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致病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2.
青枯假单胞菌野生型菌株的运动性和趋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抑制姜瘟青枯假单胞菌的木霉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筛选得到一株可有效抑制姜瘟青枯假单胞菌的木霉菌株SMF2(Tricoderma spp SMF2),证实其胞外分泌的抗生素--木霉素是抑制姜瘟菌生长的主要物质,该物质对热稳定,固体发酵是培养木霉制剂的有效方法,并对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分离自花生的茄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T2015的一段4.5 kb DNA中ORF2和ORF3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中.ORF2和ORF3 DNA序列与GeneBank同源性比较分析和T2015及其突变体T2136(ORF2)、T2135/R(ORF3)、T2135(ORF3极性突变体)和互补株T2136/R(ORF2)、T2145(T2135)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SDS-PAGE带型比较分析表明:ORF2参与LPS完整的核心的合成;ORF3编码产物在LPS完整的生物合成中起脂质A核心区—O-antigen连接酶作用.菌落形态和植株实验结果表明LPS与病菌菌落形态和其对寄主的致病性有关,而与其在非寄主上引起过敏反应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5.
用野生型青枯菌(fy7)及其胞外多糖缺失型(APT)和胞外蛋白缺失型(DF7)分别作用于青枯菌易感花生品种鄂花4号和抗性品种中花2号的悬浮培养细胞,等电聚焦分析处理后的花生细胞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FAST)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fy7诱导12h时鄂花4号的3种酶都有变化,24h时只有中花2号有新POD带出现.APT诱导12h时只有FAST有变化,24h时POD和cYT均有较显著变化.DP7诱导12h时只有FAST有变化,24h时只有抗性细胞有新POD带出现.  相似文献   

6.
茄青枯假单胞菌T2015致病相关基因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离自花生植株的茄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T2015的Tn5-lacZ插入突变体T2135是极性突变体.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首先构建了同一操纵子中ORF2的表达质粒pGX6191,并进行生物学验证,然后采用三亲本结合技术导入极性突变体T2135,得到茄青枯假单胞菌T2015中与致病相关基因ORF3的突变体T2135/R.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长春市南湖天然水环境中生物膜优势菌种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镉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镉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等温方程,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镉的动力学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的一级反应模式.而铅的存在会影响对镉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紫外照射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正突变菌菌株B2,并对其形态,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脂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本B0,菌株B2产鼠李糖脂产量大幅度增高,从0.82 g/L增加到2.71 g/L。菌株形态为杆状菌。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甘油30 g/L,酵母膏2 g/L,微量元素5 m L/L。研究结果表明从重金属含量高的制革污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可显著提高产鼠李糖脂产量,并进一步确定诱变后的菌株产鼠李糖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鼠李糖脂的量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据对转转子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民获得39株胞外多糖突变休的3种胞外酶活性和在含2%葡萄NYG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的检测结果,将突变株分成5种类型。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们的突变位于基因组中的8个不同的位置,其中1个位于已鉴定的rpf调控基因簇。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以生物素标记钙调素为探针的凝胶覆盖技术检测动物体液中胞外钙调素结合蛋白(CaMBP)。证明了动物中普遍存在胞外CaMBPs,为胞外钙调素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2.
选取小孔硬孔菌、硬毛栓孔菌、二年残孔菌、银杏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为菌种,发酵制得了5种多孔菌胞外多糖(EPSⅠ~Ⅴ)并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抑制自由基氧化DNA及捕获自由基反应探究了5种EPS的抗氧化性能和还原能力,对比确定了不同多孔菌EPS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5种多孔菌EPS均能够抑制自由基氧化DNA并捕获自由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转座子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菌所获得39株胞外多糖突变体的3种胞外酶活性和在含2%葡萄糖的NYG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的检测结果,将突变株分成5种类型。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们的突变位于基因组中的8个不同的位置,其中1个位于已鉴定的rpf调控基因簇  相似文献   

