下回,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报导了,在家兎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但没有指明刺激的具体部位.因为皮肤电反应属于交感反应,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更全面探索兎和猫脑新旧皮层(包括海马回)上面皮肤电反应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32只清醒麻痹的猫上进行。以电刺激猫左侧腓总神经代表躯体痛觉,同时记录同侧胫神经的反射放电活动变化作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对躯体反射放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刺激丘脑中央中核(CM)对躯体反射放电活动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26只用三碘季胺酚制动的成年家兔上进行。在中脑网状结构作细胞外记录,共获得128个具规则连续自发放电的非特异性感觉单位。电刺激杏仁基底核(AB)或内侧核(AME)能影响这些单位的自发放电以及大多数不同强度胫神经刺激所致的放电频率变化。对接受外周高阈值传入的单位,电刺激AB和AME的效应以抑制为主(54.3~65.5%)。对低阈值传入起反应的单位,AME刺激的效应仍以抑制为主(56.8%),而AB则以兴奋为主(50.0%)。提示杏仁调制网状结构内的感觉整合过程,并显示某种机能分化,这可以看作是情绪和感觉相互联系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牵拉内脏器官和刺激(牵拉刺激和电刺激)内脏各神经所引起的躯体反射,是由于内脏器官或神经所产生的痛觉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的高级部分)而产生的。因此,可以把这个内脏——躯体反射做为内脏痛的客观指标。二因刺激性质、强度和部位不同,血压的变化有差异。因此,固定把加压反射做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之一,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认为,人和动物在疼痛时,主要表现是加压反射。但根据刺激强度和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表现有减压反射和双相反应。三动物实验证明,迷走神经可能参于内脏痛觉的传导。  相似文献   

11.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探讨针刺穴位对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影响,多采用诱发电位方法。然而,这类方法所得的结果,只能看作是针感信号和疼痛刺激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部位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大脑皮层本身是否受到针刺的影响,尚缺乏直接证明。大脑皮层直接电反应(Direct Cortical Response简称DCR)是直接刺激皮层表面,在近旁引导出的电反应。一般认为,DCR反映皮层神经元的机能活动。本工作以DCR为指标,研究针刺穴位对皮层机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东北师大生物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蓝书成教授所承担的国家教委重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动物发声与语言形成机理的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对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的发声器官及神经支配和延髓,中脑的发声中枢进行了系统地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完成论文近二十篇。省教委组织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一级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发声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statins)被研制出来的最初目的是降低血脂,但是现在发现它不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还具有很多其他的作用电括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提高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生物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降低血压,逆转心血管系统的重构。充分的理解statins的多效性作用及机制有利于它更好的在临床中被用于心血管系统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大壁虎(Gekko gecko)中脑诱导转向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壁虎运动行为脑功能基础和人工诱导的可能性,用不锈钢微电极对头部固定状态下浅麻醉的大壁虎(Gekko gecko,n=20)中脑脑区施以生理范围内的电刺激.发现中脑被盖区域在电刺激下可诱导出大壁虎脊柱侧弯和四肢动(外伸、内收、抬腿迈步等动作)等一系列多肌群参与的复杂运动行为;根据急性实验结果,通过在中脑被盖特定脑区植入金属微电极对术后恢复一周的清醒状态下的大壁虎(n=20)脑区施加电刺激信号,可成功地诱导出左、右转向的运动行为.该结果发现大壁虎中脑与运动行为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刺激脑内相关的核团可能实现对大壁虎部分运动行为的人工诱导.这为大壁虎运动的人工制导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水平的成年人心血管机能指标在运动中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差异。方法:40—49周岁的男性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受试者进行标准化体质测试,并按照我国成年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分组。完成受试者的分组后,应用超声心动技术测量不同体质水平的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运动负荷中及运动后恢复期的相关的心血管机能指标。结果:不同体质水平受试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等心脏形态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血管功能组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血压(BP)、心搏指数(SI)、心率(HR)、射血时间(LVET)等机能指标上;不同体质水平成年人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其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变化差异明显,体质水平较差组的受试者表现出心率、血压等指标上升速度较快,最大值偏高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阈量和阈下量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到完整的、摘除脑下垂体的和切除前脑或中脑的雄蟾蜍上,发現其排精反应率非但不因摘除脑下垂体或切除前脑或中脑而有所降低,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高;反应的速度亦未見延緩.由此說明:(1)HCG对雄蟾蜍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没有直接的兴奋作用;(2)HCG:所引起的排精反应系直接作用于精巢的結果;(3)神經系统高級部位(前脑和中脑)对此反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证明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引起岛叶皮层(INS)的升压反应,也是向缰核(Hb)、下丘脑(Hypot)传递反应的介导物.电刺激INS,或向INS注射AngⅡ,向缰核,下丘脑微量注射AngⅡ拮抗剂鲁莎坦(Losartan 100 ng/ μL)或利多卡因等条件下,从股动脉插管经压力换能器,可以记录动脉血压的变化.电刺激(150~250 μA,3 s)INS可引起升压反应,血压升高绝对值为(2.14±0.64)kPa.向Hb,Hypot单侧或双侧注射盐酸利多卡因(2%,3 μL),使电刺激INS引起的升压明显降低,表明Hb,Hypot是电刺激INS实现升压效应的必经之路.向INS注射AngⅡ(0.3 μL,15 ng,pH 5.0),引起血压升高幅度为2.26 kPa.在Hb单侧注射鲁莎坦,则INS注射AngⅡ的血压上升幅度仅为1.56 kPa,较原升压幅度降低29.42%.向Hb双侧注射鲁莎坦,则INS的升压效应降低42.99%.在Hb单侧或双侧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不能降低AngⅡ引起的升压效应.  相似文献   

18.
蟋蟀的鸣叫运动是通过8对中胸肌肉束的运动来完成的.按照肌肉的机能分组,参与蟋蟀鸣叫运动的中胸肌肉束可被分为相互拮抗的升肌作用组和降肌作用组.其中的一对拮抗肌103a肌(升肌)和M103b肌(降肌)受中胸神经节的第三侧根即N3侧根的c4(N3-c4)分枝支配.采用逆行染色法。结果表明支配103a肌和103b肌的运动神经的细胞体分布于中胸神经节的背侧侧壁上,二者都有一个细胞体位于与前胸神经节相连的纵连合索基部,轴突分为3个主要分枝,树突在同侧的背侧表面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神经元活动的实验方法,研究大鼠孤束核(NTS)微量注射ghrelin对孤束核内葡萄糖反应神经元的活动的调节作用;在孤束核中记录到的82个神经元中,有37(45.13%)个葡萄糖反应神经元中,其中11个给予葡萄糖后电活动增强,26个电活动减弱,分别称之为葡萄糖受体神经元(GRNs)和葡萄糖敏感神经元(GSNs)。在11个GRNs中有9个(81.81%)给予ghrelin后电活动减弱,1个(9.095%)电活动增强;在26个GSNs中23个(88.46%)给予ghrelin后电活动减弱,1个(16.67%)电活动增强。结果提示,ghrelin可以通过改变NTS内葡萄糖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来调节能量代谢和摄食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鱼类背大动脉导管插管术和心电图描记方法,同时记录处于自由游动状态下的草鱼(Ctenopharyngondon idellu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的背大动脉血压和心率。结果表明,鱼类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与其呼吸机能状态密切相关。缺氧会导致血压升高,脉压加大、心率减慢。改进后的内穿刺插管法可减少手术中的失血和对背大动脉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鱼类心血管慢性实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