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是基础,协调是关键;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经济的永续、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PREEST系统模型,首先构建中国经济、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在1980~2000年期间的综合发展状况。同时,通过回归拟合和协调指教计算,对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就中国经济、资源系统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慧峰 《系统工程》2014,(1):133-138
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只有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获得共同发展。运用协同理论及系统协调分析方法建立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1年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度综合评价及协调发展趋势分析,利用非线性自回归分析法建立系统协调度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其不同的动态行为:稳定、周期、混沌,最后给出系统协调度的模拟与预测步骤,为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之间协调度在不断上升,且二者之间整体协调发展趋势大致朝协调度稳定状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试图运用系统论思想 ,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概念 ,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发展过程 ,对有效建立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规划与调控的综合集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4.
对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和谐发展的系统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运用系统论、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石河子垦区人口、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分析,然后构建人口、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价这3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为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决策依据。表6,参3。  相似文献   

5.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却在逐年下降;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等维度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维度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据此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伦理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异特征与空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福建省67个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禀赋条件、投入产出状况和环境负荷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水平的能值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县际差异,并根据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结果划分为强协调发展型、较强协调发展型、较弱协调发展型、不协调发展型和极不协调发展型5种空间模式.探讨各模式的发展特征与生态经济协调状况,为促进农业生态区划与目标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4,参12.  相似文献   

7.
于田绿洲耕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于田绿洲耕地变化和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的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表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指标,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及探讨了人口变化驱动因素对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协调干旱区土地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进行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积累方法和经验。图4,表2,参16。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系统应该使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子系统间的协调状态对综合运输的相关决策至关重要。对综合运输协调概念、演进规律做简明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运输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讨论模型求解方法。量化研究福建省2001~2010年的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分析两两运输方式之间协调现状及成因,提出福建省综合运输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 ,采用北京市的历史统计数据 ,开展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非线性多目标模型 .以模型计算结果为依据 ,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制衡关系 ,完整地体现了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成阳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成阳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定量分析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静态、动态协调发展程度.结果显示:1990~2004年成阳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发展状态,但发展状况并不均衡,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并不是总处在协调发展之中的.因此,在今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以达到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成阳市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表6,参14.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点农业区,尤其是我国难得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区,保护耕地与建设占地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将日益尖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严峻态势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21世纪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表2,参4。  相似文献   

12.
SD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巨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强非线性的反馈结构,系统行为往往具有反直观性、对内部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等特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模较传统的数学模型更能充分刻画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论文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动态关系,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自然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适度增长三种方案下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比较优选出最佳模式,旨在为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严酷、经济基础薄弱,是甘肃基本的省情特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能源的约束越来越严重,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变得日益紧迫。通过选取甘肃周边的省、区及东部部分发达省份作参照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和甘肃周边省、区及东部部分发达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比研究,寻找甘肃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省份相比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表3,参16。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耗散结构原理,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内涵、系统组成和作用机理。研究了耗散结构原理在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集成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口 (population)、资源 (resource)、环境 (environment)和经济 (economy)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系统 ,简称为PREE系统。在PREE协调发展研究的定量分析中 ,需要解决PREE复杂系统的整体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三层次模型体系结构 ;建立了基于目标规划的PREE系统多目标综合集成模型。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制衡关系 ,并完整地体现了PREE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为开展用于预测和规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e linchpin of strategy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in Chinese county enforcement area is to accomplish the basic transformation about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extensive mode to intensive mode. For most counties of China, the overmany population is an element which influenc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how to carry on it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under the guide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rspective Target of 2010.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at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judging method focusing on output value-Income 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armonious growth of population,resourc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系统思想发展史、系统科学五大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阐述,指出用系统思想改进我们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必然趋势。着重指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真实内含是系统性、整体性和自组织涌现,这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