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在维新过程中,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初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在工业化过程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了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富国强兵”。  相似文献   

2.
福泽谕吉是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劝学篇》详细介绍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教育振兴方案。《劝学篇》以人权、教育平等为至上理念,倡导依靠教育促进日本经济振兴,使日本早日进入近代化的快车道。重读《劝学篇》,有助于从新的角度为当今中国的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之重视教育,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代。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日本是怎么使用这笔赔款的?明治天皇说:“这笔赔款一分钱也不许瞎花掉,全部用来办教育,办小学,就是在最偏僻的农村也要办一所象样的小学。”就这样,日本用这笔钱奠定了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是其“拿来主义”。另外,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性格。虽然不擅长发明创造,日本人却善于学习、吸收、消化并革新他人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日本属于新兴、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前在各方面均大大落后于老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尽量减少耗资、耗时的基础研究投入,学习、吸收、消化别国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后发利益理论的应用,这绝不是投机取巧,无可厚非。本文以明治维新、《海国图志》等为例分析了日本民族这方面的特点,探讨与日本民族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对“明治维新”性质问题的各种不同的看法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在世界近代史中,确是困难问题之一。这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明治维新”发生的时代,在国际上正是处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举向亚洲各国侵入、争夺和扩大殖民地,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初步醒觉,纷纷发动斗争,给侵入者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到了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大陆政策”觊觎中国西藏,他们采用的伎俩:一方面拉拢宗教上层人物,培养亲日“感情”;另一方面以“留学生”“朝圣”“学经”等名义,派遣间谍,从事侵略中国西藏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9.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把教育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这些教育改革在促进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对日本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治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起步,经过“自由民权运动”,加快了政治现代化的步伐,而1921年-1925年的“大正民主运动”,却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大正民主运动使日本藩阀势力最终退出了政治舞台,产生了普选制度,日本政党政治也初步建立,其在日本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对外的战略目标不仅要征服中国,而且要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而独占“满洲”则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所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企图得逞,并将“满洲”作为继续扩大侵略的重要基地,以期逐步达到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就有了文化交流。从历史上考察,中日文化交流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以明治维新划线,在此之前主要是日本学中国,在此之后则又是中国向日本学习借鉴。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在两国的文字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着双方文化的发展。本文拟从中日文字之交这一侧面来反映文化交流的状况,并从中得到若干启示。一日本原先没有文字,据《古语拾遗》记载:“(日本)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所以,当汉字输入日本以后,便以汉字作为书写工具。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可上溯至东汉光武帝年间。建武二年(…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后,日本即着手以英、德等国为模式,建立现代文官制度。1887年,日本公布《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采用文官考试制。1893年又公布《文官任用令》,规定除敕封官外,一般官吏均需通过考试方可录用。日本宫吏制度从此走上近代化轨道。但此时的文官制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明治宪法第10条规定:“天皇定行政各部之官制及文武官之俸给,并任免文武官”。《宫吏纪律》规定,官吏对天皇“必须以忠顺勤勉为主”。人们称这种仍含有封建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运动时期明治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及调整改革措施的研究认为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是日本现代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它为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对日本政治体制向现代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说 ,明治维新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而且将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推进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的民族心态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日本的民族心态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君临 《科技信息》2009,(20):125-125
日本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这两次社会变革都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比较这两次社会改革可以看到两者有很多的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对改革后的社会性质的判断——说法众多,无法定性。分析原因可以看到,外来文化这个因素的存在对日本社会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琐记     
日本文恐怕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杂的文字了。日本的汉字是从我国去的,所以有一个时候,日本人开口闭口说和我们同文同种。明治维新后,因和西方人接触渐多,还采用了若干荷兰字、法国字、英国字和德国字。战后经过美军长期的占领,说话写文夹美国字(英美两国虽同属英语国家,但英国人决不承认美国人自己杜撰的许多怪字为英文)又成为一时风尚。到今天,日本人每开一次口或每执一次笔不用上几个美国字就好像不能表达意思似的了。这种心理和我国解放前一些“高等华人”之满嘴英文者大致相同。不过这种现象在那时的我国也只限于少数“高等华人”,而且只用之于口而不笔之于书,这和今天日本之普遍应用是有些差别的。例如我们现在所要谈的“剥司”这个字就是从美  相似文献   

18.
日本之有今天,受赐于明治维新至深。今天日本的每一项新的成功,都逼使历史学家回过头去对明治维新作一次更新的估价。明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各个领域的改革,整个社会体制的改革,无疑是应该吸引史学工作者注重的。而易于为人们所忽略的是在这些有形变革浪潮之深层疾行着的——人的求新意识及其汇流而成的社会一般心理。这是一些心理深层的冲动和意欲,它是无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忠”——武士道和日本精神的价值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之一,它像水、像火、像空气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忠”是日本最高伦理道德,是武士道和日本精神的价值核心。1192年以来,尤其是明治维新至今132年的历史表明,“忠”在日本有着举世无双的物质化能量。统治者对“忠”的恶用,“忠”成了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侵略政策的杀人屠刀;统治者对“忠”善用时,“忠”则成了日本成功之路和经济奇迹的民族底蕴。一、武士道是“忠”的宗教日本封建社会的武家政治时期,“忠”在武士的名誉训条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1],是武家社会占首要位置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