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属于"支那史"、"东洋史"的分支;冈仓天心的中国美术研究较明显地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印记;即使比较纯粹的学术研究的大村西崖等采取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准确地判断中国美术品的价值和地理分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为日本掠夺中国珍贵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由此,从日本的中国美术研究亦可窥见日本侵华的图谋。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是世界著名的产金地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主要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由此,东北丰富的金矿资源悉数落入日本手中。日本通过伪满洲国政府,完全控制了东北的金矿资源。"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和"满洲矿山株式会社"两家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日本对东北金矿资源的控制进一步加强。通过资源掠夺,日本把中国东北变为其"以战养战"的战略基地,大肆进行资源掠夺,奴役中国人民为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3.
从近六年来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关于中国报道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提高,日本越来越关注中国军队的海洋活动、海外派兵以及中国的军事高科技发展等问题。日本的"中国威胁论"促使日本对中国的关注点更加细致和全面,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和政策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一倒退乎?前进乎?亚洲的一大部分在日本帝国主义霸权下被蹂躏了将近四年。从「九一八」起,中国的许多城市被它蹂躏了十年以上。日本的「大东亚」终于跟着日章旗的投降而破灭了。在日本霸权崩溃后不久的亚洲,恰似一个真空地带:旧的势力拼命转回来,新的势力尽速挤进来。在一年的过程中,这真空地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人撰写的大量日本竹枝词反映出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从萌芽阶段的好奇,发展阶段客观与盲目的日本观并存,到繁荣阶段的理智、冷静的日本观,而尾声阶段的日本观却为淡然。然而,近代中国人"西教盛行,汉学更轻"的失落感与中华文化中心的优势文化心理始终贯穿在日本竹枝词的发展与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6.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2,(17):48-49
正从"真由美"到苍井空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1997年3月,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到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任主任。他首先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中国知识界,日本文化的地位比我们日本人想象的还要低"。沟口雄三发现,大多数日本高中生、大学生至少都能举出二三部中国古典作品的名称来,如《三国志》、《水浒传》等。而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则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高傲的中国知识分子注意力依然是集中在欧美,对周围的亚洲诸国无暇顾及。"沟口如是说。那么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又如何呢?"歌舞伎"、"落语"、"浮世绘"、茶道、花道、书道能让欧美人感到异国情趣,中国人恐怕不能完全接受。歌舞伎会让中国人联想到京剧,落语会让人联想到单口相声,浮世绘和国画也有相通之处,至于茶道、花道、书法则至多不过被看成是对中国的模仿。对具有文化宗主国意识的中国人来说,日本的古代文化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已。沟口没有想到,日本的现代影视剧反而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8.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骈人、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的亲缘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可是在具体考察这种亲缘关系时,人们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中国诗歌的狭义范畴之内,很少涉及中国诗歌广义范畴所包含的词曲领域。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在文学创作中借鉴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词汇、巧妙奇特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等特质,同时两者的差异也是较明显的。本文以松尾芭蕉与谢芜村的俳句为例,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筑成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精神长城,实现了民族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法宝和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与极右翼石原慎太郎一唱一和,演出"购岛"闹剧,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在事情发生之后,中国政府态度很明确,中国民众对日本"购岛"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希望日本能够了解到中国民众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看中国     
《世界博览》2013,(17):8-11
热点1BBC:70万中国人如何在日本生活其实有很多中国人真的喜欢日本。在日本茨城县,农场主人北岛善德迅速地收割菠菜。他是农场里工作的唯一日本人,除他之外,所有工人都是中国人。过去10年,北岛雇用了不少中国的"研修生"。他承认,如果没有他们,生意将无法继续,因为日本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做这样的工作了。在和来自中国中部贫困村落的年轻人并肩工作的同时,北岛对他的中国邻居产生了新的尊重。北岛称呼他的员工为"研修生",因为他们只能在这里学习居住3年时间。在日本全国,至少有10万中国"学生"在为日本的农场和工厂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日本并居住在这里,这个数字超过了70万。日本人往往会对此表示非常惊讶,因为没想到中国移民涌入得这么快。目前,中国移民的最大群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玄言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此领域研究论文专著不断面世,见仁见智,对玄言诗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和挖掘,这充分说明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得到更多的肯定与重视。学界对玄言诗研究不断向纵深领域拓展延伸,在玄言诗是否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大量的学术史资料,从日本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和资料、以及日本文化和江南这三个问题层次,概述了近20年来日本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17):12
"日本政府一定要想清楚:在钓鱼岛问题上寻衅滋事挑衅中国,不仅损害中日关系大局,更是在伤害中国民众感情。近年,日本大力促进中国公民的对日旅游,促进日中青少年交流,希望以此加深中国国民对日本的理解,增进日中两国国民的感情。但是,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刺激中国,势必前功尽弃,激起中国民愤,引起行动反弹。这种感情伤害的修复,不像更换首相那样快就能愈合。"——针对中日间钓鱼岛问题升温,《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署名文章,希望"日本政府一定要想清楚"。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史上的"中国通",往往被当作日本浪人来看待。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的中国通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然而,通过考辨其历史成因得知,真正的中国通有别于日本浪人,他们是一些精通汉文化的、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该说,只有具备汉学或中国学素养的文人学者,才有资格被授以这种称呼。  相似文献   

17.
中日稻作文化与傩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日本傩是中国传去的,日本傩与中国傩之间有诸多共性,他们都是稻作文化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正1972年9月29日,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自此开始,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日本的电影、动漫、电器、日用品、汽车逐渐地走进中国,一点一滴地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当年,中国人所追捧的是高仓健这样的硬汉,山口百惠这样的玉女,如今却变成了杰尼斯事务所的美少年和苍井空这样的《女神》;当年,人们痴迷的是《圣斗士星矢》、《哆啦a梦》,如今则是《海贼王》当道,各种日漫语言化为中国的网络语言被广为使用。而那些早已占据了中国人生活的电器、汽车、日化厂商,在这四十年之间,既经历了日本"失去的十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又在改革开放之后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几度沉浮。在中日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本刊将盘点最具影响力的日本符号,并讲述那些沉浮在中国商海的日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31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发布会,联合公布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我国首颗探月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