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代汉语修辞词语的特征是与其邻近词汇现象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首先,修辞词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其词义带有与生俱来的修辞味;其次,修辞词语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是综合型的,其词义引申具有简洁性,此外还具有缤纷的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2.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既不乏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修辞语义是具体的、个体的、临时的,而语言意义则是抽象的、全民的、稳定的;语言意义是修辞语义形成的基础,修辞语义则是具体语境和特定语体规制下语言意义的修辞化变异。  相似文献   

3.
“连类举似”和“互映相发”,作为钱锺书文学批评的一种阐释策略,指的是通过对具有互文关系的文本(话语)的发掘、呈现与思考,来进行意义的解释与抉发。这种以现象的聚合来最大程度地显现意义的做法,具体而言可分为自显自明、以诗解诗、互文归纳、修辞分析等类型,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完全可以和西方互文性理论的互文阐释思想相互比照与对话。  相似文献   

4.
李悦 《科技信息》2007,(8):125-125,107
And连续反复修辞涉及连贯性、逻辑语义关系、修辞意义和语用意义等因素,对其意义翻译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研究它的翻译方法有益于探讨其翻译模式,寻找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5.
文学原作中的意义可简单分为两类:字面—语言意义和意蕴—人文意义。人文意义主要是指蕴含的精神意趣、情趣、事趣、理趣和社会意义(广义上的社会意义)。人文意义包括附加伴随意义和利奇所说的联想意义等。联想意义中的社会意义,在文学作品中通常具有社会—修辞色彩,可名之为社会—修辞意义,译者应悉心识之并予以传达。  相似文献   

6.
词的联合意义即词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与词的理性意义相对而言的。把词义研究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领域之中,将会使词义研究及运用进入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本文试从修辞这的角度论述词的联想意义的产生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同语式”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反复形式——主语和表语同语反复。表语是对主语的一种隐含的、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说明和解释。形似简单的“同语式”结构具有丰富的语用内涵和重要的修辞意义。相对而言,英语“同语式”的构成受到语法因素的制约,结构单一,表现力不及汉语。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中,出于表达的习惯、口吻的轻重或修辞的需要,否定的句式传递的可能是肯定的意义。英语中这种表肯定意义的否定句是中国学生语法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重点从形式和语义的角度对这类语言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原  陈达 《科技信息》2011,(34):38-39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文学作品中往往使用多种修辞手段,而修辞同样具有意义,在译文中也要得到再现。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修辞意义在译文中的再现,旨在肯定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成语篇微观结构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句子 ,它们在语篇中具有特殊的修辞意义。语篇意义的传递离不开组成语篇微观结构的语音、词汇和句子及其所传达的修辞意义。这种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不同的语篇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作家、评论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文学手段,但日常生活中,也到处可发现隐喻的影子。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丰富的隐喻现象,并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出鲜明的共性与个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和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语言的了解和认识已不能只局限于字面涵义,而应当更多挖掘其丰富且更为深刻的修辞及文化意义;另外,隐喻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用地道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表达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动词名词化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动词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不是动态意义的消失,而是一种动作状态的转化,是由动作而动作化的过程,即由人或事物的动作转化为动作状态,从而获得名词的语法功能。动词名词化是语言体系自身的一种的转化与调节,是服务于表达的,从其动态意义上来看,动词名词化符合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形象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4.
修辞的最高境界是修辞的“化境”。这种“化境”是指修辞主体运用修辞技巧已达到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地步,再也感觉不到自身在刻意运用修辞技法。同时,修辞接受客体也感觉不到修辞主体运用技巧的痕迹。要达到修辞的“化境”,必须达到天然自成的反映生活和修辞主体情感的“真”;修辞与语音、语境、语体的“谐”;修辞主体对修技巧的一种独特感悟与运用的“灵”;修辞语言清新自然言简意丰的“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心理问题的结构语义和话语修辞意义建构的分析,探讨了主流实证心理学一直忽略的有关心理问题的意义发生与构成机制,以此为心理学揭示一个新的人文侧面,强调人文视域对主流心理学实证霸权的矫正作用,以有助于回复心理学人文—实证取向之间的平衡关系与辩证张力。  相似文献   

16.
语义修辞是中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修辞方法,语义修辞同语汇系统的语义有密切联系,主要研究语词的具体意义,即语词运用中的意义。包括本义修辞、同义修辞、精确义修辞。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简练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书评《“广义”的意义一(广义修辞学)的价值与局限》的反批评,指出试图以修辞研究的横向展开来否定修辞研究的纵向延伸,无助于修辞研究的蓬勃发展,从而呼唤实事求是的修辞批评。  相似文献   

18.
语篇阅读是一种社会行为,是读者在语篇情境中对其意义重构的过程,其行为目的是理解语篇内容。从新修辞学的受众观以及知识构建观来看,语篇阅读可以看作是一种意义构建的修辞行为,表征为读者对语篇内容的"修辞再发明"过程,体现了读者对语篇意义主动重构的行为过程。修辞再发明是语篇阅读修辞性之根本所在。语篇阅读的修辞性表明,相对作者的语篇生成过程而言,读者的语篇阅读行为更为重要,对语篇阅读修辞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阅读行为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英汉航海习语的研究对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英汉航海习语的文化意义呈现出个性和共性,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往往不同。准确把握习语的文化内涵并进行适当的喻体转换,方能实现英汉语义和修辞最大程度上的“等值”翻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针对普通本科二年级英语中等学生,测试语境类型对修辞构式的启动效应。从启动反应上来看,解释性语境对修辞构式的启动反应最强,其次是推理性语境,再其次是中性语境;从启动速度上来看,由快到慢依次是:解释性语境、推理性语境、中性语境,其中未修辞体和修辞体均显现和未修辞体隐现、修辞体显现这两种修辞构式的启动速度较接近,而未修辞体显现、修辞体隐现的启动速度幅度变化较大。影响修辞构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为语义透明度不高和对隐现修辞体的忽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设置不同语境进行分级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修辞构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