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用Internet传送汉字与图形E-mail时的"乱码"问题.介绍了汉字与图形电子邮件的解读、编写、存储及传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就汉字简化问题,提出了基础汉字的概念,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汉字拼音文字编码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汉字简化、拼音化、信息化一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交际的语言工具,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汉字必须规范.汉字的不断涌现和汉字的不断规范,两者伴随着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秦始皇的"书同文"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国家规范汉字.唐朝在规范汉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而彻底地制止自古以来"正体""通体""俗体"并行的混乱局面,在全国推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日本从中国学去了汉字,却少有人知道现代汉语中许多词汇来自日本,这个现象令人深思。据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70%来自日本,其中如"科学"、"民主"、"哲学"、"物理"、  相似文献   

5.
就汉字简化问题,提出了基础汉字的概念,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汉字拼音文字编码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汉字简化、拼音化、信息化一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看了电视上的"汉字听写大会"之后,我就一直沉迷于汉字,巴不得自己成为一本活字典,去参加电视上的汉字听写大会呢!最近,我们班也掀起了一股听写汉字的狂潮——因为要举办一场汉字听写大会。嘿嘿,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啦!我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说:"快点快点啊,我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相似文献   

7.
在山田孝雄等一代学者的奠基下,日本学界对"汉字音读词"词汇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研究,尤其是结合实证研究,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从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到日本学界对"汉字音读词"的研究历程以及"汉字音读词"词汇研究的倾向。探讨日本学界对"汉字音读词"研究的整体规律特点,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时代,汉字书写危机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有必要在高校中进行"汉字二次教学"。根据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因素,结合裘锡圭"三书说"理论,对形声字、表意字、假借字进行不同模式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增强传统文化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字块特征的汉字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汉字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块"分类方法,具有汉字拆分简单、直观,符合汉字结构和笔顺规律,记忆量小等特点,能方便地移植到数码设备中用于汉字输入编码,亦可广泛应用于汉字分类研究、汉字检索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汉字部首、笔形输入法,它以《现代汉语词典》的部首为基本依据,以国家《汉字笔顺规范》和《汉字部一范》的“形”为基本依据,采取“部首笔形结合”,用26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部首、笔形组成不同的汉字,编码混合模式进行汉字输入。编码规定单字、词语4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字教学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坤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5):103-104,107
本文阐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的相互影响,指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应从字形分析入手,以汉字"义"的学习带动形、音的学习,从而使留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习得汉字.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人来说,"绊"虽然是汉字,但与"暑"、"新"、"变"、"命"、"爱"等往年的日本年度汉字相比,颇为难解。这是因为"绊"字在汉语中的含义与其在日语中的含义相去甚远。当选日本2011年年度汉字的是"绊",而不是我预测的"震"。投票结果是"绊"字得票最多,达61400多张,占近50万张总票数的12.4%,票数第二多的是"灾"字,第三才是"震"字。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震"字已经做过一次年度汉字。日本从1995年开始评选年度汉字,而当年1月17日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于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中国书法的酵母。"象形"是中国汉字构造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作为具体事物运动的初级抽象,具有指事、形声、会意等基本功能。书法是汉字的最高表现形式,随着汉字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汉字的象形性与具象性亦随之淡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书法的表现形式中依然保存着汉字象形性的一面,其自觉意义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相似文献   

14.
此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此"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在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15.
汉字和图画在起源上是相同的,二者是同源的关系,这是对"书画同源"的合理解释.汉字起源于图画或汉字分化出绘画是对汉字与绘画关系的绝对化,不符合汉字与绘画同源的历史事实.正确认识汉字与绘画的原始关系须做到第一,史前图象符号释义的平衡;第二,理清汉字与绘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第三,研究角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汉字传入日本后,经历了音读训读、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假名混写等阶段,近代以来由于受罗马字母及"脱亚入欧"国策影响,汉字在日本受到巨大冲击。该文对近代以来汉字的变革及现代日本汉字教学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日本在汉字简化与教学中的经验与得失。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游乐园】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吧?一定感受到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收获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共享快乐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汇报收获,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题目可以用"收获""可喜的成绩""汉字王国之旅"等,也  相似文献   

18.
汉语、汉字是汉学的载体。汉学是汉语、汉字和汉族智慧的结晶。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具有整体性、形象性特点,是朴素辩证方法的产物。汉字难学,但学习汉字的过程,是接受思维系统训练与美育教育的过程。这是中国人聪明的根源。与拼音文字相较,汉字的抽象性不及拼音文字,在思想方法上没有进入形而上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无缘了。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有幸到"汉字王国"转了一圈,你还别说,收获还挺大呢!不但了解了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还领略了许多关于汉字的奇闻轶事,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说起汉字,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它。没有它,我们的心里话表  相似文献   

20.
汉字伴随着汉文化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得以传播,长期用于朝廷公文、外交往来、文化教育等官方活动中.他们还借鉴汉字制度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日本的假名字母(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和日本国字(和制汉字),朝鲜的吏读、谚文和自制方字以及越南的喃字.对于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借用汉字的历史,已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详加探讨,而横向的观察则稍显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汉字域外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