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4根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试验,以通用非线性程序ABAQUS为平台,提出了用于模拟预应力连续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受力行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支座负弯矩区板件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等,不仅反映预应力连续组合梁整体性能,还模拟局部效应,深入揭示预应力筋内力变化、滑移效应、内力重分布、板件整体失稳及局部屈曲等复杂特性.通过对模型计算和实测结果的充分对比与校核,表明该模型用于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精细化分析具有较高精度和广泛通用性,表现出良好的数值特性,为研究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值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非线性力学性能,在已开展的预应力组合梁试验系统研究基础上,应用ABAQUS有限元程序考虑了剪力连接件界面传力机制和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加载软化段的全过程加载历程.有限元分析进行了算例比较、试验结果对比,并且开展了正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配筋率、预加力、剪力连接程度等参数分析.所得结果为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预应力效率低、钢腹板易发生局部屈曲等问题,提出了在负弯矩区梁段采用波形钢腹板代替平面钢腹板的混合设计方法.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部分波形钢腹板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受力和变形性能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设计方法充分利用波形钢腹板轴向刚度低、抗屈曲能力强的特点,显著提高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预应力效率和开裂荷载,尤其适用于大、中跨径的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结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3根模型梁试件的单调静力试验,对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施加体外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但试件的延性有所降低;试件纯弯段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增大栓钉间距可以提高试件的极限变形能力,但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不大;试件的抗剪连接程度越低,达到极限荷载时栓钉滑移值越大.结合试验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有效预应力、预应力筋线型、栓钉间距等对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在考虑了预应力筋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为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应力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得到其荷载-挠度曲线,分析表明,预应力的施加使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承载力提高10%左右;考虑交接面相对滑移对预应力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变形的影响,利用弹性分析理论建立了预应力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微分方程,得到了跨中集中荷载、均布荷载及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预应力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两跨及三跨的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提出简化塑性理论,推导出集中荷载下梁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及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给出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确定方法,对比组合梁实测与与计算的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极限荷载及调幅系数,误差分别为7%,10%和20%·  相似文献   

7.
概述组合梁剪力连接件研究与理论模型发展 ,指出剪力连接件形式、剪切滑移效应、剪力连接程度等因素影响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变形、强度、延性等受力性能 ,并阐述现存问题 .  相似文献   

8.
为在理论上对预应力组合梁力学性能有更进一步认识,以数值积分方法为基础,考虑材料非线性,提出钢与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由加载至破坏的全过程非线性分析模式,研制计算程序,对其进行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得到载荷与变形、载荷与预应力增量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组合梁的受力状态一般经历弹性、弹塑性及塑性三个阶段,并且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组合梁的刚度发生过变化,在局部区域出现塑性铰。通过预应力筋与钢梁的变形协调求出预应力筋的内力增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成果为预应力组合梁设计提供理论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5跨非张拉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各受力阶段的分析,研究了配重大小、配重施加的合理范围以及负弯矩区后浇混凝土长度等非张拉预应力技术中一些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卸除配重后,在使用阶段非张拉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及梁跨中变形的计算方法,提出因实施非张拉预应力技术而引起的反向挠度,可通过将卸除配重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滑移与体外预应力对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适用组合梁自振频率计算的静力折减刚度法和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以一根跨径为5 m的钢-混凝土组合简支试验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及换算截面法计算梁的自振频率,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计算得到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自振频率更接近于实测值,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和换算截面法计算得到的梁的自振频率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当体外预应力值为100 k N时,换算截面法和静力折减刚度法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19.3%和7.9%,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误差则仅为2.9%.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两片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静载全过程试验研究 ,使其中一片受正弯矩作用 ,另一片受负弯矩作用 .分析了荷载 -变形关系、截面应变分布、界面相对滑移以及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量变化规律 ,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  相似文献   

12.
探究剪力连接程度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混凝土和钢梁的界面的剪切滑移、截面刚度、挠度变形、极限强度等受力性能的影响 .试验选用栓钉剪力连接件 ,设计 3根不同剪力连接程度的预应力组合连续梁 ,采用跨中加载集中力 ,探究预应力组合梁静载受力全过程受力特性 .  相似文献   

13.
体外预应力技术在结构加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为了全面分析体外索各种线型布置下体外预应力梁的动力性能,运用结构动力学知识给出了较为精确的体外索非对称线型布置的体外预应力简支梁自振频率计算公式.Ayaho Miyamoto等人给出的只适用于体外索对称线型布置的体外预应力梁自振频率计算公式在取相应的对称线型系数时,经验算,与其是一致的,因此体外预应力自振频率计算公式得以修正和扩充.  相似文献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介绍国内外叠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应用及研究成果,分析这种组合梁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各种最新研究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加强钢-混凝土间的锚固、纵向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以及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是叠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发展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的新型组合梁加强了钢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提高了结构的抗剪能力及抵抗变形的能力,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及抗火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剪力连接程度的影响,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建议的模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截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截面优化可提高其自身的性能、节省材料.结合设计规范,建立了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两类截面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并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一简支组合梁截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很好的优化效果,数值结果表明优化数学模型正确、算法有效.该方法可应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程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预应力与固有频率间的关系和影响固有频率变化的因素,对3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分级施加预应力并进行动力测试,然后使用MATLAB软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刚度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自振频率受支座约束形式和体外预应力筋偏心距与布置形式的影响大于预应力自身对频率的影响,预应力效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固有频率总体上随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大;经过刚度修正后的公式能较好的反映自振频率随预应力的变化趋势,一阶频率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得很好;二阶频率的计算值和试验值误差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三阶频率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失真,缺乏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