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富人     
过去十年是人类历史上财富增长最快的十年,也是创造无数富人的十年。尽管一些依靠.com而名声大振的“大亭”已经销声匿迹,但这并不妨碍百万富翁数量与日俱增。现在,全球有720万人的个人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百万富翁的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200万,他们控制了全球1/3的财富;同时,全球还有425名资产在10亿以上的富翁,其中274位在美国。 时代何以造就了如此多的“新富人”?这些身家上亿的富人们如何管理他们的财产?从一文不名一跃到社会最顶层的新富人们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烦恼?新富人的秘密,我们为你细细讲来。  相似文献   

2.
下面节译发表的两篇文章,第一篇“这是美国现在发生的事”,是美国“纽约邮报”记者费尔恩·马利亚所写的报道,载于1960年2月22日至27日该报上。第二篇“长期萧条的地区”,则是载于1960年5月14日出版的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美国调查”专栏中的一篇评论。前一篇文章用生动显明的事实来说明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冲击下,美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和生活的悲惨处境。这里所反映的,不仅是西弗吉尼亚一地所发生的情况,而且是普遍地发生于美国许许多多其他地区的情况。后一篇文章是说明代表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美国政府提出这样那样的计划、法案,以图改变这种状况,然而,英国“经济学家”也不能不承认:“萧条地区的困境”,垄断组织“所拥有的传统补救办法,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具有的不可医治的痼疾。由此证明,最近几年来,资产阶级的辩护士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大吹大擂的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和种种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滥调,在这些事实面前彻底破产了。他们胡说什么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界限由于“收入平均化”已经消弥等等鬼话也彻底破产了。列宁早在四十八年前在一篇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的文章中就痛斥机会主义者所谓“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发生群众的贫困化”的谬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都在发生着。他说:“工人的贫困化是绝对的,就是说,他们简直愈来愈穷,生活更坏,吃得更差,更吃不饱,更要挤在地窖和阁楼里”;“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即他们在社会收入中所得份额的减少更为明显……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目前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承认在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美国,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却不承认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关于相对和绝对的问题,在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一篇文章曾经这样指出:“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列宁这段话对于正确认识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关系会有帮助。无论如何,今天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及其他地区所发生的事,可以证明这个真理。——编者  相似文献   

3.
买空卖空     
在纽约的交易所中,就像在伦敦或西方其他大都市的交易所中一样,有一帮人是专门靠买空卖空吃饭的。为了把自己变成百万富翁,他们在公债、股票上要尽一切狡诈欺骗的手段,只要能捞进钞票,对于名誉、地他、良心、信仰这些上流社会的“财富”,他们是从来不在乎的。这些人,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可能一顿饭还没吃完就倾家荡产,两袖清风。有人把这些投机家叫作疯子,叫作狂人,可以说一点也没有低估他们的身价。不过,要是同那些真正买“空”卖“空”的第一流投机家摆在一起,那就不免显得多少有些寒酸了。若干年以前,美国就有人公开拍卖过月亮的地皮,梦想把美国的吃人制度搬上月宫。也许是期货做  相似文献   

4.
通向财富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条条道路都惊人地相似。而且令人诧异的是,拼命积累财富的男人也惊人地相似,他们在心理特征上就像是同一个模子压出来的一样。百万富翁的诸多特征: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是出身贫穷的人,积累金钱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些男人是很  相似文献   

5.
如今,美国硅谷已经成了新富翁的摇篮,在它的北部目前居住的百万富翁就已达15280个,他们大多都是投资高技术产业而致富的。想到投资,人们便立即会想到风险。投资与风险往往形影不离,生死相伴,投资风险是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硅谷每天日出即有60个百万富翁诞生,硅谷科技新贵的巨富使他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即跃为枝头凤凰。然而,财富对硅谷儿童造成的挑战使小富翁出现了“暴发户征候群”,这成为硅谷特有的现象。 硅谷儿童的童年生活的主轴围绕在:哪一个CE0(总执行长)是超级英雄,哪一个IPO(最初公开上市公司)可以赚翻天,开丰田和奔驰的高中生谁打赢了?高中学生在学校聊的都是如何在24岁大学毕业之前就成为千万富翁,以及在阿瑟顿区拥有一栋豪宅。 硅谷高中经济学老师也指出,以前课堂引进模拟股票操  相似文献   

7.
几近年来,美国电视剧中的主角,再也见不到惹人喜爱的人物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百万富翁、石油大亨、腰缠万贯的大企业主和衣着华贵的妇人、小姐。剧情大多描写富有的上层人物纸醉金迷的生活,穿插着争风吃醋的“爱情”纠葛和各种暴力斗杀。对电视剧的这种倾向,美国一部分人将其解释为“美国社会现实的最真实的反映”。然而,这种自然主义手法所描写的  相似文献   

8.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其印度题材、英国导演、好莱坞制作等杂糅因素和多元文化特色创造了全球性的流行风暴。本文将影片放置在后冷战的文化地形图中,获得了多重读解的可能:影片以典型的后现代风格绘制了一个东方镜像与美国梦的印度版,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消费主义神话的有效书写。  相似文献   

9.
哈维·马图索的“假证人”,是美国统治集团迫害国内进步力量所採用的卑鄙手段的一次大暴露。这本书揭穿了美国司法界的黑幕,暴露了美国“民主”的真相,引起美国人民对麦卡锡主义的巨大愤怒,并使得华盛顿统治当局狼狈不堪。马图索是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所僱用的职业“告密者”,他的职务是揑造罪证来陷害正直进步人士,并在他们被審判时出面做“证人”。美国政府所僱傭的这类告密者至少有十五万人,支付给他们的薪水每年共达二億五千万美元。此外,私人的工业和金融公司也僱用了大批的告密者和暗探,和联邦调查局及其他特务机关密切合作进行特务活动。被他们这  相似文献   

