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的确认和研究, 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研究中的关键内容. 由于受到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直没有发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稻田遗迹.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识别了可能是稻田遗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胶州赵家庄遗址稻田遗迹土样的植硅体, 结果证明该遗址保存有4000年前的稻田. 这是中国北方首次采用系统的植硅体分析方法确认的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 对于东亚地区水稻东传路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62,7(1):48-48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已经出版了,这是我国科学事业中的一件喜事。这本书不仅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淡水养鱼的基本经验,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水产事业和水产科学技术方面的大跃进。可以预言,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稻(Oryza sativa)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驯化,在中国境内已发现大量稻作遗址.目前稻作史研究均是根据形态如小穗轴等来进行驯化进程分析,至今尚无利用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报道.本研究对来自3个考古遗址(浙江田螺山遗址、江西新干战国粮仓和浙江湖州毗山遗址唐代文化层,年代分别为7000,2400和1200BP)稻作遗存进行了DNA提取,PCR克隆测定了4个基因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每个遗址均发现2个以上的水稻基因型,表明当时的种质尚处于混杂状态.与来自亚洲栽培稻以及野生稻的比较分析,发现至少一个古稻基因型在栽培稻中可能已丢失,同时本研究稻作遗存可能为粳稻类型,或当时可能尚处于籼粳稻混种或籼粳分化不明显状态,但粳稻类型占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驯化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基因型分化.在田螺山遗址稻作遗存中还发现与无患子目、蒺藜目和十字花目植物高度同源的序列,这与遗址发现大量楝树遗存以及南方常见田间杂草芥类等植物遗存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徐纪昌 《科学通报》1964,9(8):742-742
中国气象学会于1964年5月15—21日在苏州市召开了全国农业气象专业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各有关单位代表55名,列席23名。会议共收到论文189篇。大会除作了10篇综合报告外,还在会上宣读了37篇论文。这次论文集中地反映了近几年我国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成果,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物气象方面:这方面是这次会议论文中最多的,包括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和油菜等其他作物,对这些作物进行了不同品种、各生长发育期和产量的气象条件的鉴定工作。尤其对水稻防止烂秧、培育壮秧、小麦冻害、棉花冻害、棉花  相似文献   

5.
“人工栽培群落”之说是基于国外“石油农业”的得失辨析提出的。它源于自然植物群落,并吸取了我国传统的作物复种以及间、混、套作经验。它对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人工栽培群落初探》一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吴三保 《科学通报》1965,10(6):564-564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2—1963年间在天山定位站有关冰川和水文实验观测的研究成果。全书共收入比较优秀的论文14篇,按其内容可分为冰川和水文两部分。冰川部分计有论文10篇。水文部分论文3篇。此外,书末还附有“冰川和冰绿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法的初步探讨”一文及万分之一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地形图”一幅。  相似文献   

7.
孔乡 《科学通报》1957,2(22):702-702
由我国农业部主持的中国稻作科学技术会议,于10月7日至12日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交流稻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技术经验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除我国稻作专家、教授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外,还有苏联、朝鲜、越南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杨守仁 《科学通报》1962,7(6):49-49
“中国水稻栽培学”是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决定编写的九种农业科学理论著作之一,是一部将近80万字的巨著。它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作为本书的编写者之一,谨略陈所见,祝贺它的出版,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大家商议。一本理论著作应当具有充实的内容,有一定水平的分析,并具有系统性,在这些方面“中国水稻栽培学”都是比较成功的。它既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过去多年的研究成果,如稻种的起源演变、品种分  相似文献   

9.
吴洵 《科学通报》1965,10(12):1128-1128
本书是中国园艺学会1962—1963年年会上有关茶叶的18篇论文报告,按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茶树遗传驯化及良种繁殖等方面的,解放以来,我国各茶区对茶树良种的需要十分迫切,各地对茶树良种北移南迁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茶树南种北移与北种南迁”一文,对湖南长沙地区引种云南大叶种与陕西槠叶种的研究,由实践出发,从理论上概括了茶树引种繁育方面的问题。第二部分是有关茶树栽培、茶园管理方面的,其中,“论目前我国旧茶园改造”一文,分析了我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64,9(7):646-646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中国物理学会于1964年4月3—1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声学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18名代表。会议收到报告146篇,其中10篇为综述报告。会上分五个小组,宣读论文134篇。这些论文涉及内容广泛,质量也较高,会议认为上述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声学研究工作现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工作。超声学的研究,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簧片哨的系统研究成果,在生产中已有初步应用。在超声  相似文献   