14.
周琳    覃映雪    黄力行    马英    徐晓津    林茂    鄢庆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333-338
为了研究大黄鱼源变形假单胞菌胞外产物的致病性,在内脏白点病的高发温度(18 ℃)培养大黄鱼的病原菌——变形假单胞菌,利用玻璃纸覆盖平板技术制备其胞外产物,测定不同温度(低温不致病温度12 ℃、高发致病温度18 ℃和高温不致病温度28 ℃)下其胞外产物的酶活力.结果显示:变形假单胞菌胞外产物的淀粉酶、丝氨酸蛋白酶类、天冬氨酸蛋白酶类、类胃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卵磷脂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比较大,28 ℃条件下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12 ℃或者18 ℃时的酶活力;半胱氨酸蛋白酶类、氨肽酶的活性和溶血活性受温度影响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变形假单胞菌胞外产物是其致病因素之一,但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在特定温度(16~20 ℃)下高发并非是由于胞外产物在该温度下的活性较高.该结果增进了对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荧光假单胞菌GcM5 1A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一种致病菌。在GcM5 1A的培养液中发现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时显示很强的毒性。通过对其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温度为35 ℃,最适pH为4.0。在15~35 ℃、pH为6.0~9.0范围内,酶活保持相对稳定。NH2OH·HCl和KCN对酶活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88 %和57 %,而NaN3对酶活的抑制作用只有15 %左右。Ca2+、Mn2+ 和Fe3+对其活性有增强作用,但是Hg2+ 和 Zn2+却有中等的抑制作用。KCN 和NH2OH·HCl抑制其酶活性分别达57 %、88 %,而NaN3的抑制率仅为15 %。吸收光谱显示该酶在406 nm处有一个Soret峰,加入1 mmol/L Na2S2O4后,吸光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Soret峰没有显著移动。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不同青枯菌生化型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供试9个青枯菌菌株在TTC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纯化,移植于扩繁培养基上培养,根据Hayward划分青枯菌生化型的标准,将其分别接种在含糖、含醇化合物的鉴定培养基上,观察其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氧化利用能力从而对其归类划型.由于不同生化型的青枯菌对3种糖、3种醇化合物的利用情况不同,因而可根据培养基颜色(pH)发生的变化来确定供试菌株属于哪一个生化型.结果表明:9个供试青枯菌菌株分别属于5个生化型,即生化型Ⅰ、Ⅱ、Ⅲ、Ⅳ、Ⅴ.其中大部分属于生化型Ⅰ,它们是DA1、DB1、DC1、DD1,占44.44%;UW551和P041属于生化型Ⅱ,占22.22%;T032属于生化型Ⅲ,ZO4属于生化型Ⅳ,M5属于生化型Ⅴ,各占11.11%.  相似文献   

18.
蜜环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蜜环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环磷酰胺(CY)造模法制作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如下实验指标:免疫器官重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溶血素(IgM)含量.结果表明:给小鼠灌胃剂量为200、400 mg/kg·d的蜜环菌胞外多糖和100 mg/kg·d的香菇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器官重量,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和促进溶血素(IgM)形成.说明蜜环菌胞外多糖有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激光-紫外线复合诱变筛选的桑黄菌菌株S1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液体发酵条件,根据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装瓶量120 mL、接种量17 mL、发酵温度26℃、摇床转速135 r·min-1,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实际菌丝产量为(24.47 ±0.80)g·L-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型发酵罐试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搅拌速度180 r·min-1、温度29℃、空气流量6 L·min-1,得到的菌丝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68.23±2.51)g和(10.23 ±0.35)g.  相似文献   

20.
假蜜环菌产胞外多糖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和21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假蜜环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情况,并建立了一套方便可靠的检测方法。在摇瓶发酵中,探讨了培养基初始pH、初始糖浓度、装液量及钙离子等因素对假蜜环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得出的优选条件为初始pH5.0,初糖浓度5%,每个500ml瓶装液100ml及添加1%碳酸钙。优选条件下在21发酵罐中经7d发酵后,胞外多糖产量可高达3.99mg/ml。有关假蜜环菌胞外多糖的发酵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