10.
精品书廊     
经济上的第一代成功者——他们从零起步,大多数人并没有金钱方面的遗产,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那是因为他们具有百万富翁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者因其激烈的言辞和行动一直未被公众所认可,循道宗内部的废奴主义者也不例外。作为当时美国新教的第一大教派,美国循道宗为增加教徒和保持教会统一而与奴隶制妥协。这种做法引起了教会内部元老派及一些激进教徒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认为奴隶制是最大的邪恶,这些教徒也因此遭到教会上层的打压,逐渐升级的冲突致使一批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于1843年脱离教会。尽管在脱离过程中废奴主义者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但坚定的信仰使他们登上了一艘"新船"。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30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中心高1,250英尺、共102层的帝国大厦度过了50个春秋。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华尔街的老板们却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的竞赛。百万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楼房。  相似文献   

13.
发现     
李强 《世界博览》2011,(12):10-12
<正>1财富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国家在新加坡,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位百万富翁。全球百万富翁比例排行榜1.新加坡15.5%2.瑞士9.9%3.卡塔尔8.9%4.香港8.7%5.科威特8.5%6.阿联酋5%7.美国4.5%8.台湾3.5%9.以色列3.4%10.比利时3.1%11.日本3%12.巴林2.6%13.爱尔兰2.3%14.荷兰2.3%15.英国2.2%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冷战势力大出洋相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给美国的冷战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对于世界和平事业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美国统治集团中,有一股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坚持冷战的顽固势力,他们还很有影响。在美国政府已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之后,他们就忙着进行各种布置,来破坏赫鲁晓夫的访问,阻挠苏美两国间的关系的改善。他们不是把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作为增进相互了解的机会,而是把这十多天作为进行冷战的绝好机会。但是,结果并不如他们所预期那样的美妙,他们反挨了一顿沉重的打击。美国的冷战势力的一切布置,是费了一番心机的。在赫鲁晓夫访美的前夕,他们就发动了几乎全部报刊散布反苏的言论,对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的即  相似文献   

15.
<正>2006年,一部美国电视剧《越狱》火爆全球。剧中有一个心机很深的老囚犯很有意思。他在监狱里已经待了28个年头。其他犯人怀疑他是个隐藏的百万富翁,经常威胁他、骚扰他。为了见病危的女儿最后一面,他加入了主角迈克尔的越狱团队。  相似文献   

16.
去年,美国硅谷创业公司每5天便有一家上市,暴涨的科技股份,每天成就了60多个百万富翁。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创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发展创业资本市场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 美国是当今世界创业投资发展大潮中的“领头羊”,据《美国风险资本杂志》估计,1970——1979年,美国靠创业投资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1)
故事一 1998年春天,一个中国记者接到一封来自一所美国大学的电子邮件。这个邮件是发给在这个大学进修过的所有外国记者的:亲爱的同行们:首先祝您、您的家庭和您的朋友们健康快乐。我们正在准备迎接1998年的外国记者。这些记者都在怀着兴奋、焦虑或恐惧的心理等待启程来美国。最好的办法是请你们来跟他们谈心,用你们当初来美国的亲身经历和遇到的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使他们不安的心平静下来。也可以给他们每个人发不同的电子邮件。他们的电子邮箱地址如下:尼日利亚《邮递快报》安吉拉·阿  相似文献   

18.
启事的背后     
前不久,美国《今日美国》报刊出一则启事:“如果成年人需要识字辅导,或自愿提供义务辅导者,可与当地图书馆或‘识字中心’机构联系。”这则启事读后不禁令人愕然,在经济发达、文明昌盛的美国,莫非还有文盲?美国报纸的报道对此作了回答:每五个美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功能性”文盲,即美国成人的五分之一不具备应付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读写能力,他们既不会开支票,也看不懂广告,甚至连填写求职登记表也需人代笔。据估计,文盲问题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每年高达2,250亿美元。现任耶鲁大学教授的乔纳森·柯索博士在今年3月出版的《美国文盲》一书中,强烈抨击文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伦·尼尔林和斯科特·尼尔林在1952到1955年的三个冬天作了三次横贯美国的旅行。这对夫妇花费十六个月的时间周游了四十七个州,举行了大小六百次集会,行程达五万英里,接触的人在三万左右。他们在“今日美国”这本书里写下了旅途的观感,并且根据他们“五十多年以来……所进行的思考,研究和直接接触”(页3),提出了自己的结论、评论和建议。作者把这几次旅行称为“横贯最黑暗的美国的教育旅行”。他们发现美国人今天被焦虑和恐惧所纠缠,被紧张所控制,被混乱和矛盾所挫败,被不安定和一种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立国之后,在与海外世界的交往过程中,始终坚信美利坚民族拥有一种优越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特殊性与能力,进而认为改造、拯救与统治落后民族就是自身的注定责任和命运。这种"责任观"形成的历史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国人坚信他们是上帝最后的特殊选民,美国是上帝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块净土;第二,美国人坚信他们在北美新大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世人树立一个能够真心向往与极力效仿的榜样和典范;第三,美国人坚信美国式的国内政治管理体制是世界上最好、最合理、最优越的政治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