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家乡闽南以及对岸的台湾,"邻居"的粤东,自古以来,举凡结婚、乔迁新居之日,事主的舅舅总要给外甥送一副贺联,习称"母舅联"."母舅联"一般长五六尺,宽一尺,在外甥新婚之日或乔迁新居之日的前一天,连同果品等四式贺礼送去,挂于厅堂正中,直到陈旧破损才取下.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贺喜的"母舅联"大都是用红布替代联纸,再贴上剪好的金色字,这算是已尽到做舅舅的责任了.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步提高,"母舅联"大多用两个镜框镶挂,用白泡沫板刻字,立体感和装饰性俱强.也有一类是纯玻璃工艺联,显得高档且有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2.
蝴蝶在幼虫期是那样丑陋,然而通过“完全变态”后,可谓脱胎换骨,展现出人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美。动物的“变态”指的是动物为了生存以不同的生命形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即“变态现象”。蝴蝶的生命史中有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而虫的生活中没有蛹期  相似文献   

3.
空气污染,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当你避开室外被飞扬的尘土、汽车的尾气,以及烟囱中冒出的含有各种有害杂质的浓烟污染的空气而躲进居室时,你是否想到,居室环境也会被各种家庭用品所污染?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无论是乔迁新居,还是久住的旧室,人们总希望将自己居住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层建筑闪烁着新潮的火花,雄伟的光彩,给在高楼中工作的人带来了优越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给那些在其中生活的乔迁者带来生活的欢乐。然而,人们未曾想到的是,现代高层建筑物也会使人得病。包括医院、家庭住宅和摩天大楼在内的任何建筑物都可能变成“病屋”、“病楼”、“病厦”,而且还会传染各种综合症,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联,也就是对子,它是最具中国语言特色的一种独特的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如亲友酬应、艺文题咏、名胜庭宇、百工商贾等)到处可见到对联的影子。因对联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所以它深受海内外炎黄子孙所喜闻乐见,如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贺筑室乔迁联、贺行业开张联以及宫廷祠庙厅堂之匾额,有时也用于自勉、赠人、嘲讽、幽默。因此作为现代大中学生不可不知这一“国粹”。学习了解对联知识,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文写作水平和掌握文化常识,而且也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坐在船上,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突然看见了海盗的旗帜,那你可就要大难临头了。俄罗斯有一种很有威慑力的轰炸机——图-160,北约组织给它起了一个绰号:“海盗旗”。从这个绰号上人们就可以看出这种轰炸机的厉害。那么,图-160到底有多厉害呢? 图-160是一种4发变后掠翼多用途超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它既能在高空、超音速的情况下作战,发射具有火力圈外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又可以以亚音速低空突防,用核炸弹或导弹攻击重要目标;还可进行防空压制,发射短距攻击导弹。它的两个武器舱内可以挂旋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洛仑兹变换、科学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静止长度的不变性以及同时性定义的因果律制约条件,对“尺缩”、“钟慢”效应的物理内容进行了论证,认为这两种效应具有严格的科学内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效应。文章认为物质的时空属性有静态与动态之分,产生“尺缩”、“钟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时空动态属性的显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时空测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解救行动     
刘伟 《科学之友》2006,(4):94-95
下班走出研究所大楼,立刻像掉进蒸笼,热浪一股股扑到脸上,热得人喘不上气。程宽这才想起今天“是三伏”,也是外甥棒棒的生日。他答应过棒棒,要送他一辆会翻跟头的遥控车当作生日礼物。平时外甥拿自己当偶像,偶像可不能食言呀!他掏出钱包,打开数数,有四百多块,足够啦。他打算到超市去买,晚饭时就送到外甥手里。离汽车站还有几步路,手机响了。“喂—喂—”电话那头一个不熟悉的、急慌慌的声音。“你哪一位呀?”“我是程玉的同事。棒棒他们整个中三班被劫持啦!你快到幼儿园来,你姐快崩溃啦!”“好,马上来!”程宽挂断电话,拦了一辆出租车,奔向外…  相似文献   

