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雾雨作用下的非饱和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雾雨作用下非饱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预测挑流泄洪雾化降雨量,将有限元法应用于模拟降雨入渗引起的边坡饱和非饱和暂态渗流场;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滑坡在渗流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泄洪雾化降雨量的预测结果及渗流场的模拟结果,并在力学分析中直接使用了渗流分析的有限元网格,使得渗流力学的考虑更加精确,以水布垭水电站坝区台子上滑坡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台子上滑坡在雾雨征的非饱和边坡稳定性问题,所得结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高坝泄洪雾雨的强度和雾流分布范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利枢纽附近一定范围内形成的雾化雨现象是高坝泄洪时不可避免的,雾雨不仅影响枢纽建筑物正常运行、交通安全、周围环境,还对大坝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岸坡稳定性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泄洪雾化流是一种很复杂的水-气和气-水的两相流,对它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就实际工程而言,对泄洪水雾强度和分布范围的描述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本文总结多年来我国进行泄洪雾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泄洪雾化机理的认识、在对泄洪雾化机理认识的基础上,综述了学者们对泄洪雾化分布范围和强度的研究进展、分别评述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从宏观的认识到定量的分析计算,对这一研究已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由于泄洪雾化的复杂性,还难以给出准确的定量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泄洪雾化的研究成果会更加的深刻.  相似文献   

3.
兰督水利枢纽溢洪道泄洪的水流与河道正交、顶冲回流、消能防冲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化、检验、设计出较完整的扩散扭曲挑流鼻坎体型,与原设计的单侧平面扩散舌形挑流鼻坎体型相比,坎后水流流态及消能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竖井螺旋流泄洪水流稳定、消能率高等特点;给出了这种泄洪消能方式的水力计算方法,它计及了沿程的压强变化,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螺旋流的特征,控制方程和以往不同;说明了竖井中螺旋流水力参数沿程变化的一般规律和非旋下跌水舌的区别.提出了坝内竖井旋流泄洪消能的新设想,对初步设想的两个方案进行了水力计算和结构计算.计算表明坝体应力并无很大异常,可以加大坝身泄量,减轻下游河床保护措施,减免雾化.  相似文献   

5.
炉内喷钙脱硫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脱硫工艺。其技术关键之一,是要使随烟气流出锅炉的钙吸着剂与雾化水滴相撞,使吸着剂所含CaO转化为活化的Ca(OH)_2,进一步与烟气二氧化硫相作用,从而提高总的脱硫效率.在该活化过程中,雾化喷头的选型和结构十分关键,它既要能使水滴与吸着剂有最大的碰撞效率,又要避免(或减少)水滴与水滴的相互碰撞;既要求水滴不会沾活化器的器壁导致结垢,或随烟气流出活化器而影响下游,又要求雾化过程用动力少.作者研制了一种用压缩空气雾化的水喷头,冷试表明,该喷头在喷角、滴径分布、雾化能耗等方面全面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活化装置中试(烟气量1000M ̄3/h)进行的脱硫试验表明,该喷头活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泄洪雾化实际上是水气两相流体混合运动的过程。笔者从描述流体运动的质量守恒以及动量守恒方程出发,建立描述泄洪雾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模型。求解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非线性项求解策略,解决了求解过程中的数值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通过与传统的方腔驱动流动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水布垭电站溢洪道及河谷地形地貌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并对其泄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泄洪实测数据对比发现,该数值方法对泄洪雾化过程中的风场、雨场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双口渡水电站的溢流坝泄洪单宽流量大及下游河床狭窄且地质条件较差,原初步设计中担心其 溢流大单宽泄洪对水舌挑距及两岸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挑射水舌受径向集中的强烈影响会对下游河床产生 的严重冲刷等问题.为此本水工试验除了验证泄流能力、水面线及流速分布等常规试验内容外.着重研究 分析溢流拱坝大单宽泄洪对水舌挑距及两岸的不利影响程度,同时重点研究挑射水舌受径向集中的强烈影 响对下游河床产生的严重冲刷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下游河床冲刷,确保拱坝安 全泄洪.  相似文献   

