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20030816”云南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云南2003年8月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大尺度天气形势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不稳定条件、能量条件和动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上切变线云系在西南移过程中发展形成飑线,其上诱发产生的3个中-α尺度云团和1个中-β尺度的云团直接造成了强降水;在多普勒雷达上偏东风和偏西风之间的中-β尺度的切变线和逆风区对中-α尺度飑线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诱发产生出了超级单体和中气旋,中-α尺度飑线导致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短时局地暴雨的监测和左云县气象站点要素演变,对天气形势、加密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991年7月江淮特大暴雨期的一次低涡切变线过程进行热源和水汽汇的诊断,揭示了造成这次大范围洪灾的降水是大面积存在的强对流降水,加热区位于对流层中上部,而主要减湿区则位于对流层中下部,表现在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分布上出现了Q1和Q2的垂直积分形热非常相似,极值中心重合且大小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14日20点-6月15日20点鄱阳县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降水过程。本文通过西风带长波槽、西南涡、低空急流的时空变化分析,探讨了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暴雨带的形成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空的低槽东移,中低层的有切变和低涡共同影响以及暖湿的西南急流不断的输送水汽,为暴雨的形成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分析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定量估测降水,警戒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暴洪)的有效工具,本文将从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几个方面对这一新型的遥感遥测系统做一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非常规资料等对2009年8月17-18日山东省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地形影响理论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这次暴雨主要发生西风槽东移、副高南撤的副高西北侧边缘.2)这次暴雨过程具有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暴雨范围大且集中和强降水时段集中的显著特点.3)强盛的偏南气流是这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4)山东"8.17"特大暴雨降水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形影响特征,山东地区复杂山地地形对降水有显著增幅作用和对对流系统传播的阻碍作用.5)地形影响气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山东"8.17"特大暴雨降水分布.6)费县特殊地形对特大暴雨有很大贡献.关注地形作用对预报强降水及其分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次超级单体对流风暴的形成过程,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05.07.02"临汾局部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2005年7月2日临汾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特征,并对暴雨发生时的天气背景、主要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副高北抬与西风槽结合、高低空急流耦合、700hPa主导系统低涡串西南东北上的条件下产生的;时效性强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图是对天气图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宁夏一次突发性暴雨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天气事实出发,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4年8月3日上午发生在宁夏中宁县、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等地的突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此次突发性暴雨发生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大气层结稳定度及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这次突发性暴雨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为河西两高之间的横切变及低涡;较为深厚的中低层辐合为暖湿不稳定能量的贮存和短时强降水的产生与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垂直液态含水量等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有助于揭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对2012年7月4-5日河南省驻马店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资料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和中低层切变线的共同影响,高空槽后带来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淮河流域上空交汇,促使不稳定能量爆发,从而产生中小尺度强降水.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上,则表现为对流性降水回波,回波呈块状结构,强度大,中心强度为59 dBZ,对流高度12 km .从回波连续演变来看,整个回波云系随着低槽的东移南压,移速25 km/h .径向速度图上,最大负速度入流为-39 m/s,最大正速度出流为24 m/s,入流绝对值远大于出流绝对值,表明测站附近为气流辐合.垂直风廓线图上,最大风速高度6.7 km,最大风速风向198 deg,最大风速18.0 m/s,表明高层有西南气流加入,在4.6 km高度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垂直切变线. 相似文献
14.
研究把多普勒雷达测量数据引入Kalman滤波的新方法.根据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的分解导出一种理想的线性测量方程的等价形式,在方向余弦估计和误差补偿的基础上,给出可实现的测量方程及其对应的序贯处理的滤波方程.这种序贯处理结构有助于方向余弦继承位置测量更新带来的性能改善,从而减小其估计误差.蒙特卡罗仿真表明,这种序贯滤波算法,不但可以提高状态估计精度,而且其性能优于传统的推广Kalman滤波. 相似文献
15.
一种脉冲多普勒雷达解距离模糊的新算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中重复频率(MPRE)脉冲多普勒雷达距离模糊问题。方法 首先确定基准PRF,然后存储其余各PRF相对于基准PRF在各个距离单元上的余数差值,制成查找表;通过对实际目标距离(具有模糊性)处理,在查找表中搜索,得到相应的真实距离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如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液态含水量、风暴跟踪信息等进行普查分析,重点对两次不同性质的强对流天气的雷达产品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强度在40 dBz以上,强度为40~50 dBz的回波移速为25~35 km/h时,一般出现强降水,无雷暴和大风;回波移速为35~45 km/h时开始伴有雷暴和大风的出现;当回波移速达到45~60 km/h时,强雷暴和大风的出现几率上升,而强降水的出现几率急剧下降;当回波移速达到60~69 km/h时,则以雷雨大风为主,强降水出现很少.冰雹时强回波伴有"V"型缺口,回波强度可达55 dBz以上,强回波中心出现在9~12 km高度,回波顶可高达15~18km,强回波下方有强上升气流造成的弱回波区.短历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强度比冰雹、雷暴弱,一般为40~5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5~6 km;当回波强度大于50 dBz,强回波中心达到8 km以上时,往往伴有强雷电和大风冰雹出现;回波形态多呈现絮状混合型回波,其中有块状的强回波,对流性的强降水回波则是边缘清晰的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裴丽丝 《科技导报(北京)》2006,24(10):11-15
浙江省温州市CINRAD-SA雷达站因其较好的地理位置,详细探测了在有效观测范围内云娜台风发展、演变、近海加强加速、登陆及西行衰亡的全部过程。利用其获取的强度场与速度场资料,结合台风定位资料及自动站雨量资料,分析了台风加强及特大暴雨时段的多普勒雷达强度场、速度场特征,发现多普勒雷达能捕捉到远距离台风的加强信息。这次台风造成了浙江省多场暴雨过程,多普勒速度场资料揭示了在台风这一暖心低压的背景下,高空西南急流的脉动、高空辐散的加强、台风北侧弱冷空气的触发与特大暴雨的良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濮阳雷达站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11日傍晚出现在豫北地区(安阳)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以是灾害性大风为主,伴随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局地还有冰雹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副热带高压、500 hPa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低层垂直风切变和较强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弓形回波的产生;反射率因子图显示系统为一个典型的弓形回波带,顶部回波最强,同径向速度图均表现出明显的"V"型缺口;雷达资料分析表明,中尺度涡旋(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高度值(ET)对雷雨、冰雹和地面破坏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