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娄臻 《科技信息》2013,(2):226-226
古代力学作为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梁启超著《墨经校释》、钱临照先生(1906~1999物理学家、教育家)著《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等开创了我国先秦力学研究的大格局。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将力学的产生与发展结合先秦社会思想进行一些自主探讨,正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启发而完成。  相似文献   

2.
先简述1991年及1998年作者推证不能由青铜器物之组成判断《考工记》之规定是否可信,并由器物与车轮等的尺寸不符《考工记》之规定而讨论《考工记》成书年代和实用价值.再检讨1998年后新收集有关戈、剑、钟及车轮等的尺寸,补充了殳之柲长的数据.发现均与《考工记》不合,而可说明《考工记》并无“手工业技术规范”的作用.又推想成书大约在秦始皇亲政之后.  相似文献   

3.
先简述1991年及1998年作者推证不能由青铜器物之组成判断《考工记》之规定是否可信,并由器物与车轮等的尺寸不符《考工记》之规定而讨论《考工记》成书年代和实用价值.再检讨1998年后新收集有关戈、剑、钟及车轮等的尺寸,补充了殳之柲长的数据.发现均与《考工记》不合,而可说明《考工记》并无“手工业技术规范”的作用.又推想成书大约在秦始皇亲政之后.  相似文献   

4.
王琦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28-128,130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设计思想,和谐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精神,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制造,对现代产品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考工记》中的和谐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秦时期的手工业产品制造技术所作的经验总结上,当时的手工业产品制造围绕着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与现代产品设计处理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关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手工业生产专著,其中就车制论述颇多,一些疑惑也随之而生.刘广定教授比较了《考工记》所记载的“轮径/牙围”值与秦陵出土的一号铜车该比值,从而推断《考工记》成书于秦代.此说值得商榷,因为该车车制上其他多项并未符合《考工记》之规范.还讨论《考工记·轮人》中“量其薮以黍”的解释,认为其意应该是用黍测量车两毂中空的容积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考工记》中科技记载来探索《伐檀》的主旨,说明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能够进行交叉研究.首先,根据《考工记》在周代车轮制作及其检验过程与水密切相关,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古代车轮制造者-"轮人".其次,根据《考工记》中关于古代社会分工的相关记载,说明周代"百工"的特殊社会地位,从而表明《伐檀》中的"君子",即"轮人"是无需从事耕作和狩猎的.第三,根据《考工记》中"周人上舆"的论述和关于车辆制造特别是车轮制作的详细记载,说明"轮人"对社会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伐檀》的主旨不是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而是对"轮人"劳作和生活的赞美.最后,建议在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交叉研究应是双向的,即不仅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科技史的信息,而且以科技史成果来探讨古代文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我们发现,《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有两种层次关系,即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弓矢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并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墨经》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科学著作 ,从中选择了三条光学经文 ,详细地进行了研究 ;这三条经文讨论两面平面镜的成像、凹面镜成像与凸面镜成像的规律。研究《墨经》对于科学研究及中国先秦科学史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工记》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考工记》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工艺规范及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并探讨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工艺美学观仍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墨经》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科学著作,从文选择了三条光学经文,详细地进行了研究,这三条经文讨论两面平面镜的成像,凹面象成像与凸面镜成像的规律,研究《墨经》对于科学研究及中国先秦科学史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长期以来对中国古耕具“耒耜”的一种误解。古籍《周礼·考工记》所载,弯曲如“S”形之木耒,并非锹、镐之曲柄,而是一种“原犁”,一种没有犁辕的,以绳索牵引工作的“无辕古犁”。它是由锹到犁的过渡农具。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角弓制作与习射实践,发现《考工记》"弓人为人"里的"合九而成规"(即"成规法")可以重新解读,认为其意并非9张角弓在上弦时首尾相接组成一个整圆,按郑玄及贾公彦的注释可以推理出其本意是指在角弓下弦后的反曲状态,但依据这些注释所给的数量关系和实际效果相比较,发现这种后人的注释仍有不切实际的内容.因此推断《考工记》中的"成规法"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用以界定天子、诸侯和士兵的一种礼制规范.  相似文献   

13.
新蔡楚简所记量器"鬴(釜)"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蔡楚简中有一批简是颁发某种物品的记录清单,这种物品是用几种大小不同的量器进行计量的,其中容量最大的一种叫做“”。“”应该读为《考工记》中栗氏所为的“鬴(釜)”,简文所记“鬴(釜)”的重量与《考工记》相合。这说明“鬴(釜)”并非像过去所理解的是齐国特有的量器。  相似文献   

14.
石染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工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矿物颜料的利用.从考古发掘的先秦两汉石染织物和历史文献记载的有色矿物,表明石染在服饰上以涂染为主,《考工记·钟氏染羽》记载的矿物染料胶体研磨工艺为浸染奠定了基础.石染染色具有象征与装饰的功能,对色牢度要求并不高,从而使之在古代织品的染色上占有一席之地.优化石染工艺,发挥石染别致化的染色特征,是呼应服饰染色天然环保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规和矩是我国古代的两件器具,一般都认为分别是画圆和画方(画直角从而画矩形——当然包括正方形)的画图工具。其实,在古代,规和矩不仅是画图工具,而且还是校验圆形·和方形的器具。古籍《周礼·考工记》等均载有“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说法,在《诗经小雅·沔水序》里郑玄注称:“规者,正圆之器也。”我国古代“正物之器不独规也,规以  相似文献   

16.
1877年~1879年,法国军人雷诺运用优先数使绳索规格由425种简化成17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优先数系列。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标准总汇《考工记》,记述了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具体运用。虽然当时的数系概念及其应用还是原始的和初步的,但却比法国人首次研究并应用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1877年早了约2300年~2600年。由此可证,《考工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应用的技术标准文献。  相似文献   

17.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其创始人墨翟既是哲学家义是科学家。这个流派的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直接从事生产劳动和科研活动,闪而,在墨家代表著作《墨经》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反映了这一学派的科学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首先,《墨经》记载了时空现象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际的弓箭制作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重新解读和对比了《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和《大清会典事例》中的相关内容,揭示了中国传统弓箭的制作技艺和时代特色,并在一些技术问题上提出新的观点,从而为发掘和恢复这项传统文化提供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墨经》中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方法利用《墨经》逻辑学中的而非现代逻辑学中的定义方式来分析《墨经》中的数学概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定义法在《墨经》中用得非常普遍,《经上》篇几乎完全是各类定义的汇集,运用这样的逻辑方法,《墨经》对许多数学概念都下了明确的定义,从而使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第一次出现了理论的萌芽。结论《墨经》对数学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其逻辑学是中国古代几何学理论形成的思想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0.
《考工记》中"舆人"篇所载的内容,不但具有实践性,而且富有理想性。特别是感觉标准,它的提出使古代造物评价更加简便和科学。这对现代设计和评价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