9.
无字书     
安安静静,随随便便,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一瓶酒,一些凉菜——那天晚上就是这样的。准确点说,是这样开始的。 “天才的个人发明家在小说里很多,比生活里多得多,”梅可夫用叉子叉着一个小蘑菇,说道。“不过,生活里毕竟还是有的。” 我点了点头。的确,如果生活里根本没有这种人,那么小说的形象又从何而来? “有又怎么样?”我问。 “我的舅舅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梅可夫表情沉郁地斟满了两个酒杯。“我过去没有说起过他吗?对,没说过。他,你猜怎么着,发明了一部时间旅行机,干,为了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用一把两脚开度不能变化的“生锈圆规”,能不能找出连接任意两点A、B 的线段的中点来?答案是:能!这个消息将会使提出这一趣味难题的美国几何学家佩多教授感到高兴和意外.用生锈圆规所能干的事,远比人们原来想象的要多:用它能找出直线上所有的有理点,甚至所有整系数二次方程的根;用普通圆规可以作出的正多边形,用它也能作出.也许更使佩多教授感到意外的是,这些结论,并非由专业数学工作者所获得.我国一位正在自学的普通待业青年,作出了这个也许是近百年来在尺规限制作图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来交换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但赵国却不愿意。于是,人们将“和氏璧”于一切贵重的东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另外,人们比喻人才或美好的是事物凑在一起的时候为“珠联璧合”……可见,璧,这一词在人们心中成了美好高贵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七”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身体,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人体有“七窍”,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哀、思、悲、恐、惊,在祖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7岁,大脑发育减慢,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七”的身影,天空中的星座有许多都是由7颗小星相连的,如北斗七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7颗星组成。昴星团是金牛座中的疏散星团,用肉眼可以看到六七颗星,因此又名“七姊妹星团”。雨后的彩虹也是由红、橙、…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感的,更别说智慧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常挂在嘴边的话就充分说明了草木的无情……然而,随着科学家对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呢。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曾对“地条钢”做过一次暗访和曝光。什么是“地条钢”?为什么要曝光和封杀?又为什么屡禁不止?“地条钢”是国家对这种非法生产建筑用伪劣钢坯和钢材的一种形象而通俗的提法。建筑用钢材大都来自正规钢材生产厂家,特别是像武钢、鞍钢、包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的建筑用钢材,在这样的建筑里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但是,每年上千万吨用“地条钢”钢坯生产的螺纹钢、圆钢同时也流入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手里,被用在混凝土建筑之中。用“地条钢”这样的劣质钢材做钢筋的房子,将使房子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当洪水、地震等自然…  相似文献   

15.
“焚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的是庐山秀峰瀑布。可是你知道吗,当气流越过山脊,在背风坡飞泻而下,亦如瀑布一般,我们称之为“大气瀑布”,只是人们看不见它的雄姿罢了。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铁匠,人们的脑海里也许就会浮现出“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手握铁锤用力敲打着铁器”的情景。可是,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却是与传统铁匠的概念截然不同的“现代铁匠” 在“现代铁匠屋”,代替风箱、铁锤的是被称做气体凝结装置的“锻炼系统”,它是用计算机来控制的。利用它可以制作宛如手表用电池大的金属。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一般说的马,乃是家马,我没怎么接触过马,甚至也不怎么敢骑马,但却与野马的一家子朝夕相处,那是生活在我们麋鹿苑的普氏野马。三年前的一天,我们的普氏野马乔迁新居,搬迁那天,工作人员从野马一家三口中,先把母马麻醉运走。一时间,失去妻子的公马,暴跳如雷,尥蹶子喷鼻子,一副气哼哼的样子。看不见母亲的幼马,满世界乱跑,嘶鸣不已,表现得十分异常,可平时没见这样,为何?不就是母马被运走了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的极数,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基本上以九为计,紫禁城、皇家园林以及行宫的大门装饰用“九路钉”,每扇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竖九排,共计81个.故宫“三大殿”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正阳门正楼也是九丈九尺,颐和园的排云殿同样是九丈九尺高.天坛最高一层直径是九丈九尺,年殿高是九丈九尺,就连回音壁近侧的一棵柏树也没离开九,名为“九龙柏”.  相似文献   

19.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常听到一个说法,叫“颜值即正义”。人人都把外貌挂在嘴边,随意打开一个社交App,“变美、变瘦、变好看”“颜值”等标题都自带流量。“看脸”似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社交媒体助推了“爱豆”的盛行,层出不穷的偶像综艺几乎全靠颜值来吸引观众。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交媒体正在重塑大家的生活甚至是精神世界。在这个掀起“看脸”浪潮的时代,青少年纷纷效仿当今流行的审美,过早地开始了头面部整形,殊不知这种整容“低龄化”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邂逅“尼西” 1933年,为了在尼斯湖边修路,人们用爆破的方法清除湖边的岩石。大概湖中确实有什么东西受到爆炸声的惊扰,在以后的几个月中.不少人便声称看到了“水怪”。有人描述说,“它有三个隆起物,搅动湖水,在湖面上留下尾迹。”“脑袋的直径和颈部的粗细大致相当.嘴的大小为30~50厘米。”“从脊背上看很像一头大象,一米多高,近四米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