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科技界声音     
无论是从科技发展面临的外部需求来说,还是科学技术内在矛盾判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在今后的10到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创新与突破将创造新的需求与市场,将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探索一条顺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我国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需要统筹考虑生产与消费。消费由生产决定,同时它也影响和引导着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模式对生产方式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产品只有进入消费环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需要,对生产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成为促进生产的内在动力。因此,消费成为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消费理念的创新、消费模式的重建以及消费需求的满足成为这一可持续进程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 ,特别是西南、西北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剖析了目前西部地区发展所依赖的条件和发展面临的环境 ,认为目前西部地区的发展从国内、国际环境看 ,已经无法遵循以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方针 ,必须以新的思维面对新的环境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选择能够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相吻合的产业发展方向 ,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西南境外沿边赌博活动一度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西南境外沿边赌博活动发展迅速,究其原因,既与传统日益遭到蚀变有关,也与西南境外复杂的环境密不可分。尽管经历了多次严厉的打击,但时至今日仍未根绝,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西南协调会开创了我国跨省区市经济合作的先河,对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协调会合作机制问题日益突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特别是西南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要求,合作机制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西南经济合作发展的新瓶颈。因此,如何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与桥头堡战略进行完美对接则是协调会今后面临的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旗 《科技资讯》2013,(6):97-9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给我国的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挑战。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依然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要,于是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与融合成为了整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企业资源利用方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时代,企业竞争实力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占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更多体现在企业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来创造价值的能力上 提高竞争能力意味着企业应把资源利用方式从传统的"占有模式"转变为"整合模式",以开放的方式来构造企业的资源利用系统 而经济自由化和网络的发展已经为企业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外部条件 整合手段就是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为纽带,去利用外部资源来构建企业的开放价值创造体系  相似文献   

8.
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正是人的需求的不断产生,人们才会不断地生产,才会不断地创造文明和新的事物。正是这种不断需求的驱动,作为伫立在市场竞争中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才会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以及为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本文结合马斯洛曾提出的人类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与消费市场层次的多样性,探索不同消费需求层次带来的设计创新机会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青松 《科技信息》2011,(2):242-242
文章就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一些重点应用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一直以来汽车工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入世以后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把汽车行业对科技水平需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沿太旧高速公路经济廊带开发中的高科技产业化问题周民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标志着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速公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可以为经济增长、减轻贫困和环境可持续性创造重大收益。”创造重大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曾繁贤 《广东科技》2012,21(9):56-5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市场不断的发展,繁荣,已经到了推行"一户一表"政策的时候,而我国现有的抄表方式与手法在现代应用中则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与效率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在供电部门中,运用低压居民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根据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标准以及实际情况,对这一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以便于这一新的抄表系统在我国未来配电网中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目标的改革步伐,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对外经贸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与西南内陆腹地结合部,地处西南与华南交通要冲的广西,如何真正发挥“背靠大西南、而向东南亚”,以及我国唯一兼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优势,推动本区对外经济贸易上一个新台阶,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德国制造"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在现代制造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当前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进一步引发新的世界产业经济竞争,这必将促进各国职业教育的新一轮角逐。"中国制造"要摆脱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其职业教育能否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因此,以法律手段重建外部产学联合制度,以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内部课程体系,这是填补"中国制造"与职业教育之间鸿沟的可能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文 《世界知识》2020,(3):16-17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开创和发展了对我国总体有利的周边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周边外交发展轨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科学地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再是"战争与革命"。他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应立足于和平合作,而不是对立对抗,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结合经济和文化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模式跨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未来教育复合型能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保持文化和经济沟通交流,可以从拓宽办学方向、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度、引进国外新的办学元素、丰富国内教育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广输出等方面,拓宽高职教育对外开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走"中国创造"之路,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路。面对重重"围剿"困难的"中国制造",我们主张应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通过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和先机,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创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定位、知识共享、实验教师和教学内容等问题,并提出了重构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提出了知识创造视角下的实验教学模式:以知识创造"场"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实验人员为基础的多元化教学队伍;以专业能力导向的实验教学课题体系。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8年6月10-12日在重庆西南大学举办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为背景,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近年来水土流失动态评价及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体现了我国当前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并对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基础研究及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这座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幸苦建设,已经从当年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为今天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和南向开放门户。今天的攀枝花正在寻求经济宏观大环境下的转型,通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真正的实现由"钢城"到"花城"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