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聚苯胺的掺杂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对甲基苯磺酸(TSA)和磺基水杨酸(SSA)对聚苯胺(PAn)进行了掺杂,研究了在掺杂过程中浓度、温度及时间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并对掺杂态PAn在空气中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SA和SSA掺杂的PAn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的化学合成、结构及导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电聚苯胺是结构和性能最稳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用化学氧化合成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氧化剂种类、用量、介质酸的浓度以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苯胺聚合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适宜的合成反应条件和特殊的后处理工艺,并合成出了电导率高达30.65S/cm,收率达127.8%的高性能导电聚苯胺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对苯二酚及其混合体系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单组分及其混合体系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聚苯胺复合膜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在混合体系中对苯二酚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和邻苯二酚的两对氧化还原峰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单组分的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电极对苯二酚的测定在定性、定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不同酸掺杂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XPS),以及直流电导率σdc(T)与温度关系等方法对三种聚苯胺PANI-HCl,PANI-H2SO4和PANI-H3PO4进行了研究,在Cl(2p)谱中,可以分辨四个二重态的自旋轨道裂分偶极子Cl(2p1/2)和Cl(2p2/2)S(2p)-core-level谱显示了二重态自旋轨道的裂分偶极子S(2p1/2)和S(2p3/2),而P(2p)-core-level, 相似文献
6.
采用具有一维线状结构的导电高分子聚苯胺为原料进行高温处理,制备成导电碳材料,并将其做为二次锂电池的工作电极,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硕材料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以放电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NH4)2S2O8)为氧化剂、对甲基苯磺酸(TSA)为掺杂剂并提供反应所需酸性条件,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苯胺乳液,抽滤并真空干燥后产物成墨绿色粉末.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聚苯胺合成的最优条件,并对其各个影响因素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聚苯胺的导电性能随着氧化剂浓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酸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另外其电导率也受氧化剂与苯胺比例和酸与苯胺比例的影响,前者比例增加电导率先增加后减小,后者比例增加电导率先减小后增加.结果制备出电导率在1.00×10-2S/cm的掺杂聚苯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基布材料、织物结构、导电物质、制备工艺等对织物导电性能及聚苯胺沉积状态的影响;综述了提高聚苯胺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方法,如通过酸掺杂、加入金属离子等增加织物表面的导电因子,通过磁场、超声场等外场提高聚苯胺的分布均匀度,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基体材料改性等提高聚苯胺在植物表面分布的均匀度和连续性;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是最有希望实现导电织物市场化的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重点讨论聚合条件的改变,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以获取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的用量、掺杂剂浓度、苯胺单体浓度对纤维导电性能影响较显著;而反应时间、温度对纤维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并对该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纤维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力学性能,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相似文献
10.
将涂有聚乙烯醇薄膜的玻璃基片放入反应器中,通入苯胺蒸汽,在基膜表面FeCl3的催化作用下,进行苯胺原位(in situ)氧化聚合,在玻璃表面直接制备聚苯胺导电复合膜。对影响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氧化剂浓度、聚合时间、掺杂酸以及复合膜的导电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探讨。该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PPY)/聚砜(PSF)复合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组分,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呈双层不对称孔结构,其内层(与工作电极接触的一面)是由黑色聚吡咯组成的带少量微孔的致密导电层,而外层(与溶液接触的一面)则是由白色聚砜组成的具有许多微孔的绝缘层;相同条件下所制的复合膜电化学重复性好,在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PANI包覆单一铁氧体的结构和吸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铁氧体的复合颗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观测了复合颗粒的形貌、结构和性能.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在0.5~20 GHz频段内测试了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掺入质量分数为15%的Li0.45Zn0.1Fe2.45O4时,复合颗粒吸波性能最好,其-8 dB带宽达5 GHz,最大损耗为26.1 dB,且面密度最小为0.28 g.cm-2. 相似文献
13.
导电聚苯胺/TiO2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模板条件下,利用苯胺在纳米TiO2微粒表面的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O2含量的导电聚苯胺/TiO2(PANI/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XRD,FT-IR,TG-DTA及电导率测量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形貌呈纤维状,直径约20~40 nm,长度在390~420 nm范围;其中TiO2的含量为23.8%且具有金红石矿结构,聚苯胺也有一定程度的晶化;在复合材料中,TiO2和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并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促进作用;TiO2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当TiO2含量为11.1%时电导率达到极大值2.86 S/cm. 相似文献
14.
以氯甲基化聚砜(CMPSF)和聚砜(PSF)为膜材料,以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CMPSF/PSF共混超滤膜.对CMPSF/PSF共混膜进行季铵化探索,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膜的断面结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实验,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水通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单因素影响模拟计算,考察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添加剂浓度和挥发时间等制膜条件对水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参数是:聚合物总浓度为22%,共混比(m(CMPSF)/m(PSF))为1/4,添加剂含量为6%,蒸发时间为90 s.CMPSF/PSF共混超滤膜的水通量为195.3 L/(m2 ·h),在操作压力为0.2 MPa时对聚乙烯醇PVA(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50 000)的截留率为99.5%;CMPSF/PSF共混膜季铵化后水通量降低,截留率变化不大;CMPSF/PSF共混膜断面形态属于典型的非对称指状孔结构,季铵化后膜发生了溶胀. 相似文献
15.
PW12/PANI/TiO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H4)2S2O8为氧化剂,用化学氧化法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包覆聚苯胺薄膜, 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简单、快捷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PW12/PANI/TiO2,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同时,利用甲基橙的降解实验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该光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90 min 时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98%以上,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崔淑坤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9,35(2):86-90
采用原位电化学聚合含有饱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的苯胺(ANI)溶液来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聚苯胺(SWNT/PANI)复合膜,对复合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构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循环伏安法,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手段对复合膜的电化学电容特性进行详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纯PANI和SWNT/PANI复合物的比电容量分别为156.5F/g,186.4F/g.由复平面阻抗谱图的最高频率点可以求出纯PANI和SWNT/PANI复合膜的内阻分别为15.8,6.7Ω. 相似文献
17.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HCl混酸为掺杂剂,过硫酸胺(APS)为引发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掺锑二氧化锡(ATO)导电复合材料.探讨了ATO用量对导电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在n(ANI):n(APS):n (DBSA)=1:1:0.7,m(ATO):m(ANI)=0.1:1时,复合材料室温25℃的电导率最高可达8.35 S·cm-1.通过FT-IR,XRD,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NI优先在ATO粒子表面聚合,形成聚苯胺包覆ATO的导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高岭土导电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的聚苯胺(PAn)/高岭土复合物,当苯胺/高岭土投料质量比为15/100时,复合物的电导率达0.92S/cm,考察了制备工艺和原料配比对产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对复合物的导电性,密度,SEM和表面接触角的研究表明,反应体系中高岭土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部分单体的聚合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苯胺在其表面的吸附和聚合,使得复合物在PAn含量较低时呈现较高的电导率,XRD的研究说明,单体尚未进入高岭土的层状结构内。 相似文献
19.
Polyaniline /Polyester( PANI /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is prepared through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aniline as monomer and PET fabric as matrix,which is treated with alkali deweigh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he property of PANI /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is studied and characterized,includ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nductivity, wash fastn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the molar ratio of ammonium persulfate and aniline is1∶ 1,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ic acid is 1 mol /L and reaction time is 90 min.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PANI /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is about 170 Ω. After washed 5 times,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PANI /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is stable at 1 450 Ω. The breaking strength and breaking elongation of PANI /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decrease compared with PET fabri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