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完善全民环境宣传教育机制,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是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小进 《天津科技》2013,40(1):38-40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追求要求建筑业改变既有的发展方式.近年来,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天津作为直辖市,其绿色建筑发展在国内起步较早且发展也较快.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以及绿色建筑在天津的开展情况,并以中新生态城内的某绿色生态办公楼为例介绍了绿色建筑的部分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汪瑞侠 《科技信息》2010,(35):307-307,31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它以无碳、低碳能源为基础,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最佳体现与首选途径。皖北煤电任楼煤矿作为全国煤炭行业的大型企业,在高碳行业的煤炭生产中始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低碳运行,其宗旨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要进一步完善阶梯电价、行业准入标准等政策机制,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1月17日,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称,要进一步完善阶梯电价、行业准入标准等政策机制,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苏波指出,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工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从工业化进程趋势看,必须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工业绿色低  相似文献   

5.
雅利 《太原科技》2010,(6):34-36
绿色转型,核心内容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就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相分割的发展形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形态的转变。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对于科学把握形势发展要求、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太原的绿色转型是如何定位的?太原绿色转型的实践特色体现在哪里?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市情与发展研究室负责人范富。就全国上下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践中,太原是如何有效地推进推进绿色转型的?  相似文献   

6.
<正>徐匡迪: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走向绿色、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亦将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与贡献。牛文元: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要开展近零碳城镇示范项目建设,零碳发展由此成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近零碳排放"是介于低碳排放和零碳排放之间的低碳发展阶段;而"近零碳城镇"则是综合利用各种低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以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绿色经济,2010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讲到"中国立法机关将加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由此可见绿色经济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低碳经济强调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最大程度减少高碳能源消耗,比如,煤炭石油等资源,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于我国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控制环境污染,推进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该文从低碳经济的理念出发,分析了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环境成本管理的策略,旨在为文献的相关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许尔明 《科技资讯》2011,(18):245-245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途径。纺织印染行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与发展也到了关键环节,必须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我国纺织印染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实现纺织行业战略目标的转变、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材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和倡导绿色理念等将是未来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推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碳中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低碳技术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低碳技术创新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低碳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为直接效应,存在积极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考虑细分类别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现阶段中国实现绿色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专家     
《广东科技》2013,(1):17-18
发展绿色低碳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正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既是中国顺应全球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十二五"是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  相似文献   

14.
陈杰  郭晨 《科技信息》2010,(36):I0031-I003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消费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内涵特点,其后阐述了低碳经济与绿色消费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践行低碳发展理念是实现经济高质量的重要前提,绿色创新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2003—2019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城市绿色创新角度对低碳试点政策这项准自然实验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此外,政府战略引领、创新资源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低等级城市,该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21世纪初期的低碳经济,以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低碳化发展为核心。概要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成就,指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绿色转型升级,节能减排降碳成效显著,植树造林和循环经济发展降低了碳强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激发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活力,在分析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把经济结构优化作为重要任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努力方向,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碳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矿山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运行低碳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开采,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时时刻刻的运用于矿山中。本文就如何运行低碳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祁芸 《奇闻怪事》2011,(12):1-2,54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的能源开发。本文从介绍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洪冰 《厦门科技》2021,(3):7-10
2020年12月30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特点及存在...  相似文献   

20.
项目是工业化的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项目成为必然。项目是提升经济价值的一种主要方式,以项目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