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期间有多位诸侯先后称雄一时,历史上有“春秋五霸”之说。但“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个人,一直众说纷纭。现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春秋时期能称为霸主的又何止五位。“五”可能只是一种虚指,是当时人对于称雄一方的诸侯的惯用称呼。随着时间的转换,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其改革意识,用人理念,人本思想和“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的称霸策略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五霸”之说历来纷繁,前人以为有“三代五霸”与“春秋五霸”之别。实际上,任何一个“五霸”说都不是以某一标准(如主持盟会、天子赐伯等)可以归集的,“五霸”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泓之战中失败,对其失败原因学者多归罪于他的"蠢猪式"的仁义之举.然而历史上亦不乏赞誉之人.他的失败有多种原因,但不可否认泓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作战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戏说"一"字     
万事开头难,"一"字最难写.先说帝王家,再叙众生相.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名戏诸侯,实戏江山,周天子在诸侯中的威信从此一落千丈.明朝崇祯皇帝,原是一个欲有作为的人,误中反间计,错杀兵部尚书袁崇焕,自毁长城,大概是他一生中下得最臭的一着棋.  相似文献   

6.
耿学芹 《科技信息》2007,(34):143-144
春秋后半期,周王室衰弱,诸侯兼并,战事频繁,天下大乱.曾经有"春秋小霸"之誉的郑国已经国势衰微.当时晋、楚争霸,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之间,为两国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7.
一、司马迁的时代背景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这便是司马迁在二千多年前表示了他企图依照他父亲司马谈的志愿继承孔子‘春秋’的精神而重新撰述一部历史记录所下的一个伟大的决心。但自孔子到司马迁作史时代三百七十五年中,中国整个时代,起了剧烈的变化,因为秦的统一中国,就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8.
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不少史学家对楚庄王给予很高的评价。然而,对楚庄王称霸和霸主应具有条件的关系。即楚庄王称霸和齐桓、晋又称霸走的并非同一条路的问题,却没人论及。为此,本又对此作一探讨。关于春秋五霸,虽历来说法不一.但各种史料对越在王和齐桓公、晋文公并列为霸主并无歧义.齐桓公大胆地起用管仲为相,制定了“尊王援夷”的方针策略,他率领诸侯攘夷、狄,抗拒楚国。捍卫华夏文明,理当称为首霸;而晋文公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再次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并在备修公…  相似文献   

9.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新课程强调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把教学课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这意味着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意味着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对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合作和交流,意味着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作过程.新课改带给我们每一位教师一个崭新的工作思路,在几年的教改实验中,我探索总结出了"五步教学法",即"粗读自学"、"细读讨论"、"归纳小结"、"联系实际"、"总结反思",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册"与"典"     
我国古代用于阅读的,主要是竹书。《说文·册部》:"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像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意思是说,长短不一的竹简用两根绳子编串在一起就是象形的"册"了,而"册"的作用是书写天子的符命,即诸侯晋见天子时接受册封的命令。但实际上"册"的书写内容要广得多,并不局限于天子的符命,如《战国策》就是当时用"册"编串而成的一部史书。  相似文献   

11.
先秦文言盛行,无论是行人应对,还是诸子谈辩,均有鲜明的文言特征.先秦文言之风盛起,与周朝推行礼乐之教有因果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文言出现了阶段性发展.从应对辞令可管窥春秋时期的文言风气,"微婉其辞"是应对辞令之文言上的特点,这一特点承载的是尚礼精神.从纵横谈辩可蠡测战国之世的文言风气,铺排其辞是诸子谈辩之文言上的特点,这一特点承载的是尚势精神.  相似文献   

12.
谁在称雄酒坛   前不久,国家内贸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食品日用品高峰论坛上,公布了1999年度全国食品日用品监测结果.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的是,中国酒业昔日群雄并峙、诸侯割据的格局就此宣告土崩瓦解,一个巨头称霸的新格局业已形成;五粮液白酒、张裕葡萄酒、青岛啤酒三个“酒霸“的实力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在同类市场上,其市场综合占有率均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且一举跻身于500强中的前30位领跑队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春秋之前没有将军,管军事的叫司马。由于军队数量小,天子也只有六军,每军2500人。诸侯最多不准超过三军。当时军的统帅叫卿。卿以下称为大夫。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增加兵力。因此,大国诸侯常常有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为"将军",  相似文献   

14.
<正>这句话的原意是:三爻与五爻有相同的功用,但爻位不同: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这是位之贵贱等级造成的。三五阳位,若以阴柔处之,则危险,若以阳刚居之,则能有胜算吗?这一节,继续讲中爻中的"三爻"与"五爻"。"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同功,三与五同互一卦,同样具有阳刚的功能属性。异位,位置不同,一个在三、一个在五,却有天地之别,三失中在内卦,是下卦之级,在臣下之位,属于偏位、卑贱之位;五居中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企先是"广东人""称雄",后来是"温州人""霸道",现如今敢打敢拼的"晋江人"凭借其强烈的品牌意识,攻城掠地,在制鞋、纺织服装、建设陶瓷、制伞等行业异军突起,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6.
《春秋》书诸侯葬后举谥似乎无一定体例,"三传"对此各有阐释。为此,以《左传》文献为依据,结合"三传"的观点,通过对其归类整理、梳理、考析,剔除其不合理之处,认为《春秋》书与不书诸侯葬谥有其独特的书法体例,即以内鲁和同盟为前提,国君之是否礼葬为书同盟诸侯的标准,而吴楚僭越、夷狄和灭国则不论同盟与否均不书。  相似文献   

17.
在春秋中期,随着楚庄王问鼎天下,周天子的威仪彻底陨落,勤王而信天下的“尊王攘夷”战略终于寿终正寝。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楚庄王武力控制诸侯的结盟战略为代表的春秋争霸时代。晋因与楚国的邺战(公元前597年)一役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春秋时代占据霸主地位最长时间的晋的终结。随着晋景公的励精图治,晋国霸业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春秋》所记天子、诸侯、诸侯夫人的卒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春秋葬日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阴阳观,即丧月等级用阳、葬日用阴,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除此,本文还对丧月不计闰、葬日不用疾、卜日先远日等规定进行了探究,对《春秋》卒葬的书写原则及体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对古牂柯的探讨,关涉贵州上古史的定位问题。《管子.小匡》篇最早提到"牂柯"的名称。对于"牂柯"的原始含义,最流行的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系船杙,一是指山的形状。对于"牂柯"的引申义,有人认为是指国名,有人认为是指种族名、地域名。综合考察先秦时期的史料,"牂柯"作为一个诸侯方国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0.
"五缘文化"理论是探讨影响海外华人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其与祖国联系的文化深层因素的理论,其诞生二十年来,为指导学术研究和侨务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族群的代际更替,"五缘文化"理论各要素发生了消长,与文化认同相关的亲缘、地缘、神缘因素出现了淡化趋势,而与经济认同相关的业缘、物缘因素则有加强的趋势.研究"五缘文化"的这一变化,将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侨务资源变化动态,改变工作思路,促进侨务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