8.
应用紊动射流理论和水流动量方程,建立了高拱坝挑流水舌左右碰撞作用下,考虑水舌空中扩散三维性、漏碰流量以及碰撞能量损失的河床基岩冲刷平衡深度的数学模型。试验验证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对高拱坝挑流水舌碰撞作用下的水垫塘设计和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单流体变特性模型的定常局部空泡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流体变特性模型,应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压力修正法(SIMPLE方法)对二维MACA0012翼型的定常局部空泡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强隐式求解方法(SIP方法)求解联立方程组,由计算得到的密度变化确定空泡形状,以验证所用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避免了势流模型中存在的困难,即空泡脱体点与空泡尾流模型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芙蓉江鱼塘水电站泄洪消能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芙蓉江鱼塘水电站的泄洪特点,通过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两种泄流消能方案,最终推荐了一种比较符合该工程实际的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以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为例,分析了在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不同降雨强度和雨型、以及不同暴雨中心位置等情况下模型参数的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模型参数智能化的方法和途径。最后以浙江曹娥江上游长诏小流域为实验区进行了分析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提高模型预报精度,且为洪水预报系统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洪涝模拟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沿海城市面临日益严峻的洪涝形势.本文以沿海城市福州市中心城区白马河片区为例,基于InfoWorks ICM建立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并采用2021年2月10日实测降雨及检查井液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校验.利用了重现期分别为10、20、50和100 a 这4种工况作为降雨驱动模型,其结果表明:在1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12时达到最大水深0.402 m;在2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7时达到最大水深0.419 m;在5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2时达到最大水深0.438 m;在10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0时达到最大水深0.450 m.本文在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形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作为补充,并采用洪水风险率危险性分析法分别对片区洪水危险性进行了量化计算和空间分析,可以为典型城市洪涝情景模拟及风险量化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箱建立了大跨度斜拉桥在多维多点地震激励下的半主动减震控制分析模型.然后采用拟合规范反应谱的多点人工地震动时程,研究并比较分析了一致激励以及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等激励工况下,行波波速以及部分相干程度对斜拉桥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无论是有控还是无拉结构,考虑多点激励后,主粱中踌跨中出现较大竖向位移和轴力,且竖向位移随着行波波速的减小和部分相干程度的减弱呈增大的趋势;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总体上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很小;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算法控制效果接近,优于始终提供最大阻尼力的被动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4.
雷达估测降雨与水文模型的耦合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尝试将雷达降雨数据作为水文模型的输入用于洪水预报中.流域面上的降雨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雨量计和雷达两种方式估测的降雨场分布,后者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从流域地形分布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实时洪水预报的角度出发,选择进行校准雷达降雨的雨量站个数与水情部门采用的报汛站的个数接近.由于雷达估测的降雨数据为分布式的降雨数据,需要采用分布式的水文模型.结合淮河史灌河流域蒋家集站进行洪水预报,预报结果表明,雷达测雨在洪水预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小流域目前径流和淹没预报难度较大且精度偏低的问题,本文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在非耦合情况下,基于WRF-Hydro模式构建北江流域水文模型,通过对主要参数率定,优化了WRF-Hydro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产流、汇流等水循环关键要素。在耦合情况下,将WRF-Hydro模式模拟的径流过程作为CaMa-Flood模型的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对整个流域的洪水淹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参数率定的WRF-Hydro水文模型中,针对验证期的5场典型洪水事件,皮尔逊相关系数均高于0.8,纳什效率系数在0.52至0.71之间,在预报期的三个洪水事件中,洪峰的平均误差为22.2%。在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后,能够准确地捕捉洪水淹没与降雨强度、洪水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供洪水发生后洪泛区的淹没深度和范围等关键信息。本文构建的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能够适用于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北江流域,为类似半湿润流域的洪水预报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为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降雨和库水位对大坝渗流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非线性,且降雨和库水位之间本身又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渗流的机理比较复杂.汛期降雨多,管理部门需要对水库库容进行防洪调度,水位变化比较频繁,导致汛期渗流波动较大.分析了水位和降雨对大坝渗流的滞后效应,简要介绍了汛期水库的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建立了基于滞后效应和防洪调度下的大坝渗流监控模型.以某拱坝为例,对汛期内的大坝渗流进行了预报,预报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受库水位变动及降雨等条件的影响,库岸边坡坡体内暂态上层滞水位和暂态潜水位会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引发岸坡出现各种地质灾害。为了得出暂态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苗尾水电站大溜槽岸坡在暂态水位变化作用下的变形为例,在充分总结岸坡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坡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突降情况下,岸坡暂态水位的稳定明显滞后于库水位,其暂态水压力为暂态潜水位与稳态水位间的静水压力。汛期常规降雨强度作用下,岸坡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渗透障的深度为5m左右;降雨强度加强后渗透障向下转移,暂态饱和区的厚度增大。降雨停止前后的暂态水压力可分别简化为作用于岸坡岩土体条块上的均布荷载与折减后的静水荷载,均布荷载和折减系数的大小与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和土水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水电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降雨历时和重现期对洪涝风险的敏感性和转移影响,构建了3种降雨历时和7种重现期的芝加哥降雨雨型,并建立了相应的MIKE FLOOD耦合模型,模拟了21种降雨情景下的洪涝过程;基于模拟结果,分别从洪涝空间分布、水动力特性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表明:(1)1风险级主要位于城镇道路,5风险级主要分布于耕地、绿地和林地等径流系数较低的用地处。(2)各风险级积水总量峰值和积水总峰值均随降雨历时和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加,且对低重现期和短降雨历时更为敏感。(3)各洪涝等级的积水峰值面积随洪涝等级的增大逐渐增大,均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加,增幅整体上为增长趋势。2风险级的积水峰值面积对重现期的变化敏感性最强,5风险级的积水峰值面积对重现期的变化敏感性最低。1、2风险级的积水面积峰值对短降雨历时更敏感,3、4、5风险级的积水面积峰值对长降雨历时更敏感。(4)当降雨历时相同时,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只发生无风险等级向有风险等级和从高等级向低等级转移的过程。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研究区主要发生无风险到5级、5级到4级两个转移过程,且对低重现期的变化更敏感。本研究可为雨洪管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雨洪控制中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海绵城市某公司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详细情况,给出雨水采集方法、实验方法和水质指标检测方法。选择研究区域4个不同下垫面的屋面和路面作为雨水取样点,分析了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时间的变化规律、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下垫面影响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雨洪控制中衡量雨水径流水质指标含量相对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质逐渐好转并最终趋于稳定;短时暴雨和强度消耗时长降雨相比,径流污染负荷明显更高;舍弃前10 min的初期径流雨水后,水质明显更好,说明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很高,可作为第二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