11.
褚承祖 《科学通报》1965,10(11):1026-1026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材料委员会于1965年8月24日至9月1日在天津召开了利用工业废料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80位代表和一部分列席人员。会议共收到论文137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近几年来科学研究成果、生产经验和设计应用经验。会议围绕着国家建设与建筑业技术改造任务,充分交流与讨论了十多种制品的技术关键问题和发展途径。一、蒸养粉煤灰制品方面 1.关于材性问题。会议交流了各地近两年来对收缩性进行的许多工作。代表们认为,收缩主要是干燥失水收缩和碳化收缩,各具不同特点。干燥收  相似文献   

12.
东升 《科学通报》1964,9(11):1024-1024
中国电子学会与中国物理学会于1964年7月10—18日在青岛市联合召开全国第二届磁学与磁性材料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146人。会议收到论文和工作报告170篇,宣读了141篇。内容涉及软磁铁氧体、矩磁铁氧体及磁性薄膜、微波铁氧体,金属软磁及金属硬磁材料等方面的工怍。软磁铁氧体的研制和微波铁氧体的工作,较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最早生产、研制的金属磁性材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的概貌。许多工厂在新产品试制方面也有很大成绩。例如大型  相似文献   

13.
胡均榮 《科学通报》1963,8(8):72-72
陸啟鏗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我国数学家历年来在多复变数函数論的研究中有着显著的成就,并具有某些独創的特色,其中1957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在华罗庚教授所著“多变复数函数論中的典型域的調和分析”一书中,已有詳細的論述。本书则着重对此后几年在几何函数論方面发展的成果进行系統总結,进一步反映了我国数  相似文献   

14.
陈沛云 《科学通报》1965,10(7):653-653
中国物理学会于1965年4月19—2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半导体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部门、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85个单位的代表167人。会议收到论文和工作报告161篇,宣读了129篇。这次会议涉及内容较广泛,质量也较高,代表们认为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半导体研究工作的现状。综述会议论文,可概括以下三方面: 1.半导体物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论文的内容涉及到寿命的测量和研究、表面物理、能带和  相似文献   

15.
陈沛云 《科学通报》1965,10(9):833-833
中国物理学会于1965年6月28日至7月6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光谱学、波谱学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部门、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51个单位的97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和工作报告82篇,宣读了75篇。这些论文涉及的面较广,质量也较前有所提高。代表们认为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光谱学、波谱学研究工作的现状。这次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一、光谱学自1958年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以来,无论从队伍、设备和工作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次会议在光谱学方面的内容涉及的面颇广,有仪器及光  相似文献   

16.
天上的街市     
1980年,我为当时的青少年朋友写了一本书,名叫《星星离我们多远》。这本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有不少人认为它的“序曲”写得很精彩。所以,今天我又对这篇“序曲”作了一些修改,重新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06,51(5):518-518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水稻经典遗传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和基因组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进展以及发展方向,侧重实用性,反映了作者在超级稻育种和水稻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等方面获得的突破.全书共6章,各章节既前后呼应,又独立成章,是一本涵盖水稻遗传、基因克隆及品种选育等多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发表了两篇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一篇是关于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介绍了作者洪加威同志近年来在这领域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所获得的成果。作者还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颇具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马俊如 《科学通报》1963,8(1):61-61
全国第二次半导体学术会議于1962年11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共收到各方面的学术論文报告100余篇,在会議期間共宣讀了86篇。这次会議反映了几年来在党的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科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从宣讀的論文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半导体工作的某些方面,有了比較显著的进展,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兰鸿第 《科学通报》1980,25(17):805-805
我国是稻作最早的国家之一,栽培区域广达35个纬度,约有四万个各感光类型品种、这为我们研究光照农业气象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近十多年来一些同志对此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在文献中我们曾提出暗长积量概念:“水稻光照阶段内的每日暗长之和称暗长积量,水稻只有满足该品种所需要的暗长积量时,才能完成光照阶段”.